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场所。
将孩子视为平等的家庭成员,重视精神上的交流,他们才能成长为踏实、有担当的大人。
——鹿妈
焦虑、内耗、烦躁、遇事一点就着……
妈妈不是脾气差,而是“能量”太低了
2月11日
早上
9:00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带你走出焦虑困境,做高能量的妈妈
▽▽▽
作者 | 小番茄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特别有感触:
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爷爷拿筷子时,手总是止不住地发抖。
随后,半跪着坐在座位上,特别有耐心地一勺勺喂爷爷吃,神情认真又专注。
看他细心、娴熟的动作,就知道这孩子在家里经常这么做。
我想,能够养出这样孝顺、懂事的孩子,就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从孩子在餐桌上的一些细节,就能看出你的教育成不成功。
有网友曾讲述了自己在参加婚宴时遇到的一件“小事”:
这时候,服务员端上了一盘大闸蟹,一桌人你推我让,最后让一个老者先动筷子。
这时候,同桌的一个11岁左右的小男孩看着大闸蟹跃跃欲试。
眼看着老爷爷第一个夹走了一只大闸蟹,小男孩气急败坏,将筷子摔到桌上,大吼:“为什么不让我先吃?”
这时男孩的妈妈一边拽走他一边哄:“爷爷坏,等会妈妈再给你买,全是你的。”
可以想象,这个男孩在家,一定是什么好吃的都紧着他先,被惯成了“小皇帝”。
这也是不少父母的通病,总把孩子放在C位,给孩子特殊优待。
这种被捧得高高在上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特别自私,你对他再好,也不懂得感恩。
卢勤说过:“一个家庭,假如在饭桌上菜时家长摆错了位置,将来就没有你的位置。”
孩子喊饿时,父母可以告诉他,想快点开饭,就要一起帮忙。
如果某个家庭成员不能回家吃饭,就要提前分出一份干净的饭菜留给他。
别让孩子在饭桌上拥有特权感,家里最好的菜要放在老人面前,大人动筷孩子才能吃。
一蔬一饭皆来之不易,不管好不好吃,都是父母辛苦做出来的。
父母一定要从小教导孩子,感恩大人的付出,不要对着饭菜挑毛病。
等你老了就会明白,父母一生最大的福气,从来不是孩子的学习多好。
而是孩子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世间的情感,善待身边的人。
有个亲戚带娃来的,一个7、8岁的小女孩,打扮得光鲜亮丽,可没想到,在餐桌上特别没礼貌。
由于够不着菜,她就直接站在了椅子上,拿着筷子在盘子里扒来扒去,弄得一片狼藉。
而且吃饭时还不老实,一会敲碗,一会催促大人,还把自己咬一口的菜扔回盘子里。
饭桌上的表现,体现着孩子的规矩和教养,更折射着孩子对他人的尊重。
反之,一个懂规矩、知礼数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
有一次,郭麒麟在节目中与华少一起喝茶,结果一不小心将其中的一杯洒了。
他连忙道歉说:“不好意思,这杯我喝。”还解释道,与人饮茶的时候,水杯洒出是不礼貌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郭麒麟的教养主要还是郭德纲的从小培养和言传身教。
给客人添饭不能问:“还要饭吗?”而是问:“给您再添点?”
想要培养出一个有教养、有礼貌的孩子,就一定要趁早给孩子定下各种规矩。
我有个闺蜜,经常跟我抱怨说,青春期的儿子不爱跟她交流。
晚上,她儿子小宇和丈夫一坐上餐桌,闺蜜就开始了对孩子的教育。
“你刚才的作业写得太潦草了,吃完饭要重写,知道吗?”
“你看你王阿姨的女儿,比你小2岁,人家全班前5,再看看你?”
很多父母喜欢利用吃饭的时间来批评教育孩子,希望孩子看到不足,取得更大的进步。
可是,往往最终孩子饭也没吃好,话也没听进去,还会和父母产生隔阂。
香港首位女特首林郑月娥平常特别忙,但她坚持参与两个孩子的一日三餐。
“我平时自己要忙工作,孩子们忙学习,只有餐桌能让一家人聚在一起,坐下来好好地聊聊天。
在餐桌上,我会说说自己最近的工作和生活,孩子也会和我聊聊学校的生活。我们通过餐桌了解彼此的近况,并因此更加理解对方。”
如果餐桌上都是冷冰冰的教育,很难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也难以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与其在饭桌上说教,不如把饭桌变成拉近亲子的场所,和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聊聊他的朋友、生活等。
美味的晚餐、亲切的笑容、温柔的声音,就是你与孩子之间精神交流、情感传递的纽带。
看过一个节目叫《少年说》,里面有个男孩抱怨妈妈总让他做家务。
他委屈地表示:“我每天都要刷碗、擦地、摘菜,但我只是个孩子啊!”
“家务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会锻炼你的动手能力,让你有感恩之心,让你有耐心有爱心。
作为一个男孩子,你将来如果能担当、有责任,那么你的未来一定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