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星期广播音乐会
上海媒体优秀品牌。创办于1982年,是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普及型系列音乐会。一直坚持“高质量、低票价、普及型、服务性”的定位,精心策划节目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星期广播音乐会

看完这段历史,我更爱上海了

星期广播音乐会  · 公众号  · 音乐  · 2017-09-20 21: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乘着星期广播音乐会35周年之际,笔者有幸采访了曾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上海音乐厅书记的王远良先生。从他的口述中,我在脑海里慢慢描绘出了一副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民文娱生活的光景...


上海音乐厅的

前世今生

上海音乐厅建于1930年,原名为“南京大戏院”

,位于上海八仙桥爱多亚路(现延安东路)523号,可谓当时上海滩具备国际水准的电影院里的佼佼者,而且建筑设计是由我们国人建筑师自己完成的。1950年从“南京大戏院”更名为“北京电影院”。

1930年位于爱多亚路(延安东路)龙门路口的南京大戏院


范文照(1893~1979)


范文照、赵深是“南京大戏院”的建筑设计师。


当时,一批从欧美留学归国的建筑师形成了我国第一代建筑师群体。他们既接受了欧风建筑体系的教育,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子。因此在他们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现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中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


在这些人中,第一代留洋归来的范文照、赵深是杰出代表,因此“南京大戏院”的设计就全权交由他们主持设计,建筑具有标志性的西方古典主义风格。楣梁上方檐口下有古典风格的浮雕,这个特别邀请了留学法国的诗人兼雕塑家李金发设计,由音乐、舞蹈、戏剧的情节组成。人物的造型取材于西欧神话故事,特别强调抒情和诗意,富于动感和节奏美,以添艺术氛围。

1936年南京大戏院上演诺玛·希勒和莱斯利·霍华德主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9年以前,上海还没有一个专门举办音乐会的场地。当时正在筹办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节的组委会便找同济大学的声学专家在上海几家电影院里都做了混响测试,结果“北京电影院”以1.5秒的混响时间脱颖而出。对演交响音乐来说“1.5秒的混响时间,打着灯笼也难找!”这是同济大学建筑声学教授王季卿的原话。


于是,1959年,“北京电影院”正式更名为“上海音乐厅”,并在这里举办了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节。


80年代上海音乐厅外貌


80年代的

星期广播音乐会


1986年3月,王远良先生从安徽黄梅剧团团长调任上海音乐厅,担任书记、副总经理,一干就是25年。在这个过程中,他听了几百期的星期广播音乐会。




当时的行业学会喜欢统计数字,我们总是100%上座率,一票难求,所以当时在音乐厅做卖票员是非常吃香的。别人家的父母托你买两张票,因为儿子要谈朋友,电影票是最好的。那时候上海滩,下午在音乐厅看电影,晚上在外滩的爱情墙看夜景是标准套路。能够买到电影票男孩子,女朋友就会觉得很有门路,很有本事。——王远良

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音乐厅仍然每天会放映电影,同时一年还举办100场左右的音乐会,其中有三分之一就是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策划组织的“星期广播音乐会”。


当时电视尚未普及,市民的文化娱乐方式也极其有限。看一场电影票价是2毛钱,看一场晚上交响乐团音乐是20元钱。因此,1982年1月24日,星期广播音乐会以公益票价3毛钱一张票开播时,引起了万人空巷。“排队买星期广播音乐会门票的观众可以绕上海音乐厅建筑一周...”王远良先生回忆道。


而且当时每一期星期广播音乐会还有电台的直播,因此买不到票的观众为了听一场星广会都去买收音机,“红灯牌”收音机曾一度脱销。弄堂里谁家在放星广会,大家都会让他们把音量调响,大家一起听。


1987年上海音乐厅演出现场

80年代还有很多乐迷是因为来音乐厅的星广会而相识、相知,最后终成眷属了,他们新房布置中,就要有音乐厅的节目单。——王远良

80年代的星期广播音乐会每场都会用A4纸印一张节目单,卖5分钱,基本上每个人进来都会买。电台会把每一场的演员、指挥的介绍还有曲目设计好,交给音乐厅进行铅字印刷。


当时星期广播音乐会的演出时间比现在还早,上午9点钟开演。基本上8点之前,电台的主持人、编辑、录音人员还有演员们都骑着自行车达到音乐厅开始准备了。那个时候,并没有考勤制度,但大家都很准时。

那个时候艺术家,跟他们说来星广会演出钱不多的,但是他们都还抢着要上,因为感觉不一样,自己的演奏、演唱被电台播出,传到千万家的收音机里,那代表一种荣誉。——王远良

80年代的星期广播音乐会定位为综合性的音乐演出节目,有器乐、声乐及流行通俗、合唱等形式。当时中国出名的音乐家、乐团都过星广会,包括了朱逢博、朱明瑛、沈小岑等人。

从左到右:沈小苓,唐峰,叶惠贤

朱明瑛

郑绪岚


1991年上海音乐厅大修,星期广播音乐会过了几年也因种种原因停止了现场演出和直播,只保留电台里的节目。


2002年9月为了配合上海城市改造规划,上海音乐厅进行了平移修缮工程,平移了66.46米,抬升了3.38米,在全国建筑平移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2004年上海音乐厅平移成功,同一时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全国第一家经典音乐广播电台“经典947”。于是两家一拍即合,星期广播音乐会重新恢复了现场演出和直播(这个故事明天细说)。


2004年上海音乐厅平移到位后整修施工


迈入新纪元的星期广播音乐会在全新的平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除电台直播外,先后增设了电视直播和互联网音频、视频直播,数十万乐迷在全国乃至世界各个地方收听、收看星期广播音乐会的演出。


从1982年到现在,35年如一日普及古典音乐的初心不变,“高品质、低票价、普及性”永远是星期广播音乐会幕后团队的宗旨。


【视频直播预告】

本周日14:30~16:30

我们将视频直播“星期广播音乐会35岁生日趴”


App“一直播”上搜索主播“我是小星呀” 开启直播提醒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直接关注


生日趴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

星广会35岁生日趴,邀你一起嗨起来




走进经典音乐,从星期广播音乐会开始

可添加小星的个人微信(ilovexgh)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