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海军事
小小的半岛改变大国走向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北部,三面环海。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接,西面与中国的胶东半岛隔黄海相望,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就是这个总面积只有约22万平方公里的小小半岛,千百年却因为其正处亚洲大陆与太平洋要津的地理位置,始终成为各大国争夺角逐的博弈之所,特别是好几次影响了中国政治格局的走向。
东北亚和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第一次影响中国政治格局是在公元7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强盛一时的隋王朝,正是因为连续三次征讨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政权,结果三次大规模征战的惨败,国力损耗严重,百姓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最终直接导致了隋王朝的覆灭。
紧接着公元663年,倭国侵犯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政权,新罗随即向唐朝求援,结果唐军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一战全歼来犯倭军,这是中日之间第一次交锋,让日本第一次真正领教了什么才是大国之威,此后日本连续数百年间不断派出遣唐使向唐朝学习,几乎将唐朝的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全部山寨到了日本,至今日本还留存着很浓郁的唐朝之风。
白江口之战,中日之间因为朝鲜半岛而发生的第一场战争
1388年高丽派都统使李成桂入侵中国辽东,但李成桂却率部回师首都开城发动政变,随后废黜国王自立,明太祖朱元璋取"朝日鲜明"之意赐国号为朝鲜,史称李氏朝鲜或李氏王朝。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列岛,派兵20万入侵朝鲜,朝鲜向宗主国明朝求援,明朝随即派军支援,一举击溃入侵的日军。
19世纪,日本经过明治维新逐渐走上工业化道路,国力日强,野心也随之膨胀,第一个目标就是朝鲜。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派军队进入朝鲜,并袭击驻朝鲜的中国军队,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签定《中日马关条约》,不仅朝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藩属关系,而且清朝也因此开始走向衰败。小小的朝鲜半岛第二次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此后,日本于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设立朝鲜总督府,开始对朝鲜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投降,美军和苏军进入朝鲜半岛,随后便以北纬38度为界线,在各自的受降地区分别成立了韩国和朝鲜。从此朝鲜半岛从原来中日之间的博弈逐渐转化为了美苏中三方之间的博弈。而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更是大国博弈争夺的最高表现。
北纬38度
苏联的误判:以为美国不会出兵
韩国和朝鲜分别于1948年8月15日、1948年9月9日成立,两个政权都宣称自己是整个朝鲜半岛的主人,两个政权之间从最初的口水战逐渐发展到了边境上的武装冲突持续不断,但是为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不早不晚会在1950年5月爆发?
1949年2月,朝鲜政府首相金日成访问苏联,就已经提出要求苏联支持朝鲜进攻韩国,但是苏联只同意向朝鲜提供武器装备而不支持进攻韩国。因为此时,斯大林并不希望在朝鲜半岛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因为这有可能引起同美国的直接对抗。1949年8月,金日成再次向苏联提出,希望能支持进攻韩国,但依然没有得到斯大林的同意。到了1050年1月底,斯大林就通过驻朝大使斯蒂科夫转告金日成,同意金日成就进攻韩国问题来苏联具体商议。很显然,这时斯大林对于朝鲜进攻韩国的立场已经从原来的不支持开始有所转变了。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后,1950年3月金日成秘密访苏,最终得到苏联对其解放整个朝鲜半岛的全面支持。
为什么斯大林会在这时有了180度的大转变?关键是1950年2月,苏联和中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在长春铁路和旅顺港的一切权利最晚将于1952年底前交还中国,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驻军也将陆续撤出。这样一来,苏联好不容易在东北亚所取得的不冻港出海口又没有了。因此斯大林的目光就投向了朝鲜半岛的元山、仁川、釜山和济州岛这些自然条件优越的港口。如果支持朝鲜武力统一朝鲜半岛并取得胜利,那么这些良港自然就可以为苏联所用。如果战争打成僵持的平局,由于朝鲜半岛出现战争的紧张局势,根据中苏条约的相关规定,苏联也将可以延缓从中国东北撤军。如果朝鲜在战争失败,那么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政府肯定会撤到中国东北,而且由于美国所支持的韩国和中国在领土上直接接壤,对中国自然一种是威胁,这样苏联也可以同样不撤出东北。所以战端一开,无论是胜、是平还是负,苏联都是赢家。
1950年2月,中苏签署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当然,美国的态度也很重要,因为斯大林最担心的就是朝鲜的军事行动是不是会引起美国的干涉。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演讲,指出美国在亚洲需要绝对保卫的防御线是从阿留申群岛、日本、冲绳、菲律宾一线,明确把朝鲜半岛和将台湾都排除在外。
