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丽俊
创业酵母创始人、酵母咨询创始人、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前阿里巴巴集团组织发展专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E别的  ·  我跟一对情侣试着谈恋爱,结果失败了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特朗普愿与金正恩见面”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哪吒2》,破130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丽俊

你并非不适合当领导,只是不明白当领导的精髓

张丽俊  · 公众号  ·  · 2024-09-02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探讨了领导力的精髓以及如何提升管理能力与领导力。文章从领导力的定义出发,阐述了领导不是一种职位而是责任,提出了做领导的9点看法,包括决策、思想植入、管理风格等方面的关键要点。最后强调了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资源推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领导力的理解

领导不是职位,而是责任;不是结果,而是过程。重要的是通过引领他人拿到结果。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提升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关键观点2: 提升管理能力的关键

好的领导者需要具备决策力、思想植入能力、员工激励与驱动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实现。

关键观点3: 团队管理的策略

管理者要善于使用推力和拉力,学会“示强”与“示弱”的平衡;建立清晰的标准和规则;对重要的事“抓大放小”,抓住关键环节等。

关键观点4: 人才的培养与激励

人才是放对位置的人。管理者应该注重发挥人的长处,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人才配置,通过适当的激励和辅导培养下属的能力。

关键观点5: 学习资源推荐

《一线管理者实战指南》课程提供了大量关于提升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的实用方法和技巧。通过这门课程,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技能,驱动团队完成业绩。


正文


导语: 为什么说领导不是职位,而是责任?与你探讨一下。
本期音频由科大讯飞提供的变声技术支持


有管理者在公众号后台,私信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当了领导后,下属还是不听话,不服管?是我不适合当领导么?”


其实, 你并非不适合当领导,而是没有明白当领导的精髓。


领导,不是一种职位,而是一种责任;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不是有了权力,你就有了领导能力,而是通过引领他人,拿到结果,你才具备领导能力。


如何理解呢?今天就跟你分享9点我的看法。


做领导不能在后面推,要在前面拉

这些年来,我遇到过很多出色的管理者,他们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也有很多管理工具和方法,但员工就是不愿意跟随他。


为什么?因为他没有领导力。


没有领导力的管理者,总是靠职位的权力,命令下属,下属从内心里不认可你,不愿追随你,你很难真正做好管理。


领导力跟职位权力没有关系,很多人虽然坐在管理岗位上,依然没有领导力。


关于领导力,领导力专家刘澜老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他认为领导力包含两种力:


推力 拉力


什么是推力?通过职位权力,推动他人做事,这就是推力。比如,下命令、惩罚不愿意干的人,这都是推力。


而拉力,是基于一个人的专业和人格魅力,别人相信他,愿意追随他一起去干成一件事,这就是拉力。


在职场上, 好的领导,擅长用拉力,团结大家去打胜仗,并尽量让推力变得多余。


因为,职权的推动具有强迫性,并不能让下属心服口服,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导致优秀的人才流失,而领导的“拉力”,却能让员工心服,更具备自驱力。


所以, 做领导不能在后面推,要在前面拉。


决策不在于英明,而在于能否执行


当上领导后,你不可避免需要做各种决策。如何做出最接近于正确的决策?


就是 听大多数人的声音、和少数人商量、但要一个人做决定。


为什么要一个人做决定?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群体思维”的说法,意思就是团队成员倾向于保持和谐,避免提出异议,从而导致决策偏离最优方向。


所以在你了解大量的客观信息之后,在经过一定的探讨后,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为了决策的效率,为了承担决策的责任,你要强势拍板。


拍板后,就不要犹疑,要马上100%执行,切忌折中,做一半留一半。

因为 决策不在于英明,而在于能够执行 。如果一项决策不能落地,那就不是真正的决策,只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想法不强求,思想要植入


人和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尤其位置不同,想法更是大相径庭。


员工都是有个性的,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你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员工,让对方完全按照你的意愿行事。


但是,作为管理者,你必须将你的思想植入到员工的脑袋里,让对方接受并认同。


否则,你怎么能带领他们前进呢?


