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动车公社
重新思考汽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态梦网  ·  紧急提醒!滨海人明后天冷到哭! ·  昨天  
天津市应急管理局  ·  津城二十四节气|今晚22:10,天津将迎来—— ·  3 天前  
生态梦网  ·  注意防范!滨海新区发布蓝色预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动车公社

恒大汽车没等来救世主,却等来破产重整!“资本乱杀”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电动车公社  · 公众号  ·  · 2024-08-03 00:03

正文

‍‍‍

关注 「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7月28日,恒大汽车告别的钟声正式响起。


消息很简单也很常规,恒大相关债权人向法院递交了对恒大智能汽车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相关法院则是依法下发通知书。


破产重整这步棋,恒大终究还是没逃过。


但出人意料的是,恒大汽车居然在公告里使用了 “上述通知对本公司和相关附属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的表述。


言外之意, 债权人催债影响了恒大汽车自救,耽误了“白马王子”降临的信心 毕竟前段时间恒大可是发了公告,声称有潜在买家准备收购58.5%的股份。

有网友直接发出灵魂拷问:恒大汽车还有生产经营活动呢?可见恒大的未来并不乐观。而本应站出来拯救恒大的“救世主”,也没了进一步消息。


那么, 恒大汽车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它的转机又在哪里?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造车圈曾经最大的“土豪”——恒大汽车,以及那些“资本为王”、“大而不能倒”的神话,到底还有没有延续的可能。




01. 困在“大”里的恒大汽车 ‍‍‍‍



206家全球汽车产业龙头 、1100多位 企业CEO及高管、13家世界500强企业……


2019年11月12日, 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在广州召开时,就凭借强悍的“钞能力”让整个行业内都抖了三抖。


许家印振聋发聩的“十五字”金言,响彻了整个会场: 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买”:是把世界范围内能买到的技术都买到手;

“合”:是买不到的就合作;

“圈”:是指恒大将在在造车研发、造型、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等三大方向建立朋友圈;

“大”:是指大格局、大战略、大规模;

“好”:是指品质好、造型好、价格好。


为了完成这15个字,恒大当时累计投入号称近500亿元,可以说是一个字就价值30多亿人民币。

而随着许老板的真金白银砸下去, 全球买买买补齐“产业链”、拿地建工厂, 恒大迎 来了鼎盛之时——2021年。


这一年,对垒多年的腾讯与阿里难得一见地“联手”,同时投资了恒大汽车。



也是这一年,许老板宣布再投117亿,筹备1600家线下销售中心。


这批钱到位后, 似乎恒大已经将自己的汽车全产业链补全到线下销售端——面向用户销售 的终点。


也就是说,恒大汽车即将投产,可能快到“摘果子”的时候了。


于是,哪怕 此时的恒大汽车顶着 高达563.44亿人民币的净亏损 ,却依旧成为车圈最受关注和期待的车型之一,顺利吸引到阿里和腾讯双巨头抛来的“橄榄枝”外,还有红杉资本等多家著名投资机构的“押注”。


以及,曾经国内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广汇集团。



广汇如今的遭遇,和恒大如出一辙。(详情请戳: 允许一部分汽车经销商先活下来! 但在当时,双方可以说是强强联手。


2018年,恒大还在和法拉第未来“热恋”时,就以 144.9亿元入股广汇集团,其中66.8亿元 是股权转让对价金额,而 另外 78.1亿元则在2个月内打到了 广汇集团账上。


自此,恒大以40.96%的股权比例成为广汇第二大股东, 双方也就房地产、能源、汽车销售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但谁也没想到,2020年,恒大突然宣布要以148.5亿的价格将广汇集团股权卖给上海申能集团,这当中恒大还小赚3.5亿。


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事件却在2022年又迎来了新的转机——



当时的恒大突然发布公告称, 因欠盛京 银行325.95亿元而被告上法庭。 这笔钱在盛京银行的记录中,占据 2020年-2021年间盛京银行向房地产行业总借款金额(1397.85亿元)的23%!

当时的“贷款抵押物”,正是恒大持有的广汇 30.99%(折注册资本16.02亿)的 股份。

恒大能以16亿撬动325亿, 当然是因为 2016年起恒大就是盛京银行第一大股东,2019年末时,恒大持股比例已经高达36.4%。


至于后面催债、翻脸,则是因为恒大遭遇“资金流动性”问题,在盛京银行的股份遭到拍卖。沈阳国资接手后,怎么可能还惯着“前老板”。


于是, 一条涉及上万亿的巨型多米诺骨牌开始逐渐垮塌、崩毁。



而作为恒大集团皇冠上的明珠,恒大汽车也在硝烟中蒙尘。


巨大资本 的生长沃土,一朝反转,成了掐住咽喉的致命伤。


因为要拉恒大汽车走出泥沼的成本,也同样太大了。




02.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恒大汽车转折的伏笔,其实在2021年最鼎盛时,就已经埋下了。


