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职人社
书写互联网职人故事,连接优秀职人和公司,构建职人成长社群。
51好读  ›  专栏  ›  职人社

贝壳二手房 C 端产品负责人张弦:成为产业互联网 PM,有哪些挑战?

职人社  · 公众号  ·  · 2019-09-20 09:37

正文

过去三年多,职人社通过招聘、沙龙和内容连接了很多人,举办了很多场分享。之所以坚持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我们坚信:每个职业人都有独特的、不为外界所知的经验干货和实战案例。而职场是持续 30+ 年的长跑,能力提升、交流学习、视野拓宽、人脉积累是一件需要积累的事情。每一个职场人都有需要被启迪的时刻。 有时候,你获得一份工作不是因为你知道什么,而是因为你认识谁(you get the job not because of what you know, but because of who you know)。

因此,在做了三年「职场社会学实验」之后,我们决定将「社群」升级成为一款真正的「产品」—— 面向有自驱力的职场人群,构建聚焦于专业、职业、行业的,围绕个人职业经历和能力的内容社交平台。社区成员独特的职业经历、真实的职场经验,启迪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会每天推送一个产品里的精选答案,希望能给予你一些启发。也欢迎你到产品里和他们交流。 今天的答案,来自 贝壳二手房 C 端产品负责人张弦


张弦

贝壳 · 二手房 C 端产品负责人


作为最早把数据分析应用到互联网产品的数据分析师之一,张弦曾负责豆瓣所有产品线的数据分析工作。2016 年加入国内增长最快、体量最大的移动健身类应用 Keep,担任数据团队负责人。2018 年加入贝壳,担任二手房 C 端产品负责人。


截图来自张弦 个人主页


职人社的产品经理黄海均提问: 从在 Keep 做增长,到转型加入贝壳这样的产业互联网公司做产品和业务,这中间经历了哪些挑战?


以下是张弦的回答, 点击这里 直接进入小程序查看全文,或评论互动。


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重塑了整体的认知。 这一年多的感受,很多时候是在自我否定和恍然大悟两个状态间不停切换。


线上互联网产品和用户的连接非常的轻且快,想要了解自己的用户并拿出合理的策略留住用户、让用户更活跃。要么就去分析冷冰冰的数字,要么去做一些自己明知样本有偏的访谈和调研,最多去挖掘 log,还原出用户在线上留下的行为现场。


很多分析老实说都是基于数字和想象在做判断。 每天的这几百万 DAU 背后都是什么样的人,其实我真的感觉对他们了解甚少。 正因为对用户不够了解,加上成本很低,用户基数大,所以 AB 测试才会流行。


之前我自己在做线上产品的用户增长时,基本是靠应激反应做判断,然后通过低成本的实验来修正判断。 但这些,在产业互联网的领域里,完全行不通。


产业互联网先是产业再是互联网,产业是人做出来的,不同人在产业里扮演不同角色。 人性都是很复杂的,叠加这么多角色的人性就更加复杂,所以在贝壳做产品和业务的复杂度是非常高的。


贝壳的客户非常多,业主、买家、经纪人、店长、店东、品牌主、新房开发商、装修工人等等,这些客户之间也会相互博弈,这些客户和平台之间更会不断博弈。 如何同时服务好这么多角色,并且提高整体的效率,保障平台的利益,规避潜在的风险,以及思考平台的未来发展,挑战一下上升了非常多量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思考产品、策略、规则、机制,这四点应对挑战的范围依次递增。 这四点如何去规划如何去落地,又变成了很大的挑战。


所以我今年 6 月初,来到了郑州,常驻业务一线,亲身实践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运营氛围、运营意愿、运营能力、运营人性,用线上化的工具和流程弥补线下运营和管理的盲点,收集了大量之前收集不到的线下数据。


同时也看到了很多挑战和试探平台底线的事情,非常鲜活。 自己更多掌握了节奏,懂得了取舍,接受了很多事情的 B 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