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专注于0-3岁宝宝的喂养与教育,认真研习育儿用品,分享育儿心经,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育学园  ·  这 5 ... ·  2 天前  
常青藤爸爸  ·  当了妈以后,怎么还能保持一个【松弛感】? ·  2 天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学英语大忌:把课程当试验品,什么都让孩子上 ·  2 天前  
常青藤爸爸  ·  幼儿通识1001夜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宝宝开口说话迟,与其焦虑,不如做这些事!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3-29 20:15

正文

说话,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这个里程碑的出现通常出现在一岁左右。宝宝从发出没有意义的咕咕咕、叭叭叭...等外星话,进展成咱们听得懂、了解意思的单字句。而有的宝宝一直到两岁都不肯开口说话。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不可谓不明显。正是这种语言输出的巨大差异,成了父母们炫耀或焦虑的一个焦点。



淘妈身边的同事朋友也都基本有了宝宝。宝宝出生年龄相近,会不会开口说话往往是我们谈论的话题。对于自己的朋友,往往倾听胜似一言难以讲清的语言启蒙知识。通常大家都会安慰开口说话晚的宝妈:”宝贝尊口难开,等大一点自然就好了“。对于明明知道宝宝说话晚,却还什么都不做美其名曰静待花开的做法,恕淘妈无法苟同。


淘妈在[ The Hanen Centre]一家专业进行婴幼儿语言发展研究及教育推广的专业机构的网站上查阅到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中发现,对于开口说话晚的宝宝,即使其他生长发育指标正常,最后也很难追赶上同龄人的成长进度。


研究指出,约莫有40-50%的晚开口说话的孩子,虽然其他发展领域都有跟上发展,但后来却没追赶上成长指标。较晚开口的孩子他们较少、或根本没有运用手势等肢体表达,通常会有更高的语言迟缓风险。即使他们后来追赶上同龄孩子的语言发展,也可能会有极高的阅读障碍的风险。因此,若是担心孩子的语言发展,别听信别人说的"观察看看"这样的话。

同时语言能力是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基础。早说话的孩子一定在认知,情感表达,社交等各方面都更为出色。早说话的孩子,通常家长会引导她说出自己的想法而非用哭闹的方式,孩子慢慢地讲,家长耐心的听。温和和坚定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能够更为清晰的表达自己,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比如,最近淘淘喜欢跟我们玩在被子里”躲猫猫“的游戏,她会一边拉着我的手,一边说”一起躲“,然后大喊”爸爸,来找我呀!“如果遇到爸爸正在做其他事等了一会没有回应,她就会哭闹着探出头来。此时,我就会在一边安慰她:”淘淘如果想让爸爸来找我们,就要跟爸爸说,爸爸听到才会过来。淘淘现在已经会说很多话了,你叫爸爸吧“几乎每次淘淘都能很配合地大叫爸爸,直到爸爸回应,然后还不忘加一句”躲猫猫游戏,来找~我~呀“然后迅速却又笨拙的拿被子蒙在自己身上。


说话迟的孩子也会因为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只能通过大吼大叫或者动不动就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往往会被”折磨“地耐心殆尽,转而变得更为急躁,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在孩子的语言启蒙上,家长需要用适合孩子当下阶段的启蒙互动方式进行引导,如果怀疑或发现宝宝存在语迟现象,也要尽早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

宝宝语言发展的各个阶段特点和互动方式

0-3个月——被动接收期

特点:这个阶段的宝宝除了哭,大部分时间不怎么发出声音,但是妈妈们千万不能忽略这个阶段的语言启蒙。通常这个月份的宝宝更偏爱妈妈的声音。虽然还不会发音。但是宝宝可以通过听来感知妈妈的存在。有的宝宝到了三个多月时,会开始发出一些”a~o~“的元音。

互动方式:妈妈是孩子学习语言最好的老师。给宝宝换尿不湿,喂奶,洗澡,抚触时,我都会看着孩子的眼睛温柔的跟她说话。

换尿不湿时,我会说”淘淘尿尿啦,尿不湿潮潮的穿在身上不舒服,妈妈要帮你换下来喽,来,我们把小腿抬起来,妈妈把脏尿不湿拿掉,换上一个干净的。好啦,换好了,淘淘现在是不是很舒服呀?“

喂奶时,我会说:”淘淘肚子扁扁,淘淘饿啦,妈妈来了,淘淘可以吃neinei啦,妈妈把你抱起来(配合抱的动作)含住neinei,大口的吃起来吧!“

大多数情况都是我自顾自的说,偶尔能和孩子四目相对,眼神对上焦时,我会比较兴奋地抬高语调用夸张的表情和语气跟她互动。学着孩子发出的声音”咦~~呀~~“

4-7个月——咿咿呀呀期

特点: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留意我们讲话的方式,会关注我们发出的每个音节。四个月左右,他开始牙牙学语,甚至会发出一些辅音,比如”gugu~、dada~、baba~“叫他名字他也会回头看,也会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表达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哭。

