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学术
「丁香学术」是丁香园旗下科研类公众号,致力于传播有价值的学术报道,解读有深度的学术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防骗大数据  ·  紧急拦截!24万元现金保住了! ·  昨天  
防骗大数据  ·  警惕“甜蜜”陷阱,别中“美人计” ·  2 天前  
偶俚张家港  ·  DeepSeek,紧急声明! ·  2 天前  
偶俚张家港  ·  DeepSeek,紧急声明! ·  2 天前  
IT服务圈儿  ·  本地部署 DeepSeek ... ·  3 天前  
防骗大数据  ·  手头紧,想贷款?小心骗子趁火打劫!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学术

Neuron:胡海岚团队解析大脑「胜利环路」和「失败环路」如何相互作用,调控社会竞争

丁香学术  · 公众号  ·  · 2024-12-11 18:15

正文

竞争是动物世界最普遍的社会行为之一,也是社会等级这一基本社会组织方式的成因。人类没有超越自然界而摆脱竞争的规律,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因社会竞争导致的精神疾病日趋严重,成为突出的社会性问题。因此,理解社会竞争背后的神经环路机制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为探索等级形成和稳定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对了解人类竞争相关脑功能意义重大,更能够为竞争行为障碍相关精神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胡海岚教授团队在 2011 年和 2017 年的两篇 Science 中阐明了前额叶皮层(dmPFC)在调节社会竞争中的关键作用,并揭示了 dmPFC 通过接受上游 MDT 丘脑的支配实现对竞争行为的调控 [1-2] 。随后在 2022 年的 Neuron 中,进一步阐明 dmPFC 内部微环路组成以及其在动态调控社会竞争行为中的功能 [3] 。然而,dmPFC 作为 top-down control 的中心,广泛投往皮层下多个脑区。其中哪些环路参与了竞争行为的调控?哪些环路介导「胜利」,哪些介导「失败」?「胜利环路」和「失败环路」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调控社会竞争呢?


2024 年 12 月 10 日,胡海岚教授团队在 Neuron 杂志上发表题为 「Deconstructing the neural circuit underlying social hierarchy in mice」 的研究论文。作为该团队社会竞争研究的后续,该研究以钻管对抗的结果来反映小鼠的竞争能力,通过全脑 c-Fos 筛选、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光纤记录钙成像、在体光标记电生理记录及离体脑片电生理记录等手段,进一步阐明了 dmPFC 中存在空间上分层分布的「胜利环路」和「失败环路」:5 层投射到中缝背核(DRN)和水管周灰质(PAG)的环路促进社会竞争,而 2/3 层投射到前基底外侧杏仁核(aBLA)的环路则抑制社会竞争。「失败环路」会通过 dmPFC 内部 PV 和 SST 两种中间神经元共同作用,抑制「胜利环路」。



dmPFC 下游存在介导竞争的「胜利环路」和「失败环路」


为了筛选出 dmPFC 下游哪些脑区参与社会竞争的调控,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即早基因 c-Fos 标记,发现在 dmPFC 下游脑区中,DRN 和 PAG 在竞争胜利时被显著激活,而 aBLA 与之相反,在竞争失败时被显著激活。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环路确实参与了社会竞争的调控,研究团队采用光遗传的方式双向操纵这些环路,观察其对钻管测试结果的影响,证实了 dmPFC 到 DRN 和 PAG 的环路为调控竞争胜利的「胜利环路」,而 dmPFC 到 aBLA 的环路为调控竞争失败的「失败环路」。光纤记录发现 dmPFC 投往 DRN 和 PAG 的「胜利神经元」在小鼠努力推挤时钙活动显著升高,而 dmPFC 投往 aBLA 的「失败神经元」则在推挤时钙活动显著降低。综合以上结果,研究团队证明了 dmPFC 下游存在介导竞争的「胜利环路」和「失败环路」。


