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知识雷锋
中国建筑界最富影响力的唯一纯原创自媒体。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榕老师发起,UCA事务所合伙人陈柏旭与九源国际董事长江曼联合创始。全球五大洲50名校200余知识雷锋整理提炼,每周为你快递当代建筑最in新知,10分钟洞悉世界建筑最前沿讲座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物理笔记】学霸笔记力学篇全部汇总 ·  20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太空航行不再需要燃料? ·  昨天  
中科院物理所  ·  出生日期覆盖1-9所有数字的概率很小吗?莫非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知识雷锋

库哈斯最新采访:数字城市将带来“完全趋同性” | 90后建筑眼

全球知识雷锋  · 公众号  ·  · 2018-07-29 22:45

正文

2018.7.23 - 2018.7.29 全球建筑新闻周报


图文播报

天津大学

陈蕴怡

语音播报

清华大学

陈余胤柯

语音播报

都灵理工大学

张子皓


近来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太多惊喜,本周科技圈信息量十足。还以为移民太空遥不可及吗?我们不仅在火星发现了液态水湖,火星小屋设计也进入了第二阶段。还以为虚拟世界离建筑师有点遥远?虚拟世界的城市研究图册已经出炉,庞大的个人数据汇可能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工具。而在建筑圈艺术圈里也有不少新鲜事:康奈尔 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 迎来史上第一位女性院长,不知道她在接下来的五年任期会有什么重大举措呢?福斯特事务所的“可持续人居”展览 于7月24日 在清华开始,重磅展览不容错过……



重磅展览登陆清华大学

Foster + Partners 事务所联合举办的可持续人居展览开幕



福斯特及合伙人设计事务所在可持续发展设计领域深耕了几十年,从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改造,到“子弹头”瑞士再保险大厦,老爷子的作品一直让我们惊叹。想好好了解福斯特的作品,这次的展览绝对是个好机会。


这次题为《可持续人居 | 共享的未来》的展览是 Foster + Partners 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将从可持续性的视角剖析事务所的作品。为凸显人类体验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该展览还阐明了 Foster + Partners 结合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设计法。展览将从7月24日展至10月7日,暑假还有余额,让我们把展览看起来。


新闻来源:

https://www.fosterandpartners.com/news/events/foster-partners-sustainable-communities-shared-futures/

本条新闻由罗德岛设计学院别非伊提供



新时代新气象

康奈尔大学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史上第一位女院长


让我们把目光放到国外建筑院校,康奈尔大学的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也有新鲜事。


J. Meejin Yoon 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出任康奈尔大学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的下一任院长,成为学校122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院长。Yoon 此前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并担任建筑系主任职位17年,而她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第一位女性系主任。



Yoon 将自己的成就描述为“自然而然,时机终于成熟”。Yoon 说,从领导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系到统领康奈尔大学三个系的过渡将是一个重大改变,令人兴奋。她希望“强化建筑、艺术和规划各自积极的方面,并同时促进学科交叉,推动跨部门协作。


新闻来源:

http://cornellsun.com/2018/07/24/cornell-aap-names-j-meejin-yoon-its-first-female-dean/

本条新闻由罗德岛设计学院别非伊提供



GSD 系馆更新

Gund Hall 迎来46年来首次重大改造


7月26日,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Harvard GSD)宣布将对他们的标志性系馆 Gund Hall 进行重大改造和扩建,Herzog&de Meuron 建筑事务所被选为项目主持。


Gund Hall 以内部巨大的阶梯状工作室空间著名。它由 GSD 毕业生、澳大利亚建筑师约翰·安德鲁斯(John Andrews)设计,于1972年投入使用。此次改造计划新增用于非正式会议、社交聚会和公共课程的室内空间,并与现有空间建立交叉点,来鼓励新形式的跨学科合作。新增空间预计只需增加很少的占地面积,GSD 的室外绿地和篮球场从而得到保留。



新闻来源:

http://www.gsd.harvard.edu/2018/07/harvard-gsd-selects-herzog-de-meuron-beyer-blinder-belle-for-transformative-expansion-of-schools-gund-hall/

