专栏名称: 正午故事
致力于故事的发现与实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午故事

梦游的人走了二十里路,还没醒 | 正午·路上

正午故事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10-27 12: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天发的是一篇旧文,多年前在云南旅行见到的人事,和想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在,不知道文章里的人物都怎么样了。





梦游的人走了二十里路,还没醒


文 | 郭玉洁



1


“你不是靠心灵行走的人,你永远都在用双脚行走!”吴家英用食指指着我,偏过头打了个酒嗝,脚下乱了一步。他喝多了,匆匆忙忙赶到宾馆,是为了拦住我们,继续喝酒。空旷的宾馆大院,停着一排车,几个陌生的年轻人坐在台阶上,笑嘻嘻地旁观。海拔2240米的宁蒗县城,暮色纯净。


彝族个个都是诗人。吴家英戴着眼镜,看上去和汉族年轻人没什么两样。后来我听说,他原来写诗,现在在县城做生意。“生意是不好的生意,但人是好的。”阿尔说。阿尔的样子和吴家英相反,粗莽、豪放。他汉话不好,但是很动人。


我被吴家英诗意的指责心里一动,又想,真有人靠心灵行走吗?现实就是背在肩上的行李。我说,今天必须赶到丽江,才能转车去下一站和同事会合。


“丽江那个烂地方,有什么好去的?你是不是不喜欢宁蒗?”


我只好解释,我不是去丽江,是路经丽江,要去工作——而且,我也不喜欢丽江。


“工作有那么重要吗?比跟朋友喝酒还重要吗?”阿尔皱着眉头,他是真的不能理解。


“要是工作妨碍了自由,还要这种工作干什么?”吴家英的酒气喷出来。


但我坚持要走。我原本收拾好东西,就赶在他们来之前逃离。没想到被他们拦截了。


最终阿尔和吴家英还是拗不过我。他们帮我叫了一辆小面包车。吴家英握着我的手,大声对司机说:“一定要安全送到,不要给我们彝族人丢脸!”阿尔没有走过来。暮色里,他的胡子和大肚子都显得有点低落。


第一次见到阿尔,是在丽江古城口。他穿着橙色T恤、白色裤子,下巴留着一圈胡子,黑,胖,腆着机关干部的肚子,腋下夹着一个黑皮包。我有点怀疑地想到嘉日的短信:“我表弟阿尔可是凉山第一勇士。”阿尔话很少,到宁蒗后,他径直带我和摄影师到宾馆订了房间:“你们去休息吧,吃饭的时候给你们打电话。”


其后的两天,吃饭都是生活的重要内容。县城的生活就是这样的。阿尔说,每天上班以后,大家就开始商量去哪里吃饭,“工作算什么?”阿尔是县城教育系统某部门的主任,也是可以在各餐厅、宾馆签字的人物之一。


那几天正是高考成绩揭晓的日子。宁蒗县城街道上拦街挂着红色条幅:“热烈庆祝宁蒗一中高考上线人数到达历史最高水平”。阿尔自豪地告诉我,宁蒗的教育很先进的,比丽江更好。这教育,当然以全国统一教材为基础,以高考升学率为标准的。


为了庆祝高考、中考的成功,教育系统的同事们去一个卡拉OK厅唱歌。参加的大都是彝族人,也是宁蒗教育系统的中坚力量。我也受到了邀请。一个彝族小伙子、招生办公室主任听说我对彝族文化感兴趣,非常激动。在嘈杂的汉语流行音乐声中,他端着酒杯忧伤地说,对我来说,彝族传说就像密码,我解不开。


大约在600年前,一支彝族从四川大凉山迁到宁蒗,繁衍至今,也被称为小凉山彝族。阿尔、嘉日都是彝族人,他们生活和交往的圈子也大都是彝族,不是兄弟就是姻亲。“我们彝族人”,面对我这个汉人,他们经常骄傲地把自己的民族挂在嘴边。


彝族的传说就像密码,又是诗一样的句子。但我又想,这怪谁呢?如果在教育部门工作的他们,都无法帮助彝族人探索、了解自己的文化,喝酒,唱歌,完成升学率,准备升官,都只会加深这种无知吧。


每个人都来敬酒,中间间歇不超过两分钟。阿尔说,每天晚上兄弟们都会醉倒。喝醉以后,阿尔变得很可爱,他摸着痛风的腿说:“我不知道王子是什么样的,但我觉得我就是王子,我就是小凉山王!”


