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天下实验室
人生是一场独一无二的实验 |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港八大的王牌设计学博士,在香港理工 ·  17 小时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艺谈丨过度应用科技削弱戏剧意境——以昆曲舞台为例 ·  2 天前  
康石石  ·  大一不参加竞赛,有些浪费呢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天下实验室

征文|重新认识母亲,在考研失败后

看天下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24-05-14 20:30

正文

“我总是认为:她的意见已经没有价值了,她并不理解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撰文 | Anna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征文



本期话题:


母亲二字,时常和伟大、奉献等字眼相关联,而当我们如此去定义母亲的时候,总是天然地遮蔽了她作为独立个体的一面。重新发现母亲的另一面,或许是因为你不小心翻到了她的高中日记,或许是你不经意间察觉到她隐秘的情绪。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哪一刻,你重新认识了母亲?



女儿和母亲的关系,总是亲密却带有隔阂,相爱却难以互相理解。


尤其当我成年以后,看待母亲的目光从依赖变成挑剔,觉得她日益固执,固执地不愿接受新事物,总是依赖过去的经验为我出谋划策,我总是认为:她的意见已经没有价值了,她并不理解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种隐形的对抗持续了几年。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重新认识母亲、理解母亲的?那是我考研失败之后与母亲的一次长谈,她第一次对我提及自己上学期间的种种,提及她曾热爱却没有坚持的梦想,提及她在高考时所遭受的打击,以及那段时间的心路历程。


那一刻,母亲大概在我身上看见了自己曾经的影子,而我也从母亲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那天我们哭着聊了很久,最后拥抱了彼此。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发现原来母亲亦有过青涩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少女时光,也曾为了学业辗转反侧,最后不得不接受现实。


我本以为她并不懂这些,不理解我对学业和梦想的追求,只是一个日复一日周旋于工作与生活之间、没有追求的中年人,因此才不赞同我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不赞同我考分数太高的学校。我以为她自己没有追求,也要我做一个得过且过的人。这次长谈后我才明白,正因为她经历过这些,所以怕我遭受同样的打击和挫折。


我问过母亲,她是否会感到遗憾——遗憾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遗憾因为如今的工作和家庭而错过了提升自己的机会。这个问题,既是在问她,也是在为自己的疑惑寻求一个答案。


她回答我,有过,但她逐渐发觉,过去的失败并不能否定她的一切。事实上,之后二十几年里,她依然过得幸福、充实。


成年以后,我逐渐不再依赖和信任母亲的智慧,但听到她的回答,我又重新认识了母亲,或者说,更深刻地认识了她。母亲没有很好的学历,一直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当她脱离了母亲身份的遮蔽,将她生活了五十余年所积淀的经验、应对挫折和调节心态的智慧教授给我的时候,我才发现,她不仅是我生活上的照顾者,也是我人生中的指引者。


下期话题:


播出6年后,电视剧《如懿传》又火了,只不过,这次的流量热潮涌向了对主角如懿的嘲讽,人淡如菊的角色设定、强行降智的宫斗情节被网友们猛烈吐槽,反倒是剧中的反派角色魏嬿婉成了网友眼中的“大女主”。你如何看待这波风评的反转?在观众们观剧眼光日益挑剔的今天,影视作品中为何仍然存在种种落后的人设和套路?


请以此为话题,大胆开麦,字数在800左右。


投稿一经选中,将会刊登在《看天下》杂志上,同时被刊登的征文也会获得一笔相应的稿酬。


本次投稿时间截止至 05月20日10点 ,期待你的来稿!让我们在观点的碰撞和交流中理解自己,理解世界。


来稿请投 [email protected]

稿件录用后,将与你联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