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何以解忧?唯有大量阅读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20-11-12 06:50

正文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我每逢逛街必去书店,每次去书店一定会至少抱回四五本书籍。读书给我带来的不仅是乐趣,而是切切实实的生活改变。希望我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带给你。

                                                   


何以解忧?唯有大量阅读

作者:张辉

来源:辉哥奇谭(ID:huigeshow)


写在前面:


今天的文章,是去年的旧文。之所以再来分享一次,原因与上次一样:深感身边很多朋友以及辉哥奇谭知识星球上辉友的阅读量都不够多。而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强调很多遍都不为多。


为什么今天我会分享阅读的话题?因为我感觉到自己和身边的很多朋友阅读量都太少了。暂时不考虑各个国家和我们的统计数据,我仅谈谈自己的感受。


最近有几个行业内的朋友来访,我们正好聊起读书的话题。我问他们每一年读书量是多少本?答案普遍在10-20本之间。


如果你问身边的十个朋友,答案基本上都在20本以内。不仅阅读量小,而且阅读效果也不好。如果你问大家记住了什么?哪本书给你的印象最深,对你有什么启发?你会发现很难有特别具体的答案。


分享一下我自己最近的体会,几周前,我写了自己2019年的新年誓愿,其中包含每天深度学习三小时,希望有大量的阅读时间。实际上我做到了什么呢?工作日每天 2 - 3 个番茄钟的阅读时间(1 番茄 = 25 分钟),周末每天大概有两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


在阅读时间内,我心无旁骛的阅读,我每周能读四本书,所以我计划在2019年阅读200本书左右。


阅读效果如何呢?


上周读了《复杂》,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我所研究的领域本质上就是「复杂」。我从书中获得了很多启发,比如有上千人,这些人之间有复杂的关联,如何提高不同人的整体行为效率?这本书也提到了很多其他领域的著作,顺着这本书,可以得到一个很完整的读书清单。


读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2019年,重点需要突破的是提升思维的深度,加强系统性,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模型。而我围绕着领域正是:复杂、组织、系统等。


通过《复杂》这本书,我又知道了美国人侯世达,他写了一本很奇特的书《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奇怪,豆瓣上有一个说法「有两种人,一种人看过这本书,另外一种人没看过」。


他完成此书时才35岁,这本书名字的缩写是GEB,分别代表三个人的名字首字母。而中文译名「集异璧」的拼音缩写也是GEB,真是奇妙。这本书的翻译过程持续10年,足见其难度。内容整体而言既晦涩又有趣,正如书名所言,侯世达把数学、美术和音乐关联在一起思考,书中又大量穿插了哲学、认知科学等领域。


这本书最初阅读的时候要不求甚解,尽快的通读,否则你一定会半途而废。我花了2小时翻阅了一遍,大呼过瘾。


顺着这本书,又看了更加通俗易懂的《我是个怪圈》,书中有对认知科学的探索,非常有趣。现在我正在期待他即将在 1 月 15 日发售的新作《表象与本质》。


除了侯世达的这两本书之外,我又看了《系统思考》和《系统化思维导论》,其中《系统思考》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阅读后我迅速给三个同事分别快速讲解了此书中的重要理论和我得到的启发。看完此书之后,我恨不得立刻把我身边看到的一切复杂事情都迅速分析一遍,用书中的模型把关键的实体和关系表征出来。


书中举了一个非常具体有趣的例子,「英国工业革命诞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最后他分析出来的结论令人非常惊讶 —— 最大的动力竟然来源于喝茶的习惯。这个结论听起来很吓人,但是他在书中用图示分析之后,你会觉得非常有道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陷入一种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困境。而当我们说起系统化,又往往陷入了玄幻和不可知的境地,中医经常会是这样子。《系统思考》这本书中,用极为简单的可视化工具,将整个复杂系统用极为简单的模型,分析表示出来。特别推荐此书给所有需要做大量决策的领导者。


通过最近一两周的大量阅读,我对于读书本身的意义也有更深的认知。从实用角度而言,人类的认知是严重依赖于模型的。读书可以让我们看清楚:


  • 自己现在所使用的模型是什么?


  • 自己使用的模型局限在哪里?


  • 通过读书又能借鉴哪些模型?


  • 这些模型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


通过不断的理解和掌握新的模型,使我们的认知达到新的层次,这就是读书的非常具体的意义之一。这其中代表两种迁移能力,一种是从A模型迁移到B模型的能力,另一种是从认知(模型)迁移到实践的能力。


从精神角度而言,按照侯世达的说法——


以上这一切都在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他人灵魂的碎片,只不过是以一种新的方式组合起来而已。但是,灵魂碎片的每一个贡献者的表征当然是不平等的。那些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是在我们内部获得最强大的表征之人。而我们的「我」也正是通过他们所有人的影响在很多年里复杂的相互冲撞而形成的。


——《我是个怪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