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铜币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流通时间较短。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组部院各衙门,将户部更名为度支部,所以正面有度支部的大清铜币更是凸显珍贵。这枚己酉度支部大清铜币“川”字当制钱十文铜元保存完好,品相一流,包浆自然,存世稀缺。被
誉为中国近代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清代铜元多以十文面值为主,二十文较少,一文次之,其它面值多数难得一见。因为十文是主要主流辅币,俗称“单铜板”,二十文俗称“双铜板”。其它面值无此类俗称,比如我们不能将五文铜元称呼为“半铜板”。
清代十文铜元最常见,也是机制铜元中铸造最早的面值,本文便从大清铜币十文面值开始讲述大清铜币各面值的一些重要特征,包含铸地信息等。
当然,一些品种品相都普通的铜币,由于目前市场保有量还较大,涨幅不大。
比如去年十块钱一枚的普通大清铜币,今年价格有的已经涨到二十左右,一些品种基本上价格原地不动,但随着市场保有量越来越少,普通品真币的价格还是要上涨的。
几千年来,我国的古钱币品类繁多,形式多样,可以作为古玩收藏,而收藏古钱的价值不容低估,除了收藏把玩,集古钱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储蓄保值手段。现在,全国各地均有古钱币交易民间市场,人们通过市场机制,收藏,鉴赏,买卖,进入市場的爱好者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