此时我们已经从餐厅,转到茶馆,转到卡拉OK厅,又转到烧烤店,从下午5点到午夜12点,漫长的晚餐让我痛苦。这些浪漫、义气的兄弟们,和在机关工作、没有效率、用公款吃喝的年轻官僚是同样的人;热爱自己民族的,和加速自己民族被同化过程的,是同样的人;热情、好客的宁蒗,和时间变得无边无际的宁蒗是同一个地方。


宁蒗呆了两天,诗一样的谈话,让我的心时时柔软,却又一再坚硬离开的决心。我喜欢彝族的朋友们,他们有不同于汉族的热情、诗性,他们强悍,动起情来毫无防备。可是除此之外,这个县城和中国大多数县城,和我少年时想要逃脱的地方一样,糟糕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精力充沛又无所事事的机关里的年轻人,每天晚上漫长的晚饭和酒宴。


从宁蒗到丽江,有一段路是石块铺成,车颠簸在上面,轰隆轰隆,噪声和黑夜一起,封锁了外部世界。


吴家英说,工作妨碍了自由,但我想要的自由绝不是七个小时的晚餐。我这个靠双脚行走的人,在寻找什么呢?



2


嘉日和阿尔所属的家族是姻亲,他们也是最好的兄弟,朋友。嘉日全名叫嘉日姆几,因为“姆几”和“母鸡”谐音,同学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公鸡”。“嘉日公鸡”在宁蒗很有名,第一,他读书时从来不换洗衣服;第二,他很聪明,成绩好,是宁蒗县走出的博士之一;第三,他很好斗。


一定有很多人不喜欢嘉日。一个堂弟抱怨说,这个人太喜欢出风头,只要有他,一桌人都不要想说话了,“你就不能少说点,让别人也说说吗?”嘉日在昆明读大学的时候,堂弟在昆明当兵。每到周末,嘉日就去堂弟的部队玩,不光自己去,还带上十多个同学朋友,堂弟不多的津贴全部用来请他们吃饭了。“他太自我,不会为别人考虑。”


阿尔说,嘉日以前经常喝酒,“不喝酒的时候是好的”,喝醉就打架,骂人。让阿尔佩服的是,后来嘉日发誓戒酒,果然从此滴酒不沾。可是这不代表他戒掉了打架。前段时间,因为博士资格的问题和学校学生处处长发生争论,他把处长揍了一顿,如果不是导师力保,他就拿不到学位了。嘉日的兄弟们十分惋惜,以嘉日的学历、头脑、家族背景,如果回到宁蒗,一定会受到重用,一定也是可以在餐厅、酒店签字的人物,到时候大家联合起来,宁蒗就是兄弟们的天下。可是嘉日非要呆在学校读书,做老师,这是他们不能理解的事。


我在北京见到嘉日,他的T恤领子松松垮垮,短袖卷起在肩膀,据说中学的时候一个学期都不换洗衣服。他喜欢发表意见,给在座的汉族讲彝族的历史,彝族人的血性,彝族女人的温顺,夹着烟的手随着语速大幅度挥舞,衣服上落满烟灰,脸上有一道明显的刀疤。


嘉日家族是宁蒗最大的家族之一,在彝族这样重视团结、家族观念的民族,家族大就意味着有势力,没有人敢欺负。而且,彝族的职业、阶层是按照家族世袭的,嘉日家族出武士,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当地的厉害角色,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小的嘉日又受宠爱。也许这是他自我、暴烈的原因。


没有人否认嘉日很聪明。他本科读英文,因为想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开始学习彝语,读彝族历史,现在云南大学人类学系教书。他和阿尔、吴家英一样,有诗人的禀赋。不同的是,他了解彝族的传统,并以此为生。


嘉日的博士论文是彝族的自然法,这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民间调解纠纷的方式。彝族人内部发生纠纷之后,并不找官方解决,而是求助于“德古”,即族内有德望的人。德古会按照此部落处理同类纠纷的案例裁决,一般而言,都能服众。嘉日的叔叔万格就是当地的德古。嘉日给我讲了许多例子,有的涉及人命,也在德古的调解下得到解决。但是不用说,彝族的传统已经衰落得相当严重。


