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幽渺之理而收显著之效:从实验到理论,探索催化反应隐藏的信息与机理,打开催化过程“黑匣子” |
文章信息
工业副产气化学链回收氢气技术研究进展
陈良 1 ,罗冬梅 1 ,王正豪 1 ,钟山 1 ,唐思扬 1 ,梁斌 1,2
1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2 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207
引用本文
陈良, 罗冬梅, 王正豪, 等. 工业副产气化学链回收氢气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24, 43(7): 3729-3746.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2277
摘要
我国的工业副产气年产量巨大,是一种重要的制氢资源。由于其高杂质含量,回收其中的H 2 需要采用复杂的工艺且成本较高,导致副产气的利用率低。相比传统方法,化学链制氢技术只需两步或三步即可制得H 2 ,为工业副产气转化为高纯H 2 提供了一条很有前景的途径。本文针对工业副产气化学链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工业副产气化学链制氢工艺的技术优势,总结了不同还原气对化学链制氢过程的影响。在化学链制氢反应过程中,H 2 的反应活性优于CO,而CH 4 的反应过程复杂,反应温度对不同气体的反应特性影响较为显著,杂质气体N 2 和CO 2 会对制氢过程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载氧体,高活性和稳定性载氧体是研究的重点,设计复合型载氧体、掺杂异价元素和负载离子导体等方法是改善载氧体反应性能的重要途径。总的来讲,化学链制氢技术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也为其他化学链反应研究提供了借鉴。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氢气(H 2 )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H 2 能量密度高(143kJ/g),燃烧只产生水蒸气,不会在使用过程中排放CO 2 和其他有害物,是清洁燃料载体 。
H 2 也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氨、甲醇生产等工业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氢气生产国,2022年我国的氢产量为3353万吨,其中用于合成氨工业的氢气量大约900万吨,合成甲醇氢气量大约1100万吨。我国制氢工艺主要包括煤气化制氢(56.2%)、天然气重整制氢(21.2%)、工业副产氢(20%)等,碳排放强度高。在还未能完全替代以可再生能源制氢的过渡时期,降低制氢过程工业排放,是目前减碳的重要内容 。
表1 可燃工业副产气类型、气体体积分数以及年产量
图1 从焦炉煤气炼厂副产气中回收高纯H 2 的工艺流程
图2 工业副产气化学链制氢技术的示意图
1
化学链制氢
1.1
化学链制氢的原理
图3 双反应器及三反应器化学链制氢技术的示意图
1.2
工业副产气化学链制氢的技术优势
表2 化学链制氢与甲烷蒸汽重整制氢的成本比较
1.3
工业副产气化学链制氢与其他工艺的耦合
图4 焦炉煤气化学链制氢耦合合成氨、合成甲醇工艺示意图
2
工业副产气组成对化学链制氢过程的影响
2.1
H 2 作为还原气
图5 Fe 2 O 3 还原过程的平衡相图
图6 Fe 2 O 3 在H 2 中的还原历程
2.2
CO作为还原气
图7 Fe 2 O 3 在CO/CO 2 混合气氛中的还原历程
图8 纯CO和85%CO+15%CO 2 还原Fe 2 O 3 的气体穿透曲线以及CO歧化反应的平衡相图
2.3
CH 4 作为还原气
2.4
混合气作为还原气
2.5
副产气中杂质的影响
2.5.1 硫的影响
2.5.2 磷的影响
2.5.3 氟的影响
2.5.4 氯的影响
2.5.5 NO x 的影响
2.5.6 萘、苯的影响
3
化学链制氢用载氧体
3.1
单一金属氧化物
图9 不同载氧体平衡氧势的比较
3.2
复合金属氧化物
图10 三种化学链制氢典型载氧体的结构示意图
3.3
载氧体的改性策略
3.3.1 抗烧结能力的改善
图11 化学链循环过程中载氧体失活原理示意图
3.3.2 抗积炭性能的改善
图12 积炭反应的焓变与吉布斯自由能变图
对于含CH 4 的工业副产气来说,主要发生如式(8)所示积炭反应。与CO的积炭反应相反,式(8)是一个吸热反应,通常需要在高于800℃的温度下进行。在积炭初期,载氧体表面会出现大量的碳纳米管,随后形成包封石墨碳,导致活性的降低。梁皓等研究了助剂对载氧体抗积炭性能的影响,发现Mg 2+ 可以进入Fe 2 O 3 晶格中形成固溶体,减小了Fe 2 O 3 的晶粒,提高了Fe 2 O 3 的分散度,有利于与载氧体发生氧离子的传输,避免了化学链制氢过程中CH 4 的积炭效应。与之相似,Zhu等发现,Fe 2 O 3 /MgAl 2 O 4 的积炭率比Fe 2 O 3 /Al 2 O 3 低。适当的Co、Ni掺杂也可以提高晶格氧 迁移速率,使其与化学链还原阶段表面反应速率相匹配,从而避免载氧体表面碳的沉积 。
3.3.3 反应活性的改善
图13 化学链氧化还原过程中氧的迁移机制示意图
4
结语与展望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陈良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化学链制氢。
通信作者:梁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CCUS和氢能的制取利用。
|
有车以后 · 上一刻努力打拼,下一刻用26.99万成为人生赢家 8 年前 |
|
齐网网络 · 龙沙交警给力!免费发放行车必备的它…你领了吗? 8 年前 |
|
李瀛寰 · 宝尊电商发力全整合营销:助力品牌零售 “造风者” 7 年前 |
|
中扑网 · 扑克圈又一部新电影上市国外版“爱奇艺”出品 名叫“爆你仓” 7 年前 |
|
鞋界教授 · 我爱你,中国 7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