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是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8日,是全省覆盖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党报,在反映时代变革、引导社会舆论、关注国计民生、反映人民意愿、贴近百姓生活,以其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成为贵州的主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多地夜空现不明发光飞行物,应急局回应→ ·  3 天前  
贵州日报  ·  最新!事关贵州各地医保待遇→ ·  4 天前  
贵州日报  ·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张蒙等任免职的通知 ·  4 天前  
百姓关注  ·  小米SU7一路飞火流星,街头逆行闯红灯 ... ·  5 天前  
百姓关注  ·  视频曝光!游客从云顶滑雪场缆车高空坠落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贵州日报

1粒玉米=20000000元

贵州日报  · 公众号  · 贵州  · 2025-01-10 11:04

正文

一粒玉米能卖多少钱?或许答案让你难以置信,2000万元!

当然,这可不是普通的玉米,而是经过科学家团队精心培育的玉米育种材料。日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发布玉米育种创新自交系材料“QD001”,并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隆平高科)达成转让合作协议,转让价格高达2000万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据了解,“QD001”自交系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所玉米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陈泽辉带领团队,历时3年选育而成的。该材料能有效解决热带种质光敏感、籽粒脱水慢以及温带种质抗性不强的问题,可实现热带种质品种在温带地区种植,突破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带玉米品种推广至北方生产种植“只长个不结籽”的问题。

“QD001”自交系研究主要在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开展,2024年夏季,在黄淮海夏玉米区,“QD001”组配“滑玉66”在河南省试验中排名第一。该自交系组配13个杂交组合均表现出稳产、广适、抗逆强等特点,具备配合力高、抗逆、耐高温热害、适应性广、丰产性强等优势。

好种子“芯片”转化推广应用,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根据合作协议,将充分发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在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研究和安徽隆平高科在新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资源强强联合,未来将在制种生产上发挥重大作用。

购买方代表安徽隆平高科董事长崔广海表示,之所以花重金购买一个玉米材料,就是看中了这个材料的优势。

据了解,安徽隆平高科主营业务涵盖杂交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主粮种业。其中杂交水稻种子业务在全球领先,2023年销售收入92.23亿元,是国内第一,世界前八,杂交玉米种子业务中国领先、巴西前三。目前,公司全球种子年销量达到2.93亿公斤,年推广面积2亿亩,年增产粮食50亿公斤,年助农增收超130亿元。

“‘QD001’兼顾了北方玉米的高产和南方玉米的抗性,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既能到北方去用,又能到南方用,会给整个行业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来很大帮助。”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玉米首席科学家王海洋说。

王海洋介绍,2000万元转让一个材料并不常见,足见这个材料的重要性,成为全国玉米自交系科技成果转化首创。“农民种的玉米实际上是杂交种,是由一个父本和母本杂交出来的。‘QD001’特别适合做父本,它可以去跟不同的母本杂交,选育出一批优质的杂交种,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核心的种类。”

目前,我国玉米自产能达到90%,另外10%还得靠进口。如何在扩大面积的情况下提高单产,是摆在玉米科研专家们面前的问题。“提高单产要靠新的技术、新的品种,并且大面积推广。”陈泽辉说,“现在我们已经选出了好的品种,就要找推广应用强的企业来作推广,在安徽隆平高科的努力下,我们的玉米材料能得到更好地推广,能更好地造福百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陈泽辉表示,贵州处于我国大西南的中心地带,是玉米育种科研的一块“宝地”。贵州拥有立体气候环境,能同时种植来自北方的温带玉米和来自南方的热带玉米。立足这样的气候优势,贵州成为大西南玉米育种科研的中心,选育的玉米品种,可以在四川、广西、湖南及湖北等省份推广种植。

如此坚定的信心,来源于已获成功的案例。康农玉8009,是陈泽辉玉米育种创新团队所研发的温热玉米种质融合创新成果第一代,2023年该品种推广种植面积为1.5万亩,2024年则扩大到300万亩,目前已销售到农民手中的种子2025年种植面积可达到600万亩。

与此同时,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灾害性天气增多、病虫害高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为适应高抗逆、高密度、农机化生产等需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育种科研团队大胆创新,充分挖掘我省玉米高产抗性基因资源,先后构建形成苏兰群体、苏瑞群体、苏艾群体以及崖州湾1号、2号等群体,创制出QR273、QB5746、QB5725等一批骨干玉米自交系,选育出金玉838、金玉818、黔9618、黔1808、黔单88、康农玉8009、YD819等优良玉米杂交种,取得玉米育种创新的突破性成果,并实现产业化转化应用。

科技成果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省农业科学院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力度,围绕粮食安全和多元化食物供给需求,主动对接生产和市场需求,继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研发培育出更多高价值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助力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建设。

“我们着力推进种源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十四五’以来审(认)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291个,其中玉米新品种45个,为提升粮食单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皓 张云开

编辑:胡凯瑜

统筹:晏海艳 刘添元

编审:闵捷

更多新闻

· 致敬警察节!110张笑脸,有你!

· 2025年一键去“班味”,贵贵都安排好了→

· 90亿人次!里面有你吗?

分享热点,请点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