就在传统在逐渐侵毁的宁蒗,前几年出了一件有名的事。1990年代,宁蒗毒品泛滥。万格讲起当时的情形,仰望了一下天空,说:“那时候的毒品啊,就像漫天大雪一样。”万格所在的宁蒗跑马坪乡,是嘉日家族聚集的地方。1999年,嘉日回到家乡,和家族的长辈们商量说,这样不行,必须要管管了。当年1月,近半个世纪没有开家族大会的嘉日家族举行禁毒仪式,规定家族吸毒人员不准外出,并召回其他外出人员;宣布该家族的辖区戒严,并以倡议书的方式向外界发出信息,任何个人、团体不得以任何理由携带毒品入境。


由于仪式在虎日举行,所以称为虎日禁毒。彝族的虎日一般是宣布战争的日子,嘉日说:“禁毒和戒毒,我们理解它的背景、它的底色、它的语境是战争。”结果是,60%以上的人戒除了毒瘾,没有人复吸,也没有贩毒者再进入跑马坪乡。万格说,现在这是一片净土。因为这一成效,2002年,另外两个家族联合嘉日家族又举行了一次仪式。嘉日的导师、人类学者庄孔韶带领学生以此为题材,拍摄了纪录片《虎日》,这件事作为民间禁毒的成功案例,逐渐传播开来。


我问阿尔,这样禁毒真的有用吗?他肃然,有用啊,挖了牛心,涂了鸡血,这么隆重的家族大会,戒毒没有成功的人,会被族人看不起的。


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仪式的最后,伴随着誓词,人们把鸡血涂抹在石头上。誓词是:“让我们的后代永远记住我们的誓言,像顽石一样永恒!让我们的脚像石头一样的结实,让我们的眼睛像太阳一样的明亮,让我们团结起来向毒品斗争。祈望神灵赐予力量,抓着所有吸毒的人员,愿我们的族人永远平安。”


一个彝族男孩,学习了汉族文化,学习了英文,他用来自西方的学科——人类学反观自己民族的传统,并介入其中,用传统伦理解决实际的问题。有人质疑虎日禁毒,它改变的范围极小,只是小小一个跑马坪,但它却是一种新的可能,从传统中寻找力量的可能。



3

7月的昆明,温度适宜得可以忽视空气的存在。茂盛的花草和蚊虫,构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仅仅天时地利就足够使云南成为天堂。青年旅店的露台上,都是来昆明闲逛的外国人。这些年,很多人来到云南,就过着这样的日子 ,没有目的,无所事事。


1938年,年轻的人类学家费孝通来到昆明附近的禄村调查,他发现这里的村民和曾经调查过的江村不同,喜欢享受而不勤做。有一个细节,禄村的宦六爷要掼谷子,和他30多岁的儿子说:“明天你不要上街,帮着掼一天谷子罢。”他儿子却回答:“掼一天谷子不过3毛钱,我一天不抽香烟,不是就省出来了么?”第二天,他一早又去城里鬼混了。


费孝通发现,农作中省下来的劳动力,大部分浪费在烟榻上、赌桌边、街头巷尾的闲谈中和城里的茶馆里。他把这种经济形态定义为“消遣经济”,少收入,少消费,贫穷的闲暇。作为对比的是以新教伦理为基础、拼命赚钱拼命消费的资本主义经济。费孝通并没有做价值判断,他指出,这是中国传统农业匮乏经济特有的经济态度,“他们不想在消费上充实人生,而似乎在消遣中了此一生。”“ 知足、安分、克己这一套价值观念是和传统的匮乏经济相配合的,共同维持着这个技术停顿、社会静止的局面。”然而,西方工业文明在侧,很难保持这样知足、安分的经济状态了。


将近70年后,这段话仍然相当准确,这就是中国内陆农村的状态,这也是中国人的气质。只是今天,商业文明压境,“消遣经济”的危机更大了。人们如过江之鲫去往沿海、大城市逐利,云南人似乎还保持“消遣”的气质,包括我在宁蒗县城见到的彝族年轻人。当都市的人们在“消费经济”中感到疲惫盲目,“消遣经济”作为另一种可能性被发现了,有钱有闲的人们到这里天天发呆。这是云南在小资们中间的意义。


