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改革方向非常明确,不存在往哪里走说不清的问题”
■“改革肯定不同于现有做法,具体什么内容大家可以期待”
■“功成不必在我,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去哪里上市,我们都大力支持”
每逢周五,资本市场必有大事发生似乎已成定律。这是谢庚接任全国股转公司“掌门人”后首次公开露面。这一次,新三板市场改革迎来了监管层的权威发声。
8月25日,全国股转系统公司在证监会新闻发布大厅召开“新三板市场建设媒体通气会”,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李钢、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主任周贵华、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谢庚、全国股转公司综合事务部总监贾忠磊等监管层人士集体亮相,就新三板市场发展改革等情况同媒体进行互动交流。
证监会“新三板市场建设媒体通气会”现场(记者 车亮 摄)
谢庚在会上介绍了新三板市场建设发展情况,并透露改革的目标是健全基础制度,提升核心功能,使优质企业愿意来、留得住,使投资者愿意进、敢于投,从而引导社会资本弃虚向实,实实在在服务创新创业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的思路,是进一步完善新三板市场内部分层。”谢庚强调,以完善分层标准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发行、交易、投资者准入和监管等各个方面的改革,理顺市场制度逻辑,为众多挂牌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同时进一步增强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能力,做到既有效监管、守住底线,又因势利导、积极作为,全面提升市场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核心功能。
随后监管层人士就新三板市场改革目标、市场流动性、“三类股东”、引入公开发行制度、交易制度改革等市场热点问题做出了权威解答,以下为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整理的现场实录:
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谢庚(记者 车亮 摄)
“如果在不成熟的时候过早的快马扬鞭,是要出问题的。”
提问:怎么实现改革目标,怎样在完善分层的情况下统筹推进改革?
谢庚:改革方向非常明确。《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是市场发展的基本依据,决定的第一条说这个市场定位于服务于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这个目标我们一直在把握。
决定的第三条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挂牌公司依法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明确了挂牌公司是公众公司。第二层意思股东人数未超过200人的股份公司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证监会豁免核准对,这明确了私募发行方式的监管要求。第三层意思,涉及行政许可事项,证监会应当建立简便、快捷、高效的行政许可方式,简化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无需再提交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市场才4岁半,市场的发展是要有一个预期的,投资者对市场有一个认识过程,各方面的参与者要有一个认识过程,市场的基本制度构建、监管能力构建都有一个过程。
如果在不成熟的时候过早快马扬鞭,是要出问题的。所以在市场建设初期采取了相对审慎的监管原则,但相对审慎的监管原则并不代表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我们会根据各方面的成熟程度不失时机的推进改革创新。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清楚的,就是要把市场分层,把几个方面统筹起来,来推进改革。既然是推进创新肯定是不同于现在的做法。具体什么内容大家可以期待。
提问:纵向看,相比于前几年的火爆,这两年(新三板市场)进入低点。从交易看比较低迷,流动性问题凸显,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能否给个明确回复?
谢庚:首先思考去年的火爆是否正常,如果那时候的火爆不正常,降下温来是好事,如果基于市场不成熟的火爆,那就是有问题的。
这些年回归理性市场有很多的表现,市场投资人回归理性了。挂牌公司回归理性了,最近有不少主动摘牌的公司,基于自己的发展阶段融资和交易都实现不了,只付出监管成本,于是自己主动(申请)摘牌。因为有些公司进来的时候没有弄清楚这个市场,以为进来就有人给钱,进来后发现(市场里)都是有分析能力的高净值投资人,他们不一定投资,所以很多理性回归是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提问:五月关于私募机构整改方案已经到期,是否有进一步的整改方案?
谢庚:(这个)情况比较复杂,当时出了一个通知,但当时落实这个通知,包括什么含义,指标怎么界定,当时有些争议,做了大量的调研、讨论和论证,现在初步有一个方案了,不久就会公布。公布后不可能马上落地,大家还是按照公布的标准给市场一个兑现梳理的过程。这项工作已经有安排了。
“功成不必在我,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去哪里上市,我们都大力支持!”
提问:怎样看待新三板一些优质企业去A股IPO?
谢庚: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存在有机联系的,一个成熟的市场企业选择去哪里上市是他的权利,从新三板市场的角度说,他能去沪深上市都大力支持。
功成不必在我,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去哪里上市,我们都大力支持,但是需要提醒企业的是,不同市场之间制度体系有差别,上市时间、上市标准等都不一样,企业应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市场去上市。
“监管能力有多强,风险控制能力有多强,市场规模扩展(空间)就有多大。”
提问:(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超过一万家,对新三板市场监管效率的压力是否存在?挂牌数量和市场规模多少合适?