dmPFC 中「胜利神经元」和「失败神经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层特异性

在明确 dmPFC 下游存在介导竞争胜利和失败的环路后,这些环路的投射神经元在 dmPFC 内部是如何分布的?相互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呢?研究团队利用逆行环路示踪的手段,发现「胜利神经元」和「失败神经元」在 dmPFC 中的空间分布上是分离的,具有典型的分层特点:投射到 aBLA 的「失败神经元」集中分布在 2/3 层,而投射到 DRN 和 PAG 的「胜利神经元」集中分布在 5 层。研究团队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了 dmPFC 2/3 层神经元在竞争失败时激活,光遗传激活 2/3 层神经元导致了小鼠竞争失败;反之,5 层神经元在竞争胜利时激活,介导了小鼠的竞争胜利。


dmPFC 中竞争「失败环路」对「胜利环路」具有拮抗作用


那么 dmPFC 中「胜利神经元」和「失败神经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调控社会竞争结果呢? 在体光标记电生理证明 dmPFC 2/3 层投往 aBLA 的「失败神经元」会显著抑制 5 层的「胜利神经元」,反过来,操纵 dmPFC 5 层投往 DRN 的「胜利神经元」对 2/3 层的「失败神经元」则没有显著影响,提示了从「失败神经元」到「胜利神经元」之间存在单向的功能连接和抑制作用。离体脑片电生理证实了这种突触连接的存在,激活 dmPFC 2/3 层投往 aBLA 的「失败神经元」,能在 5 层投往 DRN 的「胜利神经元」上记录到比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更大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进一步证实了其抑制性效果,而这个抑制作用是由 dmPFC 内部的 PV 和 SST 中间神经元共同介导的。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首先发现了 dmPFC 中存在介导竞争的「胜利环路」和「失败环路」,并且证明这些环路的投射神经元在 dmPFC 中的分布具有分层的特点, 「失败环路」能够抑制「胜利环路」从而实现对社会竞争的调控。 研究团队也为这种单向抑制作用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一旦个体萌生放弃或退出竞争的想法, 「失败环路」对「胜利环路」的抑制作用将有助于使其快速执行想法并结束竞争。 并且研究团队认为, 这种新发现的单向层间抑制作用,除了调节社会竞争和优势等级之外,还可能在涉及 dmPFC 的其他行为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图 dmPFC「胜利环路」和「失败环路」相互作用调控社会竞争


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南湖实验室/新基石研究员胡海岚教授是本文的通讯作者,研究员辛秋红为第一作者。此外,博士生郑迪旸、团队前成员周亭亭、团队前实习生许嘉仪、博士后倪哲一也在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主要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创新 2030 重大项目、上海高等研究院繁星科学基金、新基石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胡海岚实验室近年来在社会竞争 (Science 2011, 2017; Neuron 2022; Cell 2023; Neuron 2024) 和抑郁症机制 (Science 2013;Nature 2018a,2018b;Nature 2023;Science 2024) 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成果。实验室目前有多个方向的课题正在展开,诚招相关专业的特聘研究员、博士后和研究助理。


详细招聘信息见:

http://www.hailanhu-lab.net/zw/index.php?c = article&a = type&tid = 30

简历投递(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等材料发至):[email protected]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neuron/abstract/S0896-6273(24)00807-9

文献参考(上下滑动查阅)

[1] Wang, F., Zhu, J., Zhu, H., Zhang, Q., Lin, Z.M., and Hu, H.L. (2011). Bidirectional Control of Social Hierarchy by Synaptic Efficacy in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Science 334, 693-697. 10.1126/science.1209951.

[2] Zhou, T., Zhu, H., Fan, Z., Wang, F., Chen, Y., Liang, H., Yang, Z., Zhang, L., Lin, L., Zhan, Y., et al. (2017). History of winning remodels thalamo-PFC circuit to reinforce social dominance. Science 357, 162-168. 10.1126/science.aak9726.

[3] Zhang, C., Zhu, H., Ni, Z., Xin, Q., Zhou, T., Wu, R., Gao, G., Gao, Z., Ma, H., Li, H., et al. (2022). Dynamics of a disinhibitory prefrontal microcircuit in controlling social competition. Neuron 110, 516-531 e516. 10.1016/j.neuron.2021.10.034.

审核: 辛秋红
图片来源:Neuron、站酷海洛
如需代发文章宣传、新闻稿、招聘等,请后台回复【学术】添加小编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 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 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