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显然,无论是德国还是欧盟,在当前的制度框架下都无力解决这样的矛盾。经过漫长的谈判,欧盟28国政府首脑终于在6月29日清晨达成一致,发布共同难民政策,未来将加强申根边境检查,在欧盟境外和境内皆设立所谓的难民申请中心,严格审查申请者难民资格,减轻第一入境国如意大利等国的安置压力。
在当下难民潮已然大幅缩减的情况下,这样的措施是减轻还是加重了财政压力不说,并不能使以泽霍费尔(Horst Seehofer,杰霍夫)为首、要求更严厉移民政策的保守派满意。欧盟峰会结束后,泽霍费尔与默克尔之间旷日持久的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他以辞去内政部长一职为要挟,抗议欧盟协议,也抗议在与默克尔斗争的过程中基社党内对自己缺乏支持,更声称「默克尔是因为我才当上总理的」。
疲于奔命的默克尔再与泽霍费尔展开谈判,最终基民盟妥协同意基社盟(CSU)的要求,额外在德国边境建立所谓「过渡中心」(Transitzentren),泽霍费尔才算收回辞职威胁。此项措施意在阻止已经在欧盟别国递交了难民申请的难民进入德国,将他们短期「留置」在这些中心里,确认手续后遣返回第一申请国。
按照泽霍费尔的设想,这些中心可以由已经存在于边境地区——主要是德国与奥地利边境——的联邦警察局设施改造而成,运作模式可参考目前各国际机场处理企图非法入境人士的方式。虽说基民盟和基社盟在一番闹剧之后总算没有一拍两散,但执政联盟中的另一政党社民党却已明确表态「反对一切封闭式的强制留置场所」;泽霍费尔转而表示过渡中心并非监狱,按照目前法律难民最多可被留置48小时。
7月5日晚间,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SPD)达成协议。尽管后者一再声称协议中并未规定建立「过渡中心」,以便挽回颜面,但如今的社民党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更不可能以打破执政联盟为代价反对基社盟的移民政策。在难民高峰期早已过去、而不再有新的所谓「危机」的今天,欧盟和德国终究是由以泽霍费尔为首的保守派带领下,重回移民与边境政策紧缩的年代;而欧盟成立初始时所背负的期望,却是人口的自由流动、和边境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