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看透人性,你就能预知人生结局 ·  3 天前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  昨天  
龙岩图书馆  ·  2月23日(下午4时)妙妙绘本屋报名 | ... ·  2 天前  
蓝钻故事  ·  马斯克抓出了一群美国吸血鬼,最大360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报道三】精品创作大会纪录片论坛:纪录的责任与创新的力量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4-10-12 21:46

正文



导读



10月12日上午,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纪录片论坛在郎园Station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指导,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办。论坛以“纪录的责任与创新的力量”为主题,是一次对行业深度与广度的双重探索,围绕“纪录片的责任与创新的力量”这一主题,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之际,共同探讨和思考纪录片所承担的文化使命、文化责任和文化创新的时代方向。



纪录片是国家相册,时代影像志,肩负着镌刻时代记忆,激荡家国情怀,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中国纪录片创作题材不断丰富,制作水平不断提升,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播出时长连年增长,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行业呈现新面貌,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纪录片承载着记录时代、传承文化、启迪思考的“责任”,具备不断创新、勇于突破的“力量”,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纪录片论坛搭建了一个富有意义和想象力的平台,供行业管理、专家学者及一线从业者多方人员集思广益,共同推动中国纪录片高质量发展。

论坛现场气氛热烈,作为纪录片同仁们交流互鉴、共谋发展的宝贵平台,本次活动为推动我国纪录片事业的蓬勃发展指明了未来 发展的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行业管理高位布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指明方向,纪录片事业发展空间广阔、大有可为也必当大有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高度重视纪录片事业发展,通过记录新时代工程、国产纪录片发展专项资金出台,发布《关于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举措,在政策、资金、项目等多方面推动纪录片事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在致辞中就新形势新条件下纪录片如何守正创新,担当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聚焦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二是打造精品力作,弘扬中华文化。三是坚持科技赋能,推动超高清化。四是聚焦融合创新,积极破圈出彩。五是加强国际传播,展示中国形象。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立足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纪录片生产创作高地的这一定位,介绍了近年来北京聚焦时代主题、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具有北京特色的纪录片创作情况,及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广电局在纪录片创作引导扶持、传播推广及相关政策情况,并对纪录片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期待:一是勇担记录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二是拥抱技术变革,积极创新和突破。三是强化国际视野,深化文化交流。

国家广电总局把握超高清发展趋势,着力推动纪录片超高清化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多元化,中国纪录片行业在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超高清化、交互化、智能化的趋势显著增强,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观看体验,还进一步推动了纪录片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其中超高清是纪录片近年来最重要的一大发展方向。在纪录片论坛上发布了包括《我和我的新时代》在内的20部纪录片超高清修复计划首批篇目并完成纪录片超高清修复计划启动仪式。国家广电总局广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建国作为交付人向《黄河安澜》片方交付首部超高清修复纪录片,本次交付在闪烁、抖动、锯齿、噪点等方面实现精心修复和数字化处理,观看体验大大提升。


二、行业研究深度观察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发布了《2023年中国纪录片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案例全面回顾了2023年中国纪录片发展创作的重要成果,讨论了纪录片未来值得持续深耕的赛道。2023年全国卫视频道(含央视、地方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1108部纪录片、118档纪录片栏目,累计11.9万集5.7万小时,为各类型节目播出时长第3。2023年中国纪录片在创作生产方面,记述多彩中国故事,书写新时代万千气象。行业管理方面,在新时期新技术背景下坚持守正创新。网络平台方面,网络纪录片用户画像呈现突出特点。产业发展方面,投融资与盈利模式多样化发展。技术应用方面,重要技术创新赋能纪录片创作生产呈现出技术创新与应用趋势。队伍建设方面,人才培养与协同发展机制不断探索。国际传播方面,着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并且介绍了有关节展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经验。在报告最后,赵捷指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纪录片要进一步发挥“国家相册”和“时代影像志”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时代性、人民性、创新性、国际性等各个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胸怀国之大者,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以技术创新培育发展纪录片的“新质生产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纪录片力量。


三、行业实践百花齐放


在论坛主题发言环节,14位业界专家及行业代表以开放心态和对话姿态分享新锐观点,共同探讨纪录片责任和创新方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主持论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李向东分享《总台纪录频道高质量发展的制播方法论》,将感受和体会凝练为胸怀大局、坚持原创、价值引领、国际传播、合作共赢五大关键词,介绍了总台在聚焦主题主线,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强化价值引领,深化国际传播,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实科教频道副主任王勇分享北京台在实现“系统性变革”方面所作的努力,实现端就是频道,频道就是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广泛覆盖与精准触达能力,精心布局多维度、立体化的宣发矩阵。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强调了上海台立足上海而不限于上海的“精品化、国际化、超清化”的发展方向。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总监章红伟带来关于纪录片做好“三个文化”传播的思考和实践,明确要用纪录片传播悠久的传统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和活跃的现代文化。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李金亮介绍了成都台坚持深耕地域特色人文题材资源的创作情况,成都台依托精品纪录片这一重要抓手和载体,积极创新并挖掘天府文化、巴蜀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探索文化脉络,致力于与世界进行深度对话,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内容生产运营部副主任施索分享了贵州卫视近年来在纪录片领域所做的探索与尝试,提出纪录片要求“新”更要从“心”,要敢于求变、用于破局,要把握区域题材更要具备全国视角,要紧跟时代实现融媒传播,要持续深耕挖掘贵州的独特元素。哔哩哔哩高级顾问朱贤亮从“更多”这两个字出发解读B站如何让更多的的年轻人爱上纪录片,一是B站进行大量纪录片版权的采购,二是以更多的观看纪录片人数为目标,三是更多的播放量。如何做到“更多”则是在于优质精品的内容、年轻化的创作表达和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