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视春晚上
16个人形机器人身穿大红袄
转着手绢,上演扭秧歌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机器人头部搭载了
来自深圳企业速腾聚创自主研发的
新一代多线激光雷达
在舞台上实现精准定位和顺畅走位
出色完成表演
近年来,深圳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2024年深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社会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向打造全球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孵化器阔步迈进。
央视春晚,不仅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更凝结着中国科技的前沿技术。一项项令人印象深刻的“黑科技”,就有不少来自深圳的创新企业。
除了速腾聚创,今年,洲明科技、元象信息科技、中兴通讯等深圳企业通过前沿技术为春晚增添了诸多亮点。
开场表演《如意舞步》中,“金蛇”通过AR技术在舞台上翩跹起舞,瞬间点燃春晚热烈氛围;现代芭蕾《伊人》中,舞者脚尖在地面屏幕划出水纹的UE特效,展现伊人在水一方的诗意场景;薛之谦《方的言》中独特的数字人,以细腻逼真的形象与真人默契互动;歌曲《登高》中站在舞台中央的AI醒狮,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醒狮通过AI大展非遗魅力……
这些节目,洲明科技都参与其中。从裸眼3D、LED AI空间渲染视觉、空间计算,到虚拟现实、UE特效等,洲明科技运用一系列创新技术助力打造蛇年春晚的璀璨舞台,展现深圳科技企业的创新实力。参加多届央视春晚的洲明科技,助力提高了每一届春晚的科技量和“含深量”。
实际上,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是手机、通信、智能硬件、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那些创新的、前沿的、具有革命性突破的技术和产品背后,总能找到深圳企业的身影,高科技产业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深刻烙印。
在这里,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不断涌现,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在各自领域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企业茁壮成长,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行业龙头;迈瑞、云天励飞、微芯生物等一大批创新活力十足、高成长性的明星企业,成为各自领域的“小巨人”。而更多如影石创新、越疆科技、欣旺达、拓竹科技、云鲸智能这样的“小而美”科技企业,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引领行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深圳将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市科创局局长张林表示,深圳将市科技研发资金的60%以上投向企业需求,推动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发掘更多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
截至2024年底,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突破2.5万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累计95家,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显示出深圳作为“创新之都”的强大实力。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密度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一。
“深圳医学科学院从筹建以来,充分感受到了深圳的速度、力度和温度。”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谈及自己在深圳创业的感受说。
深圳年轻、充满活力,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
颜宁与深圳一拍即合,数学家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盟南方科技大学,沈向洋、徐扬生、高文等院士不约而同相聚深圳的“老友记”传为佳话,“我要去深圳”已成为全球科技圈的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慕名而来,追逐自己梦想与未来。
近年来,深圳正全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持续深化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完善人才创新发展环境,积极引进战略科学家和顶尖科技人才。
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超2.6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22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近700万人,天下英才聚鹏城的良好发展态势不断增强。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在创新链中,科技金融相当于整个转化链条的润滑剂和连接器,科技金融如果不活跃,整个创新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都会大大降低。
近年来,深圳在科技金融工作上重点发力,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设立100亿元的天使母基金、20亿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首批2支子基金落地。加快科技创新再贷款落地,实施“创新积分制”,认定45家科技支行。
此外,深圳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全市各类创新载体总数超4000家。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大力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支持深圳创新主体以产学研为导向,与国外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开展研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