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的口号提出后,从2014年到2022年,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反而从15%下降至13.4%。
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年全球IT服务外包行业发展太快了,印度的优势过于明显,导致制造业占比反而下降,但制造业确实有自己的问题。
Quora上有老外问,为什么印度也是人口大国,却没有像中国那样发展制造业?
有回答把中印高速公路图拿出来对比,非常直观,就像“纱窗比渔网”,回答说:只要印度高速公路的密度有中国的一半,也可以建立制造业。
但高速公路可能只是制造业发达的结果,如果没有那么多的货运量,谁会去建高速公路呢?三驾马车中,
印度投资占GDP的比重一直较低,远低于消费,这就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
表面上看,印度人口众多,而且年轻化,劳动力成本低,土地资源丰富,国际关系良好,是美国在亚太的盟友,非常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然后再逐步升级,复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道路。
但现实是,
一国的发展方向往往受历史影响,而非仅仅由现实的资源决定
,印度的制造业很难发展,原因更多是社会文化层面的。
首先,印度虽然人多,但整体劳动参与率相对较低
,导致实际劳动力供给大打折扣,2022年印度总体劳动参与率为51.7%,其中女性劳动参与率仅为27.2%,显著低于其他国家。
劳动参与率是指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的总和与劳动力人口之比,中国整体和女性
劳动参与率
分别为75%和64%。所以,印度虽然劳动人口比中国多了11%,但实际能用的劳动力反而不及中国。
特别是女性的就业意愿不足
,影响更大。富士康前几年转移苹果手机产能,在印度的工厂大幅增加生产规模,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现代制造业的很多行业更适合女性工作,她们在灵巧度、精细化和服从管理上,有更大的优势。但富士康的手机生产线在印度招聘女工不利,即便改善女工的住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仍然难招到足够的数量,特别是已婚女性,仅占2%,工厂难以在短期内达到苹果所期望的生产能力,不得不将一部分产能又移回中国。
已婚女性往往承担更多照顾家庭的责任,无法满足制造业纪律性的要求,这实际上
体现了印度男女不平等对发展制造业的阻碍
,很多人可能无法意识到,中国解放后的妇女解放运动,宣传“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思想,对于改革开放后发展制造业,有非常大的帮助。
另外,
印度种姓制度造成招聘和员工管理上的麻烦、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劳动力技能不符合制造业要求
,这些社会文化层面的因素都导致了制造业难以发展。
其次,印度人对制造业的就业意愿也比较低。
一般而言,制造业总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和服装制造业开始,但印度的这些行业普遍面临招聘不足的问题。服务业的收入一般高于低端制造业,而且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又在大城市,吸引了一些有文化的印度青年——
你
先发展了服务业,自然导致制造业缺乏吸引力
。
中国现在也出现了这个问题,很多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意到工厂打工,实际上两者的收入差不多,印度的服务外包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可比送外卖好多了。
最后,印度的营商环境复杂,也导致外商投资制造业举步维艰。
印度引入外资是典型的“宽进严管”,表面上没有什么限制,连电信业外资都可以投,实际上,官僚主义、腐败和行政司法效率低下,对制造业投资造成极大的麻烦,印度税务体系复杂且透明度低,一旦出现税务合规问题,就会出现罚款,几乎所有进入印度的跨国企业都吃到过天价罚单。
而且,印度央地关系也比较复杂,中央政府当然是欢迎制造业投资,但是地方上的联邦政府有自己的价值观,就会出现相比不需要政府配套的软件业和服务业,有点歧视制造业投资的现象。
所以说,一国的经济发展很容易陷入
“路径依赖”,一旦一开始选择了某一个发展方向,无论是“好”还是“坏”,后面都会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无法重来。
印度服务业越发达,政府就越不愿意投入制造业所需的基础设施,路桥港口落后,电力供应不足,工业用地紧缺,民众也不愿意进入工厂,制造业就更难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举个例子,印度不但软件行业强,管理专业也全球有名,不但输出IT人才,也输出管理人才,这跟服务业发达有关。
服务业本质上是管理人,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是“管理能力”。印度公司在为全球巨头提供运营管理支持的同时,
在流程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印度企
业通常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快速做出反应,
非常符合服务业的特点。
结果是印度管理人才比较丰富
,
印度公司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很能说,甚至思辨能力很强(这跟印度文化也有关),但由此带来的
缺点是实干力不足
,在中国人看来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跟印度管理人员接触后,你会发现他们的能力跟制造业很不匹配,
重流程管理和项目管理,轻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
,
高大上的管理思想不匹配印度落后的生产力,
这就是路径依赖,跟他们缺乏制造业基础有关。
相比而言,中国的企业对技术创新非常关注,内部管理往往比较粗放,这是因为在中国这种极度内卷的竞争环境中,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效果有限,而成本极度控制和创新野蛮生长,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管理上的偏颇,同样导致了印度的制造业技术水平滞后,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成本没有全球竞争力
,这些印度制造业面临的根本问题,都与社会文化心理有关,不是几年十几年内能改变的。
印度制造的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以及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后,很多
跨国公司开始进行多元化的生产基地,
印度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东南亚一起,成为了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受益者。
印度软件业也出了一把力,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全球竞争力。
所以2022年以来,全球制造业景气有所放缓,而印度制造业PMI基本维持在55左右。
但懂王政府的上台,到处挥舞关税大棒,对盟友也不客气,很可能再度让“印度制造”的梦想成为泡影。
实际上,印度要发展制造业,不能过度依赖外资和出口,印度制造真正的依靠,在自己的手上——
那就是
印度现有的庞大的中产消费市场,以及全球第一的人口基数蕴藏的消费潜力
,这也是大量中国和欧美的企业宁愿在印度接受不公正待遇,也要投资印度的原因。
文章一不小心又写长了,5000多字才写了一半,后面还有印度最值得看好的消费行业,以及印度核心资产投资建议,放在下半部分吧,明天晚上更新后完整地发给大家。
有个重要的通知,本周四(3月27日)晚上,我有一个圈子内部直播,聊聊近期全球投资热点问题,黄金疯涨到什么时候?美股这一轮下跌到底可不可以抄底?近期全球上涨,美股下跌的局面会维持多久?中概股的调整会有多深?……
这个直播本来是圈子成员的
内部沟通会,这一次特别向公众号读者开放
,
扫码付费1分钱后,即可获得观看权限
,
扫码后会弹出小助理企微,添加企微,助理会拉你进直播群。
已经是会员的朋
友无需再次付费,届时直播前群总管会在群内通知大家。
——钢
大的财富新思维圈子——
近两年全球股市上涨、商品通胀、黄金暴涨、航运暴涨,资本转移……,既是机会,也是风险
,需要时刻关注全球宏观经济的变化
,建议订阅
我的“
钢大的财富新思维圈子
”
,这是一个以全球宏观分析与资产配置方案为特色的圈子,每天更新全球各大类资产观点,定期更新全球资产配置方案。
新圈子主要提供以下五大类内容:
1、全球宏观每日解读
2、更新资产配置方案
3、社群与精选问答
4、不定期内部直播
5、资讯、培训和金融产品
文章比较长了,更具体的介绍,可以看
招募文章:
如果您还没有关注我,可以点击下面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