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英语学习教师版
《英语学习》教师版——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成长和追梦的平台。我们将为您提供新鲜的教育资讯、权威的专家指导和实用的教学经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姑苏晚报  ·  刚刚,苏州公积金中心回应! ·  12 小时前  
媒哥媒体招聘  ·  上海中西书局有限公司招聘!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明星造型团队THEICON急招造型师等岗! ·  3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1、降低杠杆,增加容错率。2、减少交易频次, ... ·  2 天前  
岳西网  ·  曝光!岳西街头他们被拍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英语学习教师版

苏丽平 庞月 | 如何将教育戏剧融于英语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英语学习教师版  · 公众号  ·  · 2023-12-12 09:22

正文


■ 摘要: 在英语名著阅读教学中融入教育戏剧突破了以精讲精练为主的阅读课堂模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参与一系列教育戏剧活动,在情境中学习并运用语言知识,深入体会人物情感。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究如何将教育戏剧更好地融入名著阅读教学中,以激发兴趣、拓展思维,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实现课程育人价值。

■ 关键词: 教育戏剧;名著阅读;初中英语;课程育人;阅读教学


引用:苏丽平, 庞月. 2023. 教育戏剧融于初中英语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 英语学习, (11): 50—53


引言

向上滑动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英语课程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语言学习方面,更体现在其育人导向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确定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通过英语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2022)。阅读教学是落实英语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接触到大量蕴含丰富育人价值的语篇,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英语名著内涵深刻、语言优美,以名著作为阅读教学素材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但许多教师在名著阅读课堂上仍采用传统的精讲精练教学模式,教师单方面传授阅读技巧和语言表达,学生则主要在听、记和机械化操练。这样的课堂互动性较差,缺少情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提供真实的语言运用机会,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课标》提倡教师要围绕语篇主题意义设计逻辑关联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制作展板或海报、创编故事以及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用英语交流和表达新的认知,体现对主题的理解(教育部,2022)。教育戏剧正是一种能有效融合语言实践和主题探究的活动。它是一种以教育为主要目的,将戏剧元素和戏剧活动融入课堂的教学方法(付钰,2020)。


教师可尝试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融入教育戏剧来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将以“Hi Classics品读文学经典(第一辑)”初中初阶读物《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中的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为例,以育人为导向,阐述将教育戏剧融于初中英语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名著阅读教学可采用的教育戏剧范式

向上滑动阅读

传统的英语名著阅读教学通常是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名著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等信息,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细节并回答相应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按部就班,但往往学生参与度不高。徐国辉等(2023)按照热身、主题意义探究、回顾总结等教学功能,对教育戏剧范式的适用环节进行了初步分类。笔者参考该分类,进一步归纳了可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教育戏剧范式。


1

预测故事情节的范式


线索材料是可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用来预测故事情节的教育戏剧范式,指利用各种线索作为戏剧的开端。例如,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的封面呈现了故事的主要角色夜莺将胸膛抵在玫瑰尖刺上的画面,教师可利用该封面作为线索,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预测故事内容,以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创设阅读情境的范式


教师入戏、良心巷、角色写作、环形剧场是可用于创设阅读情境的教育戏剧范式。


教师入戏指教师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以角色的视角与学生交谈,推动剧情的发展。例如,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中出现了很多角色,其中最重要的是夜莺和学生。教师可以将自己塑造为两个角色中的一个,直观地激活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使他们快速进入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对角色和情节更加感同身受。


良心巷指在遇到难以抉择的两难问题时,持对立观点的参与者面对面站成两排,形成一个小巷。需要做决定的人从巷子穿过,听取双方建议并作出选择;站在巷子两边给建议的人,需在做决定的人经过时按顺序发言,分别给出一正一反的建议。例如,教师可请学生扮演良心巷中的不同角色,并通过“What should the Nightingale do? Who can help her?”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以此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角色写作是指参与者以角色的视角,在真实的情境下,有角色代入感、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已基本熟悉了人物特征和主要情节后,请他们适当改编原文本中的对话,融入创造性的情节,对故事进行扩写。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的剧本创编思路,如:怎样才能更好地演绎出故事的结尾?设计怎样的台词才能表达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环形剧场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站成一个圆形或半圆形,并按顺序进行表演。学生进行角色写作,设计好角色台词后,教师可鼓励他们通过环形剧场开展进一步探究。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小组合作进行剧本的演绎,如:学生设计了书中学生得到玫瑰花后和教授女儿的对话场景,角色性格鲜明,情感也较为丰富。