谢庚:监管压力肯定存在,如果从市场角度说,监管能力有多强,风险控制能力有多强,市场规模扩展(空间)就有多大。如果控制不了,信息和文件看不过来,什么都关注不到了,那市场就到了一个瓶颈了。这是市场监管能力的约束。
一个市场究竟能容纳多少公司?如果监管能力足够,有多少公司能到我们市场应该和经济结构和企业结构相匹配的。中国创新创业方兴未艾,将来适合到这个市场的公司会如雨后春笋般源源不断,希望我们能尽快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为更多优质企业提供服务。
提问:做市商现在的日子不太好过,做市指数和成分指数有一些分化,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谢庚:市场的流动性状况是由流动性需求决定的,是需求推动制度,由于新三板没有IPO制度,不是以公开发行股份上市,所以股份高度集中是特色,目前48%的公司股东数不到十个人,这种股权集中度不具备高效率的交易机制。
早期采取协议交易方式,部分有意愿的实行做市商。但回到市场发展形态的角度,按市场组织形式看,市场要经历四个发展形态:第一个叫直接搜寻式;第二个是经纪人,就是早期的证券公司,能连接投融资双方,使他们达成交易;第三个阶段是证券公司发现有些企业是好的投资品,这时候证券公司不再甘愿只收取中介费,而是以自己的账户买进,加价后卖出,这就是做市商。当做市商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股权逐渐分散、价格逐步稳定信息逐渐透明,开始进入竞价市场。我们的市场都是一步到位,没有早期积累,推出做市商,很多公司以自营业务管做市商,不是以经济业务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所以先天不足。国际上有两种,场内做市商、场外做市商,主动组织交易。我国主要是场内做市商,场外缺乏足够监管和法规的支持,现在我们也在研究。
至于交易制度的改革,针对不同企业需求,给市场选择空间。
提问:新三板市场未来是否考虑引入公开发行制度?
谢庚:方向是明确的,空间是存在的,只是看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情况。
“‘三类股东’引起了不同市场之间的规则适用问题。”
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主任周贵华(记者 车亮 摄)
提问:去年传市场有三类股东的企业,新三板企业上市时会遭到不同对待,会要求清理之类的,但口径一直不一致,对此有何评价?
周贵华:目前存在“三类股东”的企业也有申报IPO的,从证监会受理来说没有差别政策,也有存在“三类股东”的企业被受理的。
“三类股东”引起了不同市场之间的规则适用问题。未来作为拟上市企业,从发行涉及的股权清晰和信披要求来说,存在三类股东的公司要接受不同市场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相关部门对此正在研究。
链接:新三板市场建设发展情况
谢庚表示,新三板目前已成为全球上市(挂牌)企业数量最多的证券交易场所,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达94%;行业覆盖从初期的12个行业大类发展至覆盖全部89个行业大类;地域覆盖从四个高新园区扩大至境内所有省域,地级市覆盖也超过了90%。
截至2017年7月31日,挂牌公司数量与总市值分别为11284家和4.87万亿元,分别是市场初建时的32倍和88倍;新三板做市股票1513只,协议股票9771只,市场累计成交5387.85亿元。
截至今年7月末,5029家挂牌公司完成7615次股票发行,实现股权融资3503.02亿元,一批处于研发阶段的企业也顺利完成融资;2017年以来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6倍。非金融业挂牌公司资产负债率连续3年整体下降,2016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0.98%,同比下降3.03个百分点。挂牌以来融资超过1亿元的492家公司2016年营收和利润增幅分别较无融资公司高21.22%和14.98%,平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是无融资公司的4.58和5.63倍。
截至2017年7月末,挂牌公司累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和收购800次,交易总额1232.07亿元,其中七成以上属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公司进行产业整合或传统制造业公司谋求转型升级实施。
截至2017年6月末,证监会共处理新三板违法违规案件6件,对18个违法对象做出行政处罚6次;全国股转公司累计处理违规案件3345件,对4804个违规对象出具3326份自律监管决定书,出具19份纪律处分决定书,对18家公司实施强制摘牌。
“总的来看,新三板的设立,弥补了中国资本市场服务体系的缺失,增强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的能力。”谢庚强调,2014年至2016年,挂牌公司整体营收增长分别达11%、17%、17%,净利润增长分别为24%、42%、7%,832家公司挂牌后实现规模升级,由小微型企业成长为大中型企业。挂牌公司员工人数2016年末达276.19万人,同比增长14.99%,较同期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率高11.74个百分点。
➤【中证午间道】万科业绩会有亮点:没了王石这把“伞”的郁亮说要让年轻人有房住,要做冰雪度假、养老教育……还要做个“安静的农民”?!
➤千只基金中报重仓图:枯藤老树昏鸦,空调白酒当家,骑上腾讯白马,周期转佳,还躺Al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