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很多马上要发年终奖的朋友,手头就要多出来一笔钱,也在规划明年的配置计划。
但具体到买什么,真有点发愁。
接着买定期、存货币基金?
当前1年期国债收益率0.8%,明年货币基金年化破1%也是大概率。
买纯债类的理财?
最近的热点是,理财不得通过自建估值模型、收盘价调整或平滑估值等手段来减少产品净值的波动。
虽然这类举措可以推动理财产品实现真正的净值化,但后面理财的波动也会相应加大,想要简单梭哈某一类产品,实现丝滑顺畅无回撤的体验,估计也有点难了。
而且,年末债券市场刚刚走了一轮炸裂的牛市行情,就算后续调整幅度不大,调低对债券的预期收益率,也是必要的。
定投纳指?
你想买,额度没这么多,不少场外QDII日限额都达到了100块,根本买不进去,而且最新联储议息会议大家也看到了,鲍叔对明年的降息前景非常鹰。
而美股的波动也在加大,比如纳指与道指的分叉。
降息政策一出分歧,各类资产也都跟着波动。
美债,年内收益率先下后上,10年期美债已经来到了4.6%左右。
联储降息预期被打乱,黄金的逻辑也会受损,加之目前金价位置并不低,黄金也在年末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大回撤。
种种迹象表明,梭哈某一类资产的风险越来越高了,怎么办?
美国的降息前景,受到掣肘
当前美国的问题是,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需要与通胀得不到控制的矛盾。
特朗普上台,又带来了相当多的不确定性。
第一,当前美国利率居高不下,每年的利息支出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第二大支出项目,接近1.2万亿美元,并且未来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所以从削减财政支出压力的角度,美联储应该降息。
第二,在AI科技的景气度支撑下,标普500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较高区间,想继续维持更高的估值,一边需要分子端,科技股业绩指引继续超预期;另一边也需要分母端美联储的降息支持。
但联储降息,要建立在美国通胀得到良好的控制的基础上。
而美国经济前景非常乐观,特朗普对内减税,放松管制、对外增加关税、驱逐移民的政策,又会使市场担心美国通胀的失控...
这就使联储未来的降息比较纠结。
更进一步,假如联储降息空间的收窄,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国内央妈的降息空间。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资产股债双牛的核心逻辑在于美联储降息——央妈跟随,这就给债市和国内小盘成长股,提供了宽松的流动性基础,但如果美联储降息放缓,央妈被掣肘,后续的市场怎么走?
并不好判断。
国内资产,是骡子是马还得看政策
而当前中国的情况,是强预期弱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一点,在年底债市的涨幅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一路下到1.7%。
当央妈继续降息的空间也受到制约,当央妈开始提示利率风险,短期中债的调整风险也在提高。
而股票,经历过924的反弹,现在的市场不能算贵,当然也谈不上多便宜。
如果复盘今年以来国内权益资产的上涨,其实主要分几类——
第一,红利股,最典型的像五大行。收入端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增长,本质还是价值发现性质的估值重估。
第二,降本增效带来的利润率的增长,比如港股互联网。
第三,风险偏好抬升驱动下的拔估值,比如924之后市场的普遍反弹,以及小盘、科创方向的流动性牛市。
这种反弹,很容易见到天花板。
想要实现反弹到反转的真正改变,
一方面要看到利润表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另一方面要看到现金流量表实质性的修复
,这只能继续等待明年,更加强有力的刺激内需的政策。
所以在各类资产的确定性都面临一定程度的考验时,我们能做的只有——
逢跌买入、继续多元配置。
不预测只应对,坚持多元的资产配置
多元配置的意义不是抓涨得最好的资产,抢最高的收益率。
而是为了降低组合波动率、提升投资体验,尤其是在这种不确定条件下,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由于今年的美股、黄金、中债都在大涨,很多朋友几乎是一种追涨的态度,去做多资产配置的,
假如日后,各类资产的波动性放大、调整幅度增加,还能拿得住吗?
主动配置和被动配置,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观点先行,需要管理人根据不同资产的性价比,挑选合适的资产,做止盈或者加仓的动作;后者是按照业绩比较基准,把各类资产拼凑在一起。
所以真要做好资产配置,必须要有更科学的分析框架以及配置观点。
现在我了解多资产配置的渠道,主要是
招银理财官方公号,每周六定时更新的《晨会必备》
栏目,有对多资产的行情复盘和配置建议。
事实上,
多元配置一直都是招银理财的核心理念。
为此还在招银理财全+福的产品矩阵中设立了一个单独的子品牌——多元+。
所谓多元+,其实就是通过寻找更多高夏普的资产,分散组合的收益来源,提高抗风险能力。
从更具体的资产选择来看,固收一般是资产配置部分的底仓,最重要,所以我们从固收的占比由高到低排序简单聊几个有代表性的产品——
第一,
招银嘉悦(507051)
,90%的固收+10%的增强
,定位是低波固收+。
固收部分投高等级信用债,信用风险较低,增强部分包括境内外股票(含基金)、量化对冲、CTA、黄金等。
增强部分最能体现理财的牌照优势,可选的资产工具更加丰富,理论上抗回撤的手段也就越强。
在具体配置上,招银嘉悦采用的是风险平价策略。
所谓风险平价,其实是让投资组合中不同资产对组合风险的贡献相等。这意味着在构建组合时,不是按照投资者的主观观点来做资产分配,而是基于每种资产的风险来分配,使得每种资产对整个组合风险的影响程度相同。
风险平价策略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桥水,而招银嘉悦这种多元理财,可以作为对普通人更友好的桥水平替。
第二,
全明星债基(100763)
,固收占比85%
,今年也是仿照桥水的全天候策略做了优化,追求“低波动、多策略和全天候”三大特征,
年内
收益将近4%,但最大
回撤不到0.6%
。
以债券型基金筑底,结合风险平价模型,分散投资于债券型基金、境内外股票(含基金)、商品和黄金等资产或策略,产品配置多元,攻守兼备,适配震荡市场环境的固收增强产品。
第三,
招智多资产FOF(100750)
,固收占比约70%,
2020年9月成立,2023年进行了策略优化,并已在近期创下了历史新高。
当前,固收部分配债基,权益部分红利低波为底仓,辅之以指增策略增厚,另类部分投资黄金、中性,分散收益来源。
关于多资产FOF的运作理念以及工具箱,参考前文《
理财大厂的FOF真香
》。
总之,大家对多元资产有自己的观点,那可自己去做配置;如果还没这个能力,那就去配这些在净值上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产品。
不只是海外,国内权益的选择同样可以更多元
假如你对宏观没有观点,也没能力做判断,就想做一个朴素的价值投资者,坚信质地最好的一批公司,能够靠公司管理和商业模式的的阿尔法扛过周期波动,当然也是可以的。
毕竟很多古典主义的价投大师,就是这么做的。
虽然在如今的A股,聊ROIC、聊公司质地和成长性,甚至“价值投资”这个词本身,都不是一件讨喜的事,但以我对A股的理解,市场风格往往更像一阵风。
景气度爆发的成长牛市,丝毫不考虑分红和估值;市场风偏下降,又不会在意公司的质地和成长性。
这非常偏颇。
不管宏观大势如何变化,微观上咱们买股票总要找到自己的锚——价格和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
招银理财的GARP(质量价值)、红利(深度价值)
,就是最贴近朴素的价值投资的两个策略。
虽然是理财子,其实招银也有自己的纯权益产品R5风险。
第一,深度价值策略,张英的招卓价值精选,之前给大家说过,详见《
那只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理财产品,现在赚了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