互动方式:这个阶段咱们最要注意的要点就是”互动,参与“。较之前三个月自顾自的唠叨,现在和宝宝互动的时间要逐步增多。尤其是在孩子6-7个月时,宝宝开始积极地模仿我们说话的声音,所以这个时期我们更要参与到宝宝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淘淘很早就会发出无意识地”baba“我就会跟她对话:”淘淘在叫爸爸,他就是你爸爸哦“老公这时脸会凑过来。淘淘遇到比较伤心的事时发出的哭声会叫”妈~~“我通常都会立刻回应,”妈妈来了“,虽然宝宝的这些发音都还是无意识的,但是仍然要对她的声音做出回应,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长此以往,他也能意识到,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有互动宝宝才更愿意开口说话。

8-12个月  火星语小话唠

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意识的借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会指着某个想要的玩具说”嗯,嗯“。会跟告别的朋友挥动自己的小手说”baibai“;逗宝宝玩时,宝宝会高兴地”咯咯“笑。会看眼色,理解”不行“等劝阻话,到了一岁左右能听懂一些大人的语言指令,会说一些我们听不懂的火星语。

互动方式:这个阶段开始,我开始将和淘淘平时相关的生活用品和日常行为有意识的联系起来。比如,她吃辅食时,我会告诉她今天淘淘吃的是什么,“面条“”西红柿鸡蛋面,西红柿是红色的,味道酸酸甜甜的,淘淘试试看“。坐在餐椅里,她就会用小手抓食物往嘴里送。和宝宝日常相关的词汇,她每天都会接触到,是最容易学会的。

12个月-24个月  正式步入学话期

一岁多之后,宝宝能听懂我们的大部分指令了。拿着宝宝熟悉的物品说出名称后,他能用手指出相应的物体或者图片。认识平常接触的亲人朋友,”哪个是你的爸爸?“他会用手指出来。”这是谁呀“”妈妈“宝宝会这样回答。可以说一些单个的字词,或者两个音节的词。比如”吃饭“”不要“等(15-18个月);会使用短句(18个月-2岁),可以重复对话中听到的词。

互动方式:这个时候咱们终于不用再吊着嗓子,用夸张的儿语跟宝宝说话了。此时的重点是说话尽量放慢语速,吐字要清楚,尽量用简单的字词和短句子。教宝宝身体部位或者物体时,要用正确的名称,比如:”换尿不湿“不是换臭臭,比如鼻子不是洞洞。

无论宝宝说错了什么,语法出现了怎样的混乱,不要试图纠正他,更不要嘲笑他,而是正面强化把正确的词汇传递给他。比如淘淘自己在拆零食包装拆不下来,她就会说”不打开,帮忙“,我就会对她说”淘淘打不开包装,妈妈来帮忙“。

对于宝宝感兴趣的物品或者动物要大量反复说,加深在宝宝脑海中的记忆。比如在淘淘不会走路之前,我用腰凳抱着她在小区楼下晒太阳,见到一只猫咪,我会说:”猫咪,你知道猫咪怎样叫吗?“”喵~“淘淘一岁之前不会说话,但学起小猫叫那可是有模有样的。


(淘淘学动物叫)

2岁-3岁 语言的运用期

能听懂包含2-3个要求的指令,比如:”去房间把恐龙拿给妈妈“;几乎认识并别可以识别出所有常见的物体和图片;能理解简单的空间关系(比如里,外,上面、下面);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不熟悉的人也能听懂宝宝的大部分话。

互动方式:除了上述说的一些互动方式,2-3岁的宝宝如果之前家人一直有和宝宝一起读绘本的习惯,此时只要保持就好。书中的词汇会超过我们日常和孩子交流的基础词汇,对宝宝词汇量的积累有一定帮助。

和其他同龄宝宝一起玩,一方面增加社交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宝宝可以向其他同龄宝宝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但是要避免陷入和其他宝宝比较的情况。尤其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你看,姐姐都会说什么了,你也说一个吧“。讨论孩子的问题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哦!虽不会说,他们都听到心里去了呢!

宝宝发育延后有哪些特点?

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有的孩子说话晚,语言能力落后于同龄孩子,基本上在学龄前都会追赶上来。但是,当孩子的语言发育出现以下特别的症状时,就应该视为语言延后现象,爸妈们还是要重视起来。

一岁半的孩子仍然不能说出6个正确的单词;

两岁的孩子还不能说出类似:”喝奶“这样的简单短语。

两岁半的孩子还不能说出类似”妈妈,什么东西?“这样简单的话。

三岁的孩子还不能说出”这是什么?“”在哪?“”去哪?“这样简单的问句。

关于宝宝说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Q:能不能用“婴儿语”跟孩子说话?

A:可以!

"婴儿语",也就是一般说的"妈妈语",指的是人在对宝宝说话时会自动切换的一种说话方式。当我们说着婴儿语,通常会出现比平常更高频且多变化的声调、会用比较慢的速度跟简单的字词。也使用更多的重复,并强调重要的字,面部表情更多而且夸张。例如像这样的句子,"你在看有亮光的地方吗?喜不喜欢亮光呢?那是好亮的光哟!"