本条新闻由湖南大学杜贵存提供



城市设施更新新思路

废弃电话亭变身电动汽车充电站


建筑物的更新再利用不只有建筑尺度的功能更新与置换,小型城市设施也可以通过改造获得新生。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荷兰公路路边的紧急电话厅将被改造成电动汽车充电站。


这些紧急电话亭曾供公路上遭遇紧急情况的人们与外界进行联络。随着手机的普及,这些电话亭逐渐被遗弃。而现在,这些电话亭被巧妙地改造成充电站,不仅获得了新生,还为荷兰循环经济的目标作出贡献。



新闻来源:

https://www.rijkswaterstaat.nl/over-ons/nieuws/nieuwsarchief/2018/07/praatpaal-keert-terug-bij-rijkswaterstaat-als-laadpaal-voor-elektrische-autos.aspx

本条新闻由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李梦郁提供



向传奇致敬

Vans x Van Gogh Museum 联名系列登场


过去的不一定是不合时宜,每每回望经典都可能有新的奇思妙想涌现。近期时尚品牌 Vans 为致敬传奇艺术家 Vincent Van Gogh,与荷兰 Van Gogh Museum携手推出全新的联名系列。



这一次 Vans 选择将 Sk8-Hi、Authentic、Old Skool 以及 Slip-On 四双经典鞋型作为“画布”,将《自画像》、《盛开的杏花》、《骷髅头》和《向日葵》等梵高最为经典的作品一一重现。此外,该系列还包括Bomber、T-Shirt、连帽衫、棒球帽及背包等多款单品,并将 Vans 的签名式棋盘格元素融入其中。Vans x Van Gogh Museum 联名系列将于近期发售,销售所得将用于保护 Van Gogh 的艺术创作。


新闻来源:

https://www.vangoghmuseum.nl/en/news-and-press/news/vans-collection-inspired-by-van-gogh?utm_source=Webshop&utm_medium=referrel&utm_campaign=Vans_news&v=1

本条新闻由湖南大学杜贵存提供



向火星进发

3D打印栖息地挑战赛获奖结果出炉


有艺术家从过去的人类精华中寻找灵感,也有设计师为人类未来的太空移民梦而设计。从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殖民火星大计划”到最近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第一个液态水湖,人类移民火星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而在这历史进程中,建筑师们正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NASA 本周公布了 3D 打印栖息地挑战赛(NASA 3D Printed Habitat Challenge)第三阶段第一级比赛的五名获奖者,纽约建筑和技术公司 AI SpaceFactory 的参赛作品 MARSHA 荣获第二名,方案细节近日也被公开。



这项比赛要求参赛者使用 3D 打印技术,在火星上为4名宇航员建造一个适合他们居住的小屋。在火星建造栖息地必须面对材料运输的广泛限制、大气和景观的差异、温度剧烈变化等非同寻常的挑战。


MARSHA 采用细高形体量,据 AI SpaceFactory 称,这标志着与以往以低矮圆顶或半地下结构为代表的火星栖息地设计的根本背离。这个形态根据一系列空间效率研究形成,并针对火星大气压和结构应力进行了优化。


建造 MARSHA 所需的材料将完全来自于火星表面。AI SpaceFactory 利用从火星岩石中提取的玄武岩纤维和从火星上生长的植物中加工的可再生生物塑料(聚乳酸或 PLA)制作出一种创新混合物,用于 3D 打印。这种材料热膨胀系数低,拉伸强度高,既方便回收利用,又有现场制造的优势。



为了应对火星上极端的温度波动带来膨胀和收缩, MARSHA 采用独特的双壳系统,将压力容器与居住区域分开。MARSHA 内部分为四层,地面层设有“车库”,第二层是干燥实验室和厨房,第三层是私人睡眠舱、浴室和水培花园,第四层是健身房和娱乐室,屋顶是一个大型天窗,空间令人回味。每层都至少有一个窗户,为宇航员提供了一个360度的全景视野。



新闻来源:

https://www.nasa.gov/directorates/spacetech/centennial_challenges/3DPHab/five-teams-win-a-share-of-100000-in-virtual-modeling-stage

