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圆满的人格,具体表现为儒家所倡导的四德——仁、义、礼、智。
仁、义、礼、智又是什么呢?孟子认为:“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yuè)之实,乐(lè)斯二者,乐(lè)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孟子·离娄上》)
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恭顺兄长;智的实质是知道这两者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对这两者加以适当的调节、修饰;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件事,快乐就产生了;快乐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侍奉父母就是“孝”,恭顺兄长就是“悌”。所以孟子又说:“尧舜之道,孝弟(悌)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舜被称为圣人,也是从孝悌做起。他的父亲瞽叟顽固不化,后母凶悍暴虐,弟弟象又桀骜不驯,但他最终以孝悌之心感化了他们,赢得了他们的欢心。
每个人都在家庭中出生,都有父母、兄弟姐妹可孝、可友,只要像尧舜那样,赤诚孝悌,就都是在践行尧舜之道、仁义之道。
当然,孝、悌并不是仁义的全部,而只是仁、义的发端。仁、义从家庭中的孝、悌发端,进而向外“扩充”,“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亲爱亲人,进而仁爱民众;仁爱民众,进而爱惜万物,最终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