教育戏剧融入名著阅读的教学实践

向上滑动阅读

1. 教学内容简介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的主要故事情节如下:年轻的学生倾慕教授的女儿,而教授的女儿要求学生送她红玫瑰才肯与他共舞,但在寒冬很难找到红玫瑰。夜莺听到了学生的悲泣,认为学生正是它一直在寻找的有真挚情感的人。于是,夜莺决定帮助学生。它用胸膛抵住红玫瑰树,令尖刺刺穿心脏,用鲜血浇灌出了一朵红玫瑰。而教授的女儿却因收到其他人送的珠宝拒绝了学生的玫瑰,愤怒之下,学生丢弃了夜莺用生命换来的玫瑰。


该故事创作于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拜金主义风气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用一个童话故事隐喻了真诚与虚伪的对立,并借此赞扬了无私真挚的情感。文章辞藻优美、内涵深沉,强调了美在浮躁的、机械化的世界里的重要性,凸显了作者的唯美主义艺术主张。同时,故事对真、善、美的讴歌和对现实社会发人深省的批判也传递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初中生正处在语言学习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阅读本书既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更能引导他们提高批判性思维,感悟真挚情感的可贵,从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2.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教师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学情分析,结果如下。


  • Strength :学生有一定语言基础和词汇量,具备对复杂句式的理解能力以及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 Weakness :学生难以妥善处理造成阅读障碍的生词,学习策略和思维能力有限;

  • Opportunity :学生对文学作品感兴趣,能通过阅读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 Threats :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较弱,缺少戏剧表演的经验。


3.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教师将本课设计为两个课时,并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 第一课时为导读课,以认识故事主人公、厘清故事脉络为学习目标,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他们对情节发展的好奇心,为后续的精读奠定基础;


  • 第二课时是读后分享课,以探索故事主题、加深对主题理解为学习目标,旨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精读选段、赏析语言、评价人物,进而进行表演。


4. 教学过程


(1)导读激趣,运用线索材料预测故事情节


为了在读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第一课时的导读环节使用线索材料设计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封面图片,回答问题,猜测故事内容。然后,教师让学生关注图中夜莺的胸膛抵在玫瑰尖刺这一细节去推测夜莺的感受和动机,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学片段如下:


T : Look at the cover of the book. Try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from it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What is the nightingale doing? How might the nightingale feel?


S1 : The nightingale is singing happily.


S2 : The nightingale is singing. She is painful because there is a thorn in her heart.


T : Can you guess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story?


S3 : The nightingale falls in love with another nightingale.


S4 : The nightingale will give the beautiful rose to a male nightingale.


教师通过该活动引导学生推测故事情节,用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接下来,教师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推测,为故事拟一个标题,阅读过程中也可思考所拟标题是否符合文章主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中深思,运用教师入戏、良心巷深入探究故事角色


首先,学生跳读文本,找到故事中的所有角色。然后,学生细读引言部分,通过回答问题“What is the student doing?”找出故事的关键信息,即故事中的年轻学生在哭泣。教师追问:“If you were the student, what would you do?”为了让学生在这个环节更有代入感,教师运用了教师入戏的范式。课上,教师戴上角色道具,以哭泣的年轻学生的视角向大家寻求帮助,以此引发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角色和情节。该范式在导读环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教学片段如下:


T : (Crying) I really want to dance with the girl. What can I do to get a red rose?


S1 : You can buy one from the shop.


S2 : You can go to the garden to pick one.


S3 : You can use a piece of red paper to make a red rose.