本条新闻由湖南大学杜贵存提供



虚拟即现实

虚构世界里城市的意义


当我们在电子游戏中奔跑、漫游、玩耍的时间已经大于在现实城市中漫步的时间,虚拟世界中的城市会如何影响我们?游戏开发者兼作家 Konstantinos Dimopoulos 在电子游戏中的城市设计的研究中,寻找虚拟城市的意义。


相关成果《虚拟城市:电子游戏城市的图集与探索》,将由视觉艺术家玛丽亚·卡利卡基(Maria Kallikaki)出版。这本书从《辐射的新维加斯》中受到辐射的后天启景观,到《寂静岭》中的超自然恐怖,这本书将讲述40年数字游戏历史中的40座城市。该地图集将包括全彩地图和插图,以及对虚拟城市环境的评论和分析。



Dimopoulos 在恩图亚建筑学院(NTUA School of Architecture)获得了城市规划和地理博士学位。2010年希腊金融危机使他的学术生涯变得难以为继之后,他开始为游戏开发商工作。现在,他全职为游戏设计城市,规划它们的地理位置,为这些虚拟城市系统创建规则和机制,并撰写有关它们的文章。迪莫普洛斯对 Dezeen 说: “我认为,游戏都市化是一个相对新的,真正令人感兴趣的领域,可以提供令人兴奋的研究可能性。”



他解释说:“处理一个真正具有异国情调的虚拟城市,这些地方提供的自由和奇异的问题真的很有趣,可以让设计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应用科学知识和实践最佳规划。”即使是在一个完全虚构的世界里,如果一个城市在玩家探索的过程中没有意义,那么你就有可能破坏沉浸式的体验。“毕竟,我们是一个很有经验的城市居住物种,说出什么时候有什么感觉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Dimopoulos 解释说。


新闻来源:

https://www.dezeen.com/2018/07/19/virtual-cities-konstantinos-dimopoulos-video-game-design/

本条新闻由新加坡国立大学葛路遥提供



他的世界你不懂

吃鸡的人千千万,写生的玩家独一人


近来有位“吃鸡”游戏的玩家也深感虚拟世界更真实。人人都疲于奔命,忙着“吃鸡”,他倒要在枪林弹雨的世界里画油画。毕业于川美油画专业的艺术家雷童在“吃鸡”3个月之后,放下 98k,拿起画笔,记录下游戏中的风景。



至于原因,雷童在采访中认为现在很多游客去旅行往往是拍照打卡,匆匆路过,甚至不及吃鸡时那么认真,“我们现在对于虚拟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更加身临其境,已经不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模仿”。他想探讨“虚拟游戏中的风景是否可以成为风景的选择”。他还表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同一个规则下做其它的事情,并让这件事产生附加意义。”这些画作以写生地点坐标命名,未来将会展出拍卖。


不过小编想问一句,这位先生只玩单人排位吧?


新闻来源:

http://www.vice.cn/read/he-took-different-places-of-the-map-and-recreated-them-into-oil-paintings

本条新闻由湖南大学杜贵存提供



当代城市设计的困境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数字城市将带来“完全趋同性”


数字技术的发展让虚拟世界越发丰富多彩,却可能让现实世界中的城市越发趋同。


前不久,The WorldPost 的主编 Nathan Gardels 和库哈斯讨论了在数位时代全球化、身份议题下的未来城市。早在1990年,库哈斯便提出了  “Generic City “ 这一全球趋同化城市的概念,他将如何看待当下对全球化的反弹和区域身份的回归?比如近期中国领导人所提的 “中国梦” ,或是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的怀旧倾向。


库哈斯: 人们在建筑方面的国际化审美取向由现代主义国际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转变为后现代主义(一种将国际化审美与地方特色相融合的建筑风格)。而我所说的趋同化即是这种后现代主义被大量使用的成果——日渐强化的区域身份与全球化的环境共存。而中国的主张正是这一矛盾性差异的代表,在各方面都强调 “中国特色”,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建筑。


被习近平主席暗示为“奇奇怪怪的建筑“的北京CCTV大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