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保监微课堂
中国保监会保险教育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法规解读、有关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开展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教育有关活动,普及保险知识、经验与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蒋常识  ·  泰国给妙瓦底断电,我越想越有意思 ·  23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DeepSeek紧急发文呼吁 ·  昨天  
北京商报  ·  DeepSeek概念股被热捧,科技股投资价值 ... ·  2 天前  
北京商报  ·  DeepSeek概念股被热捧,科技股投资价值 ...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路透社:“特朗普的声明令人震惊”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英法德齐声反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保监微课堂

风险提示 | 合力战疫,晓保教你识别虚假冒充类诈骗!

银保监微课堂  · 公众号  ·  · 2020-02-19 07:08

正文

当前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时,却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实施诈骗,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落入圈套,其中最为广泛的套路有两大类:

一、虚假诈骗类

1

“机票退改签”虚假信息诈骗

不法分子会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名义对外散布将机票、火车票退票改签的虚假信息,诱导用户拨打不明电话或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从而套取银行卡账号、密码及验证码等个人信息,转走钱财。


2

“虚假购物消费”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群众急于购买储备口罩等医疗防疫物资的焦急心理,谎称有货或者可以帮忙代购,在群众付款后,不发货或直接拉黑失联,骗取钱财。


3

“网络刷单”虚假信息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发生以来,大量群众无法工作的情况,发布“足不出户、工资日结、报酬丰厚”等刷单广告,实施网络刷单诈骗,引诱受害人刷单付款后,拒不退款,骗取钱财。


4

“特效药”虚假信息诈骗

不法分子谎称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特效药,对预防新型肺炎有非常好的功效,诱导用户购买,并在钓鱼链接中设置病毒,盗取用户个人信息后盗刷钱财。

二、冒充诈骗类

1

冒充慈善机构

诈骗分子冒充慈善机构或民政部门,向群众发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献爱心”的虚假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理进行诈骗。


2

冒充身份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首先盗取被害人微信、QQ等聊天工具,尔后冒充被害人编造住院充话费等各种理由骗取被害人亲戚朋友钱财。


3

冒充客服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可能会冒充商家客服、快递客服以新型肺炎、企业复工推迟、快递滞留等为由实施诈骗,当你收到此类信息和电话时,千万不要轻信,应立刻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3

冒充医院、社区工作人员

诈骗分子通过在二手交易网站、各种社交网站散布信息,冒充医院或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可帮忙联系医院提供住院床位,而后诱导受害人进行转账汇款,最终实施诈骗。

晓保提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