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週六,感覺咽喉疼痛,晚上回家開始自救。一般人都認為感冒應該灸大椎,自己灸不到怎麼辦?沒關係,
無為灸看重的是灸感,只要灸感到達不舒服的部位就能起效
。我給自己灸的是華蓋至膻中區域,表皮不熱,但咽喉至氣管感覺溫暖舒服。只灸了一小時左右,太困就睡了。
24日周日,咽喉不疼了,開始頭暈昏沈並伴有咳嗽。
25日週一,發現發燒了,心中暗喜。已經兩年沒發燒了。上次發燒還是厚朴三期春節晚會排練扇子舞時,突發高燒(那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參與集體舞蹈),當時多虧了外甥女連續給我施灸治好的感冒。每一次生病,能記住的不只是生病的過程,當時的場景也一並記錄在腦海中。
這兩年當中,不知道灸過多少發燒的病人,每次遇到發燒的病人,我都會說「恭喜你!」
因為艾灸退燒後,患者體質總有明顯提高
。為患者高興的同時,心裡其實還真有點羨慕,能夠發燒,說明身體正氣足,能夠調動機體免疫力與邪氣對抗。此時應盡量避免消耗正氣的活動,如劇烈運動,進食肥甘厚味等,讓身體集中精力去戰鬥。可以艾灸鼓舞正氣,邪氣被擊退,自然熱退身安。發燒過程中,體內相當於進行了一次大掃除,病毒細菌在較高的溫度中紛紛喪命。因此退燒後,很多人發現皮膚通透,身體輕盈,抵抗力增強。
雖然如此,但說實話,發燒還是挺難受的。頭暈暈的,完全沒有胃口,咳嗽,渾身無力。對著鏡子看了下舌頭,胖大白苔水滑,明顯中焦脾胃運化不利,水濕不化。因為最不舒服的症狀是咳嗽,於是繼續灸膻中穴。透熱至後背,後背的感覺是寒熱交替,一度感覺全身發冷。一根艾條燃燒時間大約一個半小時,中間居然排了三次小便,仍然感覺口水很多,連粥都不想喝。灸完睡了一個午覺,起來仍然發燒。
發燒時夜裡通常是最難熬的,但是這次因為對發燒這件事改變了看法,雖然睡不著,但我並不煩躁。因為平躺咳嗽太難受,所以我一直是側躺,左側躺累了換右側,右側躺累了換左側。測了一下體溫,38.6度。感受著滾燙的皮膚(這種感覺並不常有),享受著和發燒在一起的感覺,迷迷糊糊半夜兩點鐘才終於睡著。
26日週二,早上仍然燒,感覺體溫仍然比較高。想到應該推腹,可是發著燒,手沒勁,稍微用點力就呼吸急促。就這樣推推停停,推了大概半小時,肚子裡面象水袋一樣嘩啦嘩啦響。表現是溫病,根源在於中焦運化不利,水飲痰濕瘀滯。這一天又是灸了睡,睡了灸,醒著的時候多半是暈乎乎的,還時不時有點惡心。傍晚,下班放學的人回來,聽聽他們講講白天的趣事,心情好了很多,好像病也輕了。到晚上八點左右,雖然體溫還高,但感覺已經恢復了大半,夜裡睡得不錯。
27日週三,一早起來體溫恢復,滿血復活,精神倍棒!在家學習備課。忽然發現一個問題,體溫是降下來了,精神也不錯,但是沒胃口,一點不餓。知道身體還沒完全恢復,還沒有太多能量去消化食物。
聽從身體的聲音,不餓就不吃
,一天就喝了兩小碗小米粥,繼續艾灸。
28日週四,食慾恢復,正常上班啦!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