宝宝通常会喜欢这些"婴儿语",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语言的注意度,特别是在有环境背景噪音的状况下。它会让宝宝容易辨认语言是怎么运作的,辨识对话中哪些是相对重要的字。有助宝宝学习字的意思,进而帮助他们准时开口说话。所以别再害怕对宝宝说婴儿语唷,其实是更容易让宝宝聆听跟理解的!

Q:使用像电视或其他电子设备或闪卡等"教具",可以帮助孩子的语言发展?


A:错!

某些打着"教育"名号引诱父母购买的孩童教具其实是没必要的。特别是要求量身订做、针对语言发展训练的电子商品。并没有实际证据显示,此类商品可强化宝宝的语言技巧。事实上,还可能让孩子花太多时间在观看视频,反倒成为他们拥有较少字汇的原因之一。


而闪卡,透过图片让孩子回答、学习把字说出来的新字汇学习法,不代表孩子能完整地了解一个字,也不能确保在真实生活状况里会正确运用这个字。新字汇的学习必须透过每天生活里有意义的互动,多次的重复,才可说是孩子真正拥有的字汇。 国外有一本着作叫做"爱因斯坦不玩识字卡"("Einstein Never Used Flash Cards: How Our Children Really Learn and Why They Need to Play More and Memorize Less"), 这本书里给了最好的说明─"宝宝最佳的学习方式是透过与他爱的人从玩中互动",而该篇文章也针对这些所谓"教具"下了一个明确结论─"省省你的钱吧!陪你的孩子玩就对了!"



Q:排行老二或老三的孩子通常会比较晚开口说话,因为较年长的手足会代替他们开口?


A:错!

事实上,很多比较晚出生的孩子在发音或是对话技巧运用上反而更好。而有个实证研究是这样的,以累积50个字汇为语言发展的目标,分别针对第一个或最晚出生的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并无差异。虽然较大的孩子可能时常打断弟弟或妹妹的谈话,或代替他们的手足发言,却显然没有事实证明对较年幼的孩子有负面影响。


Q:男孩会比女孩更晚学会说话吗?
A:对!


男孩开口说第一个字或句子,通常比女孩晚。然而,这样的差异只会在刚开始的几个月出现。这是假定每个孩子在语言发展指针上有个正常均值。根据一份研究”researchers Seyda Ozcalskan and Susan Goldin-Meadow (2010)"指出女孩们的确趋向于早一点达成该年龄的均值,而男孩稍晚一点达成。因此,"男孩并不是在语言发展上面真正地延迟,只是稍位在女孩之后达标"。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小男孩真的在说话上发现有迟缓迹象,千万不要推断因为他是男孩所以正常,还是应该寻求一些语言介入处理。



Q:孩子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双语)会导致语言迟缓?
A:错!


孩子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在两种语言上都会历经相同的发展模式,通常跟学习一种语言的孩子花费大致相同的时间。双语学习孩子的单一语言字汇量虽然较少,但倘若两种语言都纳入计算,他们的总字汇量,就能比得上只学习一种语言的孩子。


有时候学习两种语言的孩子会混淆字词或是文法,一般说的语文混杂(code-mixing)或语文转换(code-switching),都是非常正常的,并非代表孩子在学习语言上有问题。而双语学习也确实是有好处的,孩子会在一些"后设认知"上拥有优势(metalinguistic skills,思考语言的能力),包括像注意力等都能发展得更好。


具备双语基础的家庭,可以尽早跟宝宝进行早期的外语启蒙。


Q:平时要上班,家里老人讲的是方言,父母跟孩子说的是普通话,两种语言会不会导致孩子语言能力发育迟缓?

A:不会!

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发现(Kyriakos,2016)说两种方言或者一种标准语言,一种方言一种标准语言的人,他们的任职发育特点和我们普通意义上说双语的的人是类似的。


也就是说方言和标准语言一起说,或者两个方言一起说,对于我们的语言发展和大脑发育有益!


淘奶奶跟淘淘说话基本都是用方言,其中“si”“shi”“l”“n”不分,奶奶跟淘淘说洗澡都是“shi澡”,淘淘跟奶奶对话时就会说“shi澡”,跟我们对话时又会自动切换为“洗澡”。即使现在宝宝的普通话受方言影响,不是很标准,等到上学学校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课,孩子很快就会轻松掌握。因此,在老人带孩子讲方言这个问题上,大家就不用再焦虑啦!


关于结巴

幼儿到了三岁左右出现的结巴的状况是非常正常的,应该说是心智成长的表现。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发展较好,但思维发展更为迅速,孩子已经不满足从前掌握的那些词汇了,她希望能自己挑选词汇,组织语言,结巴就会出现。但如果是超过一年以上的结巴还是需要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学习语言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是极关键的发展。每个小孩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而爸妈们保持正确的观念跟适当的警觉性非常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与其焦虑,不如将其放下,让童心回归,和孩子面对面恣意玩耍!


文章参考来源:《美国育儿百科全书》

http://www.hanen.org/The Hanen Program for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Language Delays ;

Target Word™ – The Hanen Program® for Parents of Children Who Are Late Tal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