但是,云南不应该只是一个休闲胜地,一个可供幻想的异地。生物、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它不同于中原地带的地方。在单一文化统治的今天,云南丰富的色彩,可以带给我们多重的视角。它是沉思的起点。


在翠湖边的一个居民楼里,我们见到了云南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郭净。他干瘦,留一点山羊胡子,目光极其智慧。他走路很快,这是经常出门调查的结果。郭净说,云南学者的特点是都很野,不重理论,重实践,喜欢到处走,喜欢喝酒、唱歌。


“野”的另一个解释是不喜欢被规矩束缚,跨学科、跨领域是很自然的事。郭净在1980年代大学毕业以后,研究民族学,后来做人类学研究,他不甘心被绑在学术战车上,和另外几个学者开始为人文地理杂志写作、摄影,后来又拍纪录片,办影展。2004年,郭净和一帮年轻人成立了白玛山地文化研究中心,他把这个组织定义为“研究-行动组织”。郭净说,云南学者大多都和社区有感情,所谓客观中立的研究经常会变成介入式的帮助。他们希望社区能够分享研究成果,而不只是研究对象。


德钦卡瓦格博文化社的藏族年轻人给他的启发非常大。这几个藏族年轻人发现自己不懂藏文,更不懂藏族文化,于是他们自己组织起来学习藏文,学习民族歌舞。没想到活动很受当地的欢迎,规模逐渐扩大,原来已经失落的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恢复了活力。这件事给郭净的启发是,只有社区找到自己的传统,重新建立和传统之间的联系,才能抵御全球化的未来。因此做社区教育,帮助人们找回文化自信,成为郭净这几年的工作重心。


“云南是汉文化、藏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的交汇点。我有三个参考的背景,在思想里面。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很容易从非主流的民族思想里吸收营养。”郭净说,“人类学家从现代文明出发,到达原始文明,却总是会被原始文明俘虏。”


而人们之所以出发,总是因为自身的问题。少数民族被汉化,汉族的传统同样断裂了。人们试图寻找不同的精神资源,但是谁能抵御全球化?旅游业已经改变了云南,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不同于以前了。一两个人,纵使几百几千人,又能做什么呢?


与其说是为了拯救世界,更不如说为了拯救自己。任何文明都可能消亡,只是当时当地,个人如何选择。


郭净在一篇文章里写道:“连那些以人类学为职业的人,如果不满足谋一个衣食饭碗,而试图去远方、到他人的文化中寻找生活的价值,就应当属于朝圣者之列。由于经常形单影只地外出,这类人难免渐渐远离华丽的学术殿堂,像溪水,汇入到为朝圣而远行的人群当中。既然是远行,那么无论何种形式的朝圣,都必须以地理上的‘异乡’为目的地。真正吸引朝圣者不停地往前走的,是对于陌生之地的幻想。”



4


在去德钦的路上,山路反折缠绕。夜里降下大雾,汽车灯光只能照亮一轮之地。我想到马骅,这个汉族诗人,厌倦了都市的生活,由郭净介绍到这附近的乡村小学教书。有一天,他坐拖拉机去县城买书,在回去的路上车翻入澜沧江,再也没有音信。在他翻车的路边,常有鲜花,香烟。


在马骅最后的岁月,他曾写诗说:  “梦游的人走了二十里路,还没醒。 坐在碉楼里的人看着, 也没替他醒, 索性回屋拿出另一把伞, 在虚无里冒雨赶路。”


在云南处处有人提起他。“马骅你知道吧?”诗人吴家英说,“他才是真正用心灵行走的人。”



—— 完 ——


题图为2016年 ,凉山的阿土勒尔村。来自视觉中国。


本月轮值主编为郭玉洁,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来稿及疑难杂症,若三天内没有回复,则请您自行处理了。此致。




相关阅读:


在日本 | 正午·书架



“正午酒馆”是正午的一个线下聚会场所(位于北京大望路),对正午读者开放,对正午所有的朋友开放。


正午酒馆的开放时间是,下午五点到晚上十一点(一般我们会坐到午夜……)


地址:大望路地铁站B口,东朗电影创意产业园。






我们出版了正午纸质书系列4:《我的黎明骊歌》,欢迎前往正午商行(点击阅读原文)购买。那里也能买到叶三新书《我们唱》的签名版,以及正午的T恤,扑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