我之前讲过,管理者真正能够传承给员工的只有两条: 第一是做人的标准,第二是做事的标准 。而这些只能通过你的以身作则去传承,你自己都做不到,没有人会相信你。


所以,你要身体力行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当下属和你在思想上合心,有共同的做人、做事的标准,行动上才会合拍,才能力出一孔打胜仗。


你跟员工斤斤计较,员工就跟你缺斤少两


团队就是管理者的一面镜子 。管理者是什么样子,员工就是什么样子。


有些领导没有格局,凡事斤斤计较,在小事上过分挑剔。


比如,对工作时间的精确计算、对工作成果的吹毛求疵,有一点小失误就大发雷霆,而且分钱的时候,也极其吝啬,像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


这样的管理方式,会让员工感到压抑和不被信任,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公平的对待。


在这样的氛围中,员工们可能会以减少工作的热情,降低工作的质量等方式对管理者的“斤斤计较”进行回应。


从这个角度来讲, 员工缺斤少两,其实是对上级斤斤计较的一种反抗。


什么是领导? 能够引领方向,指导方法,帮助下属成功,这才是领导 。因此,不要纠结于小的得失,而是要以开放和包容的胸怀,去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团队的整体发展。


要知道, 团队的成功,才是你真正的成功。


向强者示强,向弱者示弱


工作能力强的人,脾气多少都有点坏。有些领导为了业绩,会丧失原则,无底线的纵容。明明知道有些事情不对,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这么做,其实是害了他。 对制度迁就,对强者宽容,其实是对员工未来最大的不负责。


所以,你要“示强”,要有高标准、严要求,要给他树边界,立规矩,告诉他:你可以接受什么行为,底线是什么。


如果对方越界了,触犯了红线,就一定要严肃处理。


当然,你不能一味强硬,面对着团队,你要示弱,适当表现自己的脆弱。


作为领导,千万不能是高高在上,生人勿近的样子。如果你不能跟团队交心,又怎么能指望他理解你,在关键的时候挺你呢?


所以,适当地暴露你的情绪,让下属觉得你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当他们能和你共情,能感受到你的压力和不容易,他们也就更能换位思考,更能理解你做出的决策。


示强,不是逞威;示弱,不是退缩, 你要拿捏住这两者的平衡。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太过仁慈的人,是带不了兵的。做领导,也是如此,你对下属特别宽容,重义气,讲人情,每个人都喜欢你。


但很有可能, 你是个大好人,但不一定是个好领导。


当你对员工要求不严格的时候,看起来是爱员工但实际上在害他。你可能每天笑眯眯,人也很好。但你什么都不管,团队一团糟,也拿不到结果,员工走的时候一定到处骂你。


一个领导对员工是不是真得好,其实主要看的是他的心,严厉的背后,他是不是有一颗成就员工的心。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说: “管理,是严肃的爱。”


这话说得太对了。作为领导,你要知道,你是来做事的,不是来交朋友的,所以一旦当上了领导,就不要怕得罪人,要敢于做“坏人”。


切记,放纵纪律,对制度宽容,这是对员工的不负责;帮助员工成长,拿到结果,获得更体面的生活,这才是对员工最大的负责。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


我之前提到过,在管理工作中,有一类工作叫做“陷阱性工作”。


什么是“陷阱性工作”?就是明明是下属的工作,但是你出于不放心,或者其他原因,掉入“替下属打工”陷阱,替对方背猴子。


比如,有些工作,你害怕下属做不好,或者觉得下属效率低,为了拿到结果,就自己顶了上去,包揽了很多本来是下属的活。


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斯金纳曾说: “任何你所鼓励的行为,都会受到强化”。


当你鼓励你的下属有问题就来找你时,那么你会发现所有的员工都会依赖于你。到最后,你必然四处救火。


你也不再是管理者了,而是下属的保姆,被你的下属管理。


而且从长期来看,你会害了你的下属。因为在你的“呵护”下,员工永远也长不大。他们也会事事依赖你,也可能不会再积极主动地工作。


永远不要替下属背猴子,你应该做的就是让猴子停留在它该停留的地方——下属的背上。


抓大、放小、管七寸


当上领导后,时间会越来越稀缺。如果你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越来越忙,还没有效率。


怎么办呢?管事的时候,记住这7字真言: 抓大、放小、管七寸。


①抓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