接下来,教师请学生继续阅读文本,并展示夜莺的方法,即用自己的生命之血培育出了一朵红玫瑰。这个情节引出故事矛盾点,即夜莺是否该为一朵玫瑰花献出生命。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教师设计了良心巷活动。


在此环节,教师请全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站成两排,再请一名学生扮演夜莺从两排中间走过,并向同学求助该如何抉择。学生互动片段如下:


Nightingale (学生扮演) : The only way to get a red rose is to sacrifice myself. What should I do?


S1 (group 1) : You can’t do this! Life is so valuable!


S2 (group 1) : Even if you give up your life for a red rose, the student will not know where the rose comes from.


S3 (group 2) : Love is more valuable than anything. If I were you, I would do this.


S4 (group 2) : I am touched by the true love. Just go for it!


良心巷使学生更真实地融入故事情境中,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对生命和爱情的看法。尽管所持观点不同,但他们都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见,教育戏剧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场地设置,让课堂“动”起来,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更为他们创设了运用语言的真实情境。


(3)读后创新,运用角色写作、环形剧场演绎故事


读后分享课中,教师基于角色写作和环形剧场两个教育戏剧范式布置了学习任务,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选文本片段,将其改编成剧本并演绎出来。各组组长负责分配角色,所有组员共同设计人物对话,在不背离主题的前提下,增添一些创意台词,形成最终的剧本后进行试演,时间为20分钟。


接下来,教师请学生布置场地,将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中间为舞台。由于时间限制,本节课先选择其中三个小组进行表演,平均一个小组7分钟,其余小组的演绎可作为课前活动来进行。以下为学生创编的剧本片段(所选情节是年轻的学生得到了夜莺用生命换来的玫瑰,惊喜地去找女孩邀约,却遭到拒绝)。


Nightingale : (放声歌唱,最后玫瑰绽放,夜莺死去) I hope you can find your true love and dance with the girl.


Student : Oh! What a wonderful piece of luck! Here is a red rose! I have never seen any rose like this in all my life. I can dance with my girl now! ( 跑向教授的女儿 )


Student : Hello, my beautiful lady . Here is the reddest rose in the world. Now let’s dance!


Girl : I can’t dance with you . Somebody has sent me jewels. I love jewels.


Student : Oh, no! You are a liar! My heart is broken !


Girl : Me, a liar? Who are you? Only a student! (生气离开)


Student : Love is silly! I will work hard and never believe in love! (将玫瑰丢弃)


画线部分为学生自己创作的台词,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角色代入感很强。学生通过创作剧本,更好地表达出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参与感大大增强。学生在演绎剧本的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真实的语言运用机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设计人物台词、表情和动作,这个过程增进了他们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进一步彰显了课程育人价值。


结语

向上滑动阅读

将教育戏剧的范式融入英语名著阅读教学,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空间,有利于打造充满趣味性和创新性的课堂。学生在阅读和演绎的过程中,以戏剧为媒介,密切自身与文本的联系,在深刻感悟主题的同时,创造性地实现了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迁移运用。但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由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活动的实施过程耗时较长。如环形剧场中,一些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变成了旁观者,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更兼顾全体学生发展的活动设计来解决。教师在将教育戏剧范式融入英语名著阅读教学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多思考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习者进入学习主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以外有所收获,这样才能在学科教学中助力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作者简介

苏丽平 ,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正高级教师。

庞月 ,深圳市光明区李松蓢学校初中英语教师,二级教师。

以上内容摘自《英语学习》2023年第11期“教学前沿”栏目,页码50—53,原题为《教育戏剧融于初中英语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由于篇幅所限,参考文献部分省略,阅读完整文章请翻阅纸刊。文章版权归《英语学习》所有,欢迎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推荐:


近期重磅好文:

全文下载

本刊已被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龙源、超星网、中邮网等全文收录,欢迎读者查询检索。


1. 知网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YYXI/detail?uniplatform=NZKPT

2. 维普

http://qikan.cqvip.com/Qikan/Journal/Summary?kind=1&gch=80958X&from=Qikan_Search_Index

3. 万方

https://sns.wanfangdata.com.cn/perio/yyxx


新刊速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