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肿瘤频道
医学界肿瘤频道是领先的肿瘤领域专业媒体,我们传播国内外前沿学术动态,提供有用、有趣、有态度的专业知识,报道领域内发生的新鲜事。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肿瘤频道

寻找靶点,一击即中:以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史看乳腺癌20年发展 | 2025 SGBCC

医学界肿瘤频道  · 公众号  ·  · 2025-03-15 19: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图片

2025 SGBCC专题回顾


整理 | 羊羊


2025年St. 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于当地时间2025年3月12-1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本次大会围绕 “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个性化的局部和全身治疗” 主题展开。汇聚来自全球乳腺癌专家学者参会,针对近两年早期乳腺癌诊疗中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对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投票决策,从而形成新的乳腺癌国际专家共识。


当地时间3月12日下午,SGBCC大会现场进行了两场专题汇报, 分别聚焦液体活检的临床证据价值,以及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全球治疗现状。 医学界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液体活检的临床证据价值:选择正确的方法


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的Sherene Loi教授、伦敦癌症研究所分子肿瘤学Nick Turner教授、德国妇科肿瘤协作组主任Wolfgang Janni教授作为专题主席,为我们揭开了“液体活检的临床证据价值”在乳腺癌领域应用的帷幕。


图1.Nick Turner教授进行专题汇报


液体活检,通过对体液中肿瘤衍生材料所包含的基因组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个体患者肿瘤特征的详细信息,为基于精准医学的治疗开辟新思路。在乳腺癌精准治疗中,液体活检 可以预测生存预后、检测微小残留疾病、监测治疗效果 ,在(新)辅助治疗及解救治疗中同样发挥作用 。虽然液体活检在乳腺癌精准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也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目前基于ctDNA的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策略,可以主要分为两种:Tumor-agnostic assays、Tumor-informed assays。其中, 肿瘤未知分析(Tumor-agnostic assays) 不依赖于原发肿瘤组织,基于一组预先选定的与肿瘤相关的固定Panel检测分析ctDNA,除了分析ctDNA突变,常以联合ctDNA甲基化或片段组学等多组学方法辅助监测MRD,对辅助诊断和用药提供更完善的参考。


图2.两种ctDNA检测类型


肿瘤已知分析(Tumor-informed assays) 先对原发肿瘤组织进行全面的基因组测序(WES或固定大Panel),以获得患者基因组变异图谱,然后选取一定数量的已知突变位点定制个性化的Panel用于后续的动态检测。


Nick Turner教授认为, 在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实施ctDNA检测,必须使用适当的检测方法 。如由于基因分型检测对克隆造血的检测缺乏特异性,以及循环肿瘤细胞(CTC)在低水平检测中特异性不足,因此这两类检测方式应避免使用。随着肿瘤已知分析敏感性的持续改进,可能对降阶梯治疗有重要意义,因此推荐使用;而肿瘤未知分析目前在乳腺癌中仍需更多数据支持。









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

以曲妥珠单抗看乳腺癌治疗20年发展


专题2则聚焦 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治疗目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比利时布鲁塞尔朱尔斯·博德研究所的Martine Piccart教授、德国马尔堡大学Carsten Denkert教授为该专题的联合主席。


图3.徐兵河院士主持专题2


恰逢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突破20周年,Martine Piccart教授基于关键临床试验及研究成果,系统回顾了曲妥珠单抗在辅助治疗中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全球可及性及未来挑战。自200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公布的NSABP B31和NCCTG N9831及HERA三项大型试验的分析结果显示,该药物联合化疗可显著降低HER2阳性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风险降幅高达30%-50%。这一结果被ASCO前任主席George Sledge 教授形容为 “25年癌症研究中的前所未见之突破”,也直接推动了曲妥珠单抗成为辅助治疗的核心药物


图4.三项关键临床试验:NSABP B31、NCCTG N9831及HERA


经过20年的积累,曲妥珠单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已极为丰富。早期乳腺癌试验协作组(EBCTCG)的荟萃分析纳入了来自7项试验的13000余名患者,中位随访时间达10.7年,结果显示, 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可使1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6.4% ,且这一获益在所有亚组中均保持一致,不受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分级或HER2扩增程度的影响。在安全性方面,心脏毒性始终是关注焦点,但数据显示其发生率仅为0.5%-3.5%,且大部分患者在6-7个月内可实现完全逆转。


随着疗效的确立,曲妥珠单抗的全球可及性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9月,该药物已在130个国家获批使用,并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药物清单。5种生物类似药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超过65个国家批准其上市,极大降低了治疗成本。技术层面, 皮下注射制剂的开发成为重要突破 。临床试验证实,其疗效与静脉给药相当,且患者偏好度更高,治疗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显著提升了治疗便利性。这一革新不仅减轻了医疗系统负担,也让偏远地区患者更易获得治疗。


图5.曲妥珠单抗的全球可及性显著提升


然而,Martine Piccart教授表示:“尽管成就斐然,未解难题仍制约着进一步优化。” 缩短疗程的探索始终未能取得广泛共识。 PERSEPHONE研究在4000例患者中证明6个月方案非劣效于1年疗程,但其他国际研究未能重复这一结果,导致全球仍以1年标准方案为主。 生物标志物研究同样面临瓶颈 。尽管科学家深入探索了HER2信号通路、免疫微环境及基因突变(如PIK3CA)等层面,但除HER2本身外,尚未发现可指导临床决策的可靠标志物。此外,新型抗体偶联药物(如T-DM1、T-DXd)的崛起, 要求重新思考曲妥珠单抗在联合治疗中的定位。


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的20年, 不仅是单个乳腺癌药物的成功史,更是转化医学从概念到现实的缩影。 展望未来,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的普及、基因组工具的成熟以及新型疗法的整合,将推动治疗向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向发展。Martine Piccart教授分享到:“值得铭记的是,这一历程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贡献——从首次发现HER2基因,到将其转化为临床突破,再到优化联合方案,每一步突破都凝聚着跨学科协作的智慧。”


图6.曲妥珠单抗发展历程重要贡献学者


从曲妥珠单抗展望乳腺癌治疗的未来,我们期待着见证从“治愈疾病”到“管理健康”的转型。 通过早期干预、风险预测与全程管理体系的构建,或许终将实现乳腺癌从“致命威胁”到“可控慢性病”的终极愿景。 这一进程中,研究学者奠定的科学精神、严谨的临床试验设计、跨学科协作与患者中心理念,都将成为指引前路的明灯。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精彩资讯等你来



本文来源:医学界肿瘤前沿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更多医疗资讯,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