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本学术平台旨在发布历史学、金石学、民族学、文字学等学术资源,包括书讯、期刊目次以及重要论文等,打造覆盖港台、日本、韩国的学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5年人才招聘正式启动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 公众号  ·  · 2025-03-15 09:4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创立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五岭之南,人杰地灵,傅斯年、鲁迅、郭沫若等一大批前辈学者都在此留下足迹,辛勤耕耘。一代又一代中文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前辈沉淀历史,后辈开创未来。近百年来,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在很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图片

一、师资力量

图片

中文系现有专任教师68人(含教授32人、副教授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6人,硕士生导师32人。


中文系通过引育并举,营造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一流的中文学科人才高地,国家级人才的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覆盖中国语言文学下辖所有二级学科。现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6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入选者6人,国家重大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重大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

图片


图片

二、学科建设

图片

中国语言文学系主要建设中国语言文学、国际中文教育2个一级学科和民俗学1个二级学科,学科历史悠久,学科点设置完整,学科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中国语言文学是中山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学科基础深厚,名师辈出,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中国古代文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和2个本科专业,分别是:


1 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


10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1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国际中文教育


2 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均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图片


图片

三、人才培养

01

图片

本科生培养

图片
图片

中国语言文学系现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言”两个本科专业,均为“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曾入选教育部优秀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现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及“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各1个。“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获批为广东省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我系的本科人才培养注重学术传承,凸显原典阅读和实践赋能,创设全程导师制和本科科研写作与训练体系;着眼于国家新文科建设,举办的“中华大学生诗词大赛”和“逸仙青年文学奖”影响广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与拨尖学生培养项目,育人效果显著,毕业生分布在文化、教育、行政等领域,贡献突出。


本科专业设置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50101

汉语言文学

4年

文学

50102

汉语言

4年

文学


图片

02

图片

研究生培养

图片
图片

中国语言文学系的研究生培养以“固本培元”为建设方针,守正和创新相结合,着眼文科教学的创新发展,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努力构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和世界的中华文化。我系研究生专业包括中国语言文学、民俗学和国际中文教育三类。


学科专业

学科方向

学位类型

学制

中国语言文学

文艺学

学术学位

全日制学硕3年博士4年直博、硕博连读5年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术学位

汉语言文字学

学术学位

中国古典文献学

学术学位

中国古代文学

学术学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术学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学术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学术学位

民俗学

不分方向

学术学位

国际中文教育

不分方向

专业学位

全日制专硕2年


图片



图片

四、科学研究











1、研究基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2、主办期刊

《文化遗产》(CSSCI来源期刊)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CSSCI来源集刊)

《古文字论坛》《汉语语言学》《国际汉语》《剧论》












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图片

6种著作先后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数据截至2025年3月1日






4、近年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

姓名

项目名称

年份

项目类别

刘晓春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

国家社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

陈志勇

明清戏曲选本叙录与珍稀版本集成研究

202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林华勇

清末民国汉语五大方言比较研究及数据库建设

202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陈斯鹏

上古汉语字词关系史研究

202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何诗海

历代别集编纂及其文学观念研究

202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张 均

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研究

202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范常喜

战国文字研究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202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黄仕忠

《全明戏曲》编纂与俗文学编目整理研究

2020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

黎国韬

中国早期戏剧史料辑录与研究

202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郭丽娜

法国收藏中国西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840-1949)

201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陈林侠

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与海外市场动态数据库建设

201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刘卫国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整理与研究

2019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

陈伟武

战国文字诂林及数据库建设

201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彭玉平

中国词学通史

201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宋俊华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

201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王霄冰

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

201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杨 权

岭南诗歌文献整理与诗派研究

201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庄初升

海内外客家方言的语料库建设和综合比较研究

201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李 炜

海外珍藏汉语文献与南方明清汉语研究

201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黄仕忠

海外藏珍稀戏曲俗曲文献汇萃与研究

201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吴承学

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

20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黄天骥

《全明戏曲》编纂及明代戏曲文献研究

20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丛珊

鄂伦春族口传文献调查整理及语言学研究

2024

国家社科冷门绝学专项项目(学者个人项目)

谢有顺

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伦理的类型及变革研究

202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邵明园

敦煌古藏文语法研究

2022

国家社科冷门绝学专项项目(学者个人项目)

张 均

改革开放40年小说本事资料的发掘、整理与综合研究

202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郭冰茹

中国当代文学“革命叙事”研究

2018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陈 希

意象派与中国新诗

2018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黎国韬

历代教坊史料辑录与研究

2017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杨泽生

殷墟甲骨文与战国文字结构性质的比较研究

2016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康保成

新加坡藏“外江戏”剧本的搜集与研究

2014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岗位基本要求

·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忠诚教育事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学风;


· 熟悉高等教育规律,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情况;


· 有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和引领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思路;


· 身体健康,聘期内应全职到校工作。





招聘学科方向


一级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民俗学、国际中文教育

(其中 文艺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国际中文教育 急缺人才)



招聘岗位及具体要求



RECRUIT

教研岗教师

1、长聘教授

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公认的标志性重大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突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55 周岁。


2、长聘副教授

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创新性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保持本学科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成为本学科领域独立学术带头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45 周岁。


3、预聘副教授

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高水平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具有成为本学科领域学术带头人或优秀学者的发展潜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40 周岁。


4、预聘助理教授

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活跃的创新思维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取得较高水平的专业成果;学术发展潜力较大。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38 周岁。





RECRUIT

教学型教师

1、教学型副教授

热爱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获得讲师职务满 2 年,或讲师与助理教授职务合计满 2 年,能较好地承担重要基础课或公共课的教学,完成要求的教学工作量。在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方面有较好的成果。年龄一般不超过 40 周岁。


2、讲师

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热爱教学,有较好的教学能力,能够承担重要基础课或公共课的教学。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岁。





RECRUIT

博士后

年龄在 35 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 3 年,熟悉高等教育规律,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情况,具备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国内外优秀博士。

(其中急需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历史学、古代汉语、古文字学等专业方向的博士)





应聘方式

RECRUIT

请应聘者将 个人简历 (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教育经历、工作经历、教学科研成果和代表作等)、 相关证明材料 发送到

[email protected] ,邮件主题及材料名称以“ 应聘岗位+应聘者姓名 ”命名。


图片

联系方式

图片

联系人

王老师、李老师

电  邮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电  话

86-020-84115619

86-020-84113113

地  址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文堂

官  网

http://chinese.sysu.edu.cn/



版权声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