而且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解放战争中,美国也没有支持国民党政府,还在1946年到1947年对国民党政府实行了武器禁运,宋美龄1948年访问美国寻求援助也遭到冷遇,最后只是把抗战时期答应国民党但实际上还没有全部给完的60个师装备给完了事。所以有此前例,估计美国更不会干涉比中国微不足道多的朝韩之战了。
从美国自身来看,1945年8月二战结束时,美军总兵力是1250万,而且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核武器。综合国力方面,苏联、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几乎所有的大国都遭到了战争的严重催残,只有美国本土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经济实力高踞世界首位,制造业生产量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如美国真要有什么野心,也就不会在战后迅速大规模裁军,到1950年6月,美国陆军的总兵力还不到60万人,其中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外驻军还不到7万人,在日本的4个师,完全是没有作战任务的"度假"占领军,装备的还都是二战时期的旧货,人员也都不满编。这样的兵力部署,哪里是有一点要打大仗的样子?所以判断即使美国要干涉,最多就是招募日本退役军人——当时日本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退役军人,而且很多人都没有工作,生活窘困——提供武器装备组成雇佣军。
鉴于上述方面的综合考虑,苏联最终同意并支持朝鲜进攻韩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的误判:以为中国不会出兵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当晚,美国总统杜鲁门召集国务卿艾奇逊、国防部长约翰逊、陆军部长佩斯、空军部长芬勒特、海军部长马修斯等人举行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会议最终认为这不是单纯的朝鲜进攻韩国,而是整个共产党阵营对自由世界的进攻,因此美国必须坚决反击,正是出于这一战略判断,杜鲁门随即命令驻远东的美国海空军开赴朝鲜半岛,向韩国军队提供支援。而且美国的干涉还不仅仅限于朝鲜半岛,6月27日,杜鲁门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台湾问题也由此开始。
7月1日,美国陆军步兵第24师21团1营作为先遣队首批入朝,此后美军地面部队陆续到达,直接参与到战争。
7月1日,美军第一批地面部队进入朝鲜半岛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在苏联代表没有出席中国席位由国民党占据的情况下,通过决议同意美国及其他国家军队组成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部队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除美国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派出军队参加联合国军,美国部队则是当然的绝对主力,占到联合国军总兵力的90%以上。此外,还有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为联合国军派出了医院和医疗船。7月中旬,不是安理会成员国的韩国也将自己的部队交由联合国军指挥。但联合国军的参战依然没有能够阻止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的迅猛攻势。直到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切断了在洛东江前线的人民军主力和后方的联系,整个战局瞬间逆转,人民军几乎是全线崩溃,联合国军来个了绝地反击。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的决议
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发表演说,严正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3日,周恩来又通过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我们主张朝鲜事件应该和平解决。朝鲜战事必须即刻停止,侵朝军队必须撤退"。
但是,美国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可以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根本没有实力来介入朝鲜战争。而且认为中国最佳的介入时机是在8月,那时朝鲜人民军已经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95%以上的土地,将联合国军压缩在洛东江畔,只消一次成功的攻势就可将联合国军赶下大海,这时如果中国出兵,可能只需要投入一两个军就足以支援已经是强弩之末疲惫不堪的人民军完成这样一次进攻。但中国并没有出兵,因此判断中国的警告只不过是"虚张恫吓"。
10月1日,麦克阿瑟根据杜鲁门总统批准的关于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的指令,命令韩军越过"三八线"北进。不过对于美军越过"三八线"还是比较谨慎,并没有贸然从事。首先在10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统一朝鲜"的决议,给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拿到了合法的许可证。同一天,美军才开始越过"三八线"北进。
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北进
