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M93交通之声
浙江应急广播FM93交通之声,路况信息、旅游查询、违章查询、各地天气,点击“出行利器”;汽车维权、主播互动、一键应急,点击“节目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FM93交通之声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清廉浙江建设开启新征程

FM93交通之声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6-26 18:54

正文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已经胜利闭幕。省纪委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引发了与会代表的热议,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和经验,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为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省纪委工作报告,我们通过“八个关键词”,对报告作一解读。

建设山清水秀的 政治生态

关键词一:“清廉浙江”建设

省纪委工作报告把推进“清廉浙江”建设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写入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成为报告的一大亮点。“清廉浙江”建设是省委提出的“六个浙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五个浙江建设的重要保障。

“清廉浙江”建设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我省提出建设“清廉浙江”,正是对建设廉洁政治一以贯之的落实和与时俱进的推进,是全面从严治党在浙江具体实践的总结和提升,是省委对全省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过去五年,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中央纪委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这些都为建设“清廉浙江”,打下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意基础。当前,我省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在这一历史节点上,我省率先提出建设清廉省份的口号,既体现了中央对我省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又体现了省委提出的六个“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的要求,也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担当。提出建设“清廉浙江”的奋斗目标,有利于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系统的思维推进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继续为全国提供浙江经验。

可以清晰看到,建设“清廉浙江”是对我省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整体提升、整体跨越。一是工作要求更进一步。报告在近年来探索构建“三不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即“不敢腐的成果得到巩固,不能腐的制度更加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有效构筑”;在目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成果,使其成为定势、成为胜势。二是覆盖范围更进一步。报告强调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全社会形成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取向,反腐败工作领域从党政机关向全社会延伸。这就要求,必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引领全省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广大群众廉洁从业,推动党内正气持续上升、社会风气持续上扬。三是群众满意更进一步。“清廉浙江”建设成效如何,关键看群众评价。要通过扎实工作,在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上取得更大成绩,使群众对我们党的信心更足、信赖更强。

建设“清廉浙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逐步形成党员模范带头、干部清正廉洁、社会风清气正的过程,需要汇聚全省各方面智慧和力量,需要落实各方责任。各级党委对建设“清廉浙江”负主体责任,要进一步加强统一领导。各级纪委要积极协助党委抓好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聚焦主责主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共同抓好建设“清廉浙江”各项任务的落实。相信在党中央、中央纪委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上下一心、不懈努力,海晏河清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清廉浙江一定会实现。



发挥好政治保障作用

关键词二: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为此,报告强调,要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

过去五年,全省各级纪检机关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保障作用。

今后五年,要圆满完成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强化纪律保障,特别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执行不到位,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首先是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历史的选择、全党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在我国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历史阶段,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报告提出,要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这一要求,绝不能有丝毫含糊。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就要加强对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报告提出,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确保政令畅通、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全省上下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推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

报告还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既严明纪律,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又为受到错告诬告的干部澄清事实,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这与中央提出的“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精神高度一致,目的就是要在全省上下努力营造“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

以强有力问责 督促履责担当

关键词三:两个责任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是党章赋予的政治责任,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好。

过去五年,省纪委积极协助省委抓主体责任落实,各级党组织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意识明显增强。全省共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989名领导干部予以责任追究。但要看到,仍有少数党组织管党治党的责任意识不够强,仍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不够到位。

全面从严治党要向纵深发展,必须进一步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到实处。报告指出,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责任清晰、细化量化的责任落实机制,坚决防止责任落实形式化、表面化和被动化。报告还强调,要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目的就是要层层传导压力,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担当,要有问责来保障,否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问责,要用行动来体现,否则就会成为一句口号。为此,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问责的震慑效应,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这充分表明,问责不是一阵子,今后只会越来越严,问责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强调,“对问责工作不力的,也要严肃追责”。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意味着问责主体必须把自己摆进去,真碰硬、真问责、真落实,否则也可能变成问责对象。这些都充分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强化问责的强烈信号。

推动党风政风 持续向上向好

关键词四:纠正“四风”

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可以说,纠正“四风”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一旦反弹,后果不堪设想。

过去五年,我省通过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有力整治了“酒局牌局”“会所中的歪风”、奢侈浪费、违规收送购物卡和会员卡等突出问题,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587起,处理党员干部7959人。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报告指出,要以抓常抓细抓长的决心和韧劲,继续高标准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28条办法” “六个严禁”等规定,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并特别强调,继续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列入执纪审查重点,对执纪审查对象存在“四风”问题的,一律先于其他问题查处;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都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还进一步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彰显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