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12 李桐
2016年,智能家居行业好像没什么动静。
2年前这个领域还很热闹。苹果发布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品牌Nest,三星则将SmartTings纳入麾下。巨头开始布局,风似乎就起来了。
「 移动互联网之后,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浪潮。」 这听起来振奋人心。热钱涌入市场,催生了一大波智能家居用品,但它们的智能似乎仅仅停留在「可联网」。
解决需求还是噱头?怀疑的态度在人群中弥漫。资本寒冬后,玩票者被赶出赛道,虚火过旺的智能家居还是要回归消费品逻辑。
「设计,可靠性,用户体验都要达到一个水准。让用户自己掏钱,一定是要在商业世界里让他的利益得到满足。真的为用户创造价值,他才有动力长期用下去。」在「 伪需求」盛行的智能家居领域,董熠想创造真正好用的产品。
2014年,他创立智能家居品牌LifeSmart,半年内占据中高端市场,跑在了队伍的前头。2015年8月,LifeSmart获得海尔塞富和富士康的6000万A轮融资。以一款智能摄像头出发,LifeSmart一步步扩大产品线,开始搭建一个生态王国。
一款摄像头切开的市场
LifeSmart 最初是董熠为了摆脱忧虑的产物。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对于家居安全有着很高的敏感度。偶然有一回,他发现住家的阿姨私自带了陌生人回家吃饭。陌生人对于没有防御能力的孩子而言意味着风险。这敲响了他脑子里的警钟。
对于家中状况不可知的忧虑感上升,董熠在家里安了一个摄像头。但传统的摄像头价格昂贵,设置复杂,工作还很不稳定。理想中「不贵又好用」的安防产品在市面上仍然是稀缺品,这让电信出身的董熠看到了机会。「当时智能手机,传感器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结合点。我们可以以传统的十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成本做出更好的产品。」
13年年初,董熠搭建团队开始做产品研发。历经10个月的孕育,产品终于落了地。他们试产了100套赠送给朋友测试,修正了半年后,才在点名时间发起众筹。这样的打磨,为他们赢得了第一批用户。
安防是智能家居领域的刚需市场。尽管现在市面上冒出的智能安防产品种类繁多,但董熠认为整个市场还是刚刚开始,「产品的渗透率可能在10%以内。很多家庭还没有这个概念。」
作为市场的先行者,LifeSmart的安防产品已经有较高的成熟度。这套产品董熠自己也在用。孩子放学推门回家,就会有照片实时推送到他手机上。这样他就不必一直查看摄像头,「一直去看这种行为从心理上讲它是一种忧虑。而忧虑不是一种好的心理状态。」
董熠认为在责任感和自由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点,「我们做这个事儿,也是想让人内心得到一种平静。」
不牺牲舒适的节能
与在国内主推安防的战略不同,LifeSmart在海外主要通过节能抢占市场。
在中国,节能似乎还不是一个很紧迫的需求。「中国人其实挺节能的了。」董熠笑言。但这种节能缘于中国人骨子的「能忍」。董熠在家中用了智能插座,可以控制热水器开关。不用全天候开着,依然能保证到家时就可以用热水,一个月可以省下很多电费。而他身边很多人仍然是到家了再打开热水器,「不就是等一会嘛。」
但在国外,节能是一个很大的需求点。以挪威为例,9月它就进入了冬季,即便家中无人暖气也要一直开着,关了水管就会冻掉。「挪威人很挑剔,进屋的时候要确保这个房子是暖和的。他就会开25度。这很浪费,人多数时候是不在的。」
欧洲是高福利高税收国家,很多电费可以拿来抵税,他们本身对这种浪费并不敏感。但能源公司会很关心,每年到最冷的那几周,用电量上来了,能源公司的压力就会很大。为了这几周的电,要多开一个电厂,而这个电厂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闲置的。
洞悉到能源公司的需求,LifeSmart为他们提供了传感器和遥控装置。「人不在的时候开5度,如果要去,就可以提前打开。」 没有牺牲用户体验,又杜绝了浪费,董熠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节能。
通过能源公司,LifeSmart的产品顺利进入北欧的各个家庭,「上面一个指令,哗,全网去做,这就很厉害。」这听上去很集体主义,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有价值的事,「每个人贡献那么一点点的力量,用电高峰那个难关就过去了。」
房子就是一个机器人
在智能家居时代,手机似乎成了控制家电的「遥控器」。家电的智能化似乎仅仅停留在「可联网」,而用手机控制家电依然意味着精力消耗。这也被很多人称为「伪智能」。
董熠觉得这并不是智能家居的初衷,「真正的智能家居是通过传感器感知人的行为和外部环境,再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去认知,理解,最后通过开关去自动控制一些电器。完成感知,认知到自动控制的全过程。」
说到这,靠在沙发上的董熠身体微微前倾,换了个更科幻的说法,「要把房子变得智能化,这个房子自己得有意识。整个房子实际上是一个机器人。」
在这个设定里,传感器就像是机器人的器官。动态传感器可以感知人的动作,环境传感器可以察觉到温度,湿度,光照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它们让整个房子有了「知觉」。
而LifeSmart产品线中的「智慧中心」就像是机器人的大脑,可以控制各个智能产品实现联动:门禁感应器检测到主人开门,智慧中心收到信息,就可以控制灯光,加湿器等设备开启。
这并不是智能家居的终极形态。董熠认为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智能家居可以进化到下一阶段,「通过所有的传感器来认知你在家的行为,学习你,重新刻画你,然后变成第二个你。」
副本去完成所有琐事,而母本可以从中解脱获得自由——这个场景足够具有未来感,但董熠认为它并不遥远。「可能是一两年内会发生的事,基于神经元的生物学算法已经有很多开源出来了。」
可造血的生态王国
LifeSmart几条产品线的线上销售成绩都很可观,但董熠并不想把LifeSmart做成一个只卖几款硬件的公司。「单做几款产品,长期的存活是非常有挑战的。做了一个爆品,这个风一过,以后会很难过。」
他选择了比较重的打法:自建一套从产品生态到渠道生态的一整个智能家居的小王国。这种打法非常吃力,「从app到云端的服务,硬件供应链的整合,再到渠道的搭建,都是比较大体量的公司才能做的事情。」
但董熠还是决定要做,「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可以具备自我生存和造血的能力,能带来长久的价值,合作伙伴也能围绕它做很多的事。」
想建立生态王国的不止LifeSmart。以小米,魅族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依靠已有的用户群体优势正试图将厂商拉入自己的联盟。而海尔,美的等传统家电商也不甘落后,正逐步搭建自己的生态圈;broadlink,欧瑞博则通过向第三方厂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完成产品互联。
董熠认为生态圈对于用户的吸引力还是会回归到产品本身的品质。以低价为杀手锏的小米曾被认为是LifeSmart 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但董熠认为他们的低价策略其实并不适用于智能家居市场。「智能家居是一个典型的改善型市场。既然要改善,就不会买最便宜的东西。」
他认为更有设计感和价值感的产品一定会有自己的用户群,「本田便宜优惠,但也注定会有人去买宝马。」
用户的反馈有时也会给他惊喜。香港的一个用户Wilson曾跟他描述过自己使用LifeSmart的场景:回家之前,扫地机器人会开始做清洁。有了尘土之后,窗子自动打开通风,再自动关闭,空气净化器开始净化空气,空调开始运作。等他到家的时候,有个speaker会跟他说:Wilson,welcome back home。
董熠笑了一下,「这其实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
而它终于不再是一个科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