最终美军敢于越过"三八线"北进,一是仗着有联合国决议的合法外衣,二是认为中国军队不会介入。但是很显然,美国的这一战略判断大错特错了,如果美军止步于"三八线",那么中国就很可能不会出兵,因为毕竟这是朝鲜半岛两个政权之间的内战,中国不便于介入。但美军北进则将朝鲜战争国际化,而且对新中国满怀敌意的美国军队直接陈兵鸭绿江畔,也是令中国深感威胁和不安的。
中国的误判:以为美国会将战争扩大
尽管从一开始,朝鲜和苏联在战争的具体细节上都对中国严格保密,尽管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攻势凌厉,大有一举席卷整个半岛实现统一之势,但是中国还是感受到了不安,特别是美国介入之后,中国认为战争的结局将很难预料。因此7月7日和10日,中央军委两次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决定以第13兵团为主,再加强炮兵、高射炮兵、工兵、坦克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并要求东北边防军在9月底前完成集结,待命出发。到10月,由于战局的急剧恶化,加上金日成也写来请求出兵援助的亲笔信,最终中央军委决定出兵朝鲜参战。
10月19日,第一批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说到底,出兵朝鲜的两大原因,第一是援助已经岌岌可危的朝鲜,履行共产主义国际义务;第二是感受到了美国可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的威胁。而对美国的这一威胁的判断主要来源两个依据,一是美军不顾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二是美军飞机轰炸了中国东北边境的一些城镇。
仔细来看下这两个依据,美军越过"三八线"时其实也注意到了中国的警告,所以美国首先通过联合国大会决议,以取得法理上合法的制高点,并且美军是在韩军越过"三八线"整整七天后才越过"三八线",这七天的间隔就是在观察中国的反应,可惜当时中美之间缺少直接明确的沟通渠道,美国错误判断中国的警告只不过是虚声恫吓,所在才在等待观望了七天后还是越过了"三八线",设想一下,如果当时中美之间沟通畅通,彼此能够准确了解对方的真实底线,可能美军就不会越过"三八线",那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至于美军轰炸东北城镇,更是疑团重重。中国政府多次致电美国和联合国,严重抗议在8月27日至11月19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国空军就出动151批次、上千架次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扫射、轰炸,炸死炸伤中国平民数十人。但是根据美国的有关史料,直到11月5日,也就是志愿军已经入朝,第一次战役已经结束,麦克阿瑟才正式下令轰炸鸭绿江大桥,而且还要求飞行员只准轰炸鸭绿江大桥的北朝鲜一端(今天依然可以看到丹东鸭绿江大桥朝鲜一侧被炸毁而中国一侧完好的遗址,因此被称为鸭绿江断桥),尽管这个命令限制了飞行员的攻击动作引来空军的一片吐槽,但美国高层还是认为麦克阿瑟的这一命令属于越权,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为此暴跳如雷。再者说,美军对东北边境城镇的侦察轰炸,从军事上讲实在是毫无意义,简直就是公然挑衅,而在当时美国是竭力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因为中国和苏联是有同盟条约,其中第一条就明确有"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的条款,也就是说一旦与中国开战,那就等于是要和苏联开战,这显然是不符合当时美国的全球整体战略的。所以就连麦克阿瑟这样都要命令只准轰炸鸭绿江大桥朝鲜一侧,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如果美国空军真的如此大规模侦察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真正是脑洞大开了。
丹东鸭绿江断桥,今天还能看到朝鲜一侧鸭绿江大桥被炸毁的旧址
中国最担心的就是美国会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北,这是出兵朝鲜最重要的战略判断,但是美国却根本不想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对于朝鲜战争的主导战略从头到尾就是局限在朝鲜半岛上,最典型的就是麦克阿瑟因为叫嚣要轰炸中国东北和上海,彻底摧毁中国的战争潜力,而导致被撤掉本兼所有职务,一撸到底。而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五星上将那段最著名的话:"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是在1951年5月15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麦克阿瑟与杜鲁门总统发生统帅权之争的听证会上所说,其实他的这段话还有个最重要的前提:"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可见美国高层非常明确是严格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由此可见,这和美国会在占领朝鲜半岛后将战火进一步扩大到中国的判断,是有很大偏差的。
麦克阿瑟就是因为主张将战争扩大到中国而被免职
布莱德利的名言:"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如果当时志愿军不是在10月19日秘密入朝,随后突然和美军发生遭遇战性质的第一次战役,由此揭开抗美援朝的序幕。而是采取另一种"出而不战"的方式,也就是大张旗鼓地出兵朝鲜,屯兵列阵于朝鲜北部,再结合政治外交方面的活动,明确提出中国对于朝鲜战争的态度和立场,或许,就完全会是另外一种情形了。
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苏联、美国、中国彼此之间的误判,最终将原来朝鲜和韩国两个局部政权之间的战争演变成一场牵涉到几十个国家的大规模的国际性战争,这样的局面对于被卷入战争的各个国家来说,到底是利多还弊多,在炮声已经沉寂了六十多年之后,依然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