而破局的关键,也在此处。


当时,恒大动力科技集团副总裁吕超突然在朋友圈官宣离职,还明里暗里地指出“恒大造车理念不合”、“欠钱未还”等问题。



具体故事可以移步这篇文章:《 前高管实名手撕许家印:"假造车、真骗地”,这条朋友圈真的刚!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恒大斥5亿元巨资买下了轮毂电机企业 泰特70%的股权。 可买下后发现很难大范围量产,本质上还处于研发阶段,严重 耽误了恒大造车的进度。


这侧面体现了恒大在造车这件事上的核心理念,和房地产如出一辙: 能快速拿来/买来用的,就尽可能避免自研。


如此一来, 恒大才能用几百亿的资金,快速砸出 9款车型。


但恒大造车系的主导者,大多来自房地产领域的 “老臣”。 跨行进入专业制造业领域后,大兴土木的“买买买”策略显然不灵了


于是,汽车领域专业人才不甘被非专业人士领导,纷纷流失。


直到这里,还只是 恒大内部的人事困局。 而对外的资本困局,则是早就摆在牌桌上。


那就是当恒大集团本身陷入资本压力时,挽救恒大汽车这“全村最后的希望”的资金压力,有如山大。



截至2023年12月31日, 恒大汽车累计亏损及股东亏损分别为1108.41亿元及376.93亿元。


而恒大汽车目前累计交付量却仅有1300台,可以说是每台车的造假成本几乎达到1个亿!单车成本仅次于交付了十几台的FF91


这么算下来,哪怕只是填恒大汽车这一个窟窿,就至少需要几千亿的资本。如此大的盘子,别说国内、就是纵观全球也没有几家能托底、敢托底。


毕竟, 现在的巨富投资人们,已经不如从前那般“自由”了。



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论哪一家巨头敢投资恒大汽车,恐怕都要面临自家股票大跌、投资人疯狂反对等局面。


于是,哪怕今年上半年恒大汽车宣称要收购恒大60多亿股的“白马王子”,也对此噤若寒蝉,生怕身份被人提前扒出来。


当然,网上有猜测说是许家人从海外注资,想保住恒大最后的希望,或许只是了无凭据的猜测。


但至少看得出, 成就恒大汽车的资本游戏,终究成了阻断恒大“救世主”来路的巨龙。


加上恒大汽车本身缺少“实质生产力”,纵然在天津、南沙等地大笔投入了工厂设备等建设,但原有车型的迭代、研发、生产乃至后续维保等方面都难以保证, 更别提近几年在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 新赛道的追赶了。



这也让恒大汽车在用户信用和口碑方面,打起了问号。


于是,面临资本端与销售端两条绝路,恒大汽车全部的出路似乎都被堵死了。


当资本退场后,真正迎接恒大汽车的就只剩破产这一条路了吗?




03. 恒大的未来,“藏”在小米走过的路里 ‍‍‍‍



或许很多人认为,这次债权人起诉要求恒大汽车两家子公司破产重整,是敲响了恒大汽车的“丧钟”。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绝境中依然有可能暗藏生机。


这就得从“破产重整”这四个字说起了。


法律上对申请破产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两类、四种情况,第一大类就是“不受理”,比如公司经营好好的,肯定申请不下来。


而第二类受理后,则分为 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和破产和解 三种情况。



这当中,勉强算是双方均能受益的情况是 破产和解 ,也就是通过对公司剩余资产和股份的计算,给出一个债权人可以接受的价格或者延期还款,然后破产就算是“暂停”下来,继续发展。


比如20亿的债务用5亿资产抵消,这样虽然债权人们亏了不少,但好歹是能拿到一部分钱。


而相对应的 破产清算,则是最玉石俱焚的一个选择,也是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破产”。


通常情况下,只有资不抵债的企业的破产申请才能被通过,所以哪怕破产清算了,债权人们也很难拿到自己应有的份额。


而且, 清算后的财产,需要优先支付破产费用、税务问题、员工工资等问题, 债权人能拿到的就更少了。


所以很多情况下,债权人们都会选择破产重整这条路,也就是大家坐在一起研究一下企业到底该怎么活下去!



注意到的是,破产重整后,债权人们将走上牌桌和企业一起商量。


于是,这群债权人将成为恒大汽车内部新一波改革的声音,不同于资本一方盲目夸耀的逐利性,而是真正能走在凡间、诚心诚意找出路的一拨人。


那么,这波新的血液究竟能给恒大汽车带来怎样的转机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