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举例说,2015年,我国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已经达到33平方米。但是,全国仍有约16万个老旧小区(涉及约4300万户家庭、1.3亿居民)建筑抗灾能力弱、能耗高、使用功能差,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住房领域的短板。赖明委员认为,有必要将老旧小区现有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供热系统改造等与抗震加固、加装电梯、供水管网、排污管网、通讯设施、无障碍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绿化、亮化以及硬化改造等整合为“节能+宜居”(1+N)综合性改造,改旧成新、补齐短板。他表示,这样,一是利于稳增长。据有关方面调研统计,全国具有改造价值的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约30亿平方米,若其中60%加装电梯,按300元/平方米成本计算,能带动产值约5400亿元,创造110万个就业岗位。二是利于惠民生。老旧小区老龄人口集中,普遍面临老年人上下楼堪忧、干烧不热、供水跑冒滴漏、排污管道堵塞及污水溢出、停车位少且交通堪忧,以及建筑外立面破旧、小区环境脏乱等诸多问题。实施改造能缓解这些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三是促进民生政策落实。
除提出的提案外,赖明委员还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更多建议。
他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单纯的就城论城,而是必须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因此,他认为今后要做的是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一系列战略部署,做到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他提醒应当注意的是,端正城市发展思想不是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倒重来”,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释放城市发展的活力。在工作方法上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时要增强专家话语权,提高公众参与度。
赖明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着力推进。
一是“多规合一”。他表示,“多规合一”是解决当前规划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完善规划机制的有效抓手。 “多规合一”的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三规合一”。他建议要在“三规合一”的基础上,以主体功能区为指导,融合生态保护、城镇体系、林地保护利用、海洋功能区等规划,形成统一的“多规合一”平台,加强各专项规划的衔接。
二是智慧城市建设。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均在不遗余力的将大量信息技术广泛融入到城市建设和管理当中去,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化快速进程带来的环境、资源、管理等问题,在保障城市现代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智慧城市推广建设的最佳时机。在赖明看来,科技的发展,为城市建设不断带来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巨大挑战。面对智慧城市建设浪潮,我们越发需要冷静、客观的思考。他表示,当前,制约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因素仍有很多。他列举了几大问题,如部门分割导致的信息壁垒,重复建设等情况较为严重;重概念口号,轻行动配套,盲目跟风的情况仍很突出;人才缺乏和观念落后更是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他说,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智慧城市建设中着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