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娱乐硬糖
有温度的泛娱乐产业自媒体。娱乐人物的商业解读,资本客厅的莎士比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娱乐硬糖

赵露思,自怜时代的一面镜子

娱乐硬糖  · 公众号  · 娱乐  · 2025-04-02 23:2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生病的”赵露思的不同态度,呈现了中文互联网社区鲜明的个性。文章讨论了赵露思在综艺节目《小小的勇气》中的表现,以及她引发的争议。赵露思身上的自怜情绪,以及这种情绪在日常生活和互联网社区中的反映,是文章的重点。同时,文章还探讨了赵露思的言论和行为在互联网上引发的各种反应和观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赵露思在《小小的勇气》中的表现和争议

赵露思在节目中强调自己的疾病,引发争议。有人理解她的自怜情绪,有人则认为她过于矫情。

关键观点2: 互联网社区对赵露思的不同态度

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区对赵露思的态度呈现鲜明的个性。有人批评她的自怜情绪,有人则表示理解和共情。

关键观点3: 赵露思的自怜情绪与公众共鸣

赵露思的自怜情绪引发公众共鸣,尤其是低龄少女粉丝。她的粉丝多为自己和偶像性格相似,因此心疼、支持和保护她。

关键观点4: 自怜时代的特征

赵露思的现象反映了自怜时代的特征。一些人获得了很多,却仍然感到被孤立,渴望被周围所有人关注和偏爱。

关键观点5: 明星公开谈论自身困境的稀缺性

像郑爽、赵露思这样愿意公开展示伤口的明星很稀缺,因此具有引发公众关注的能力。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者 |谢明宏

编辑 |李春晖


对于 “生病的”赵露思的不同态度,再次呈现了中文互联网几大社区鲜明的个性。当微博、抖音痛斥明星“何不食肉糜”时,小红书则有不少人表示共情。大量带有自述性质的文字,并不能用“粉丝控评”简单解释。我们更愿意相信每个人都在真诚表达,包括赵露思。


一个艺人能成为流量明星,本身就证明 TA能够成为一群人的情绪容器。而赵露思身上投射的,正是疯狂蔓延的自怜情绪 从孔乙己长衫到嗲子文学,本质都是在向外界邀宠、撒娇、求关注。但我们群众撒娇犹可,明星撒娇就让人看不惯了,毕竟他们已得到太多。


在人文纪实真人秀《小小的勇气》中,赵露思无时无刻不在强调自己的疾病,随时随地想被周围的人与环境疗愈,却忽略了一个基础事实,那就是别人没义务倾听。当一次祥林嫂,将获得同情和偏爱。当一百次祥林嫂,人们会觉得你没边界感。



作为一档明星个人综艺而激起巨大反响,《小小的勇气》显然是有 “普适性”的。“被偏爱”能够成为许多人的口头语和心中想,就是《小小的勇气》的用户基础。而那些痛陈被身边情绪黑洞型亲友无休无止倾吐负能量的人,想来也一样受不了赵露思。


一边渴望被爱拯救,一边深信自己不配被爱。 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变成了验证自我存在价值的工具。 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里也算相当普遍。只是群众觉得明星太矫情,挣那么老多还想被偏爱。明星觉得自己很委屈,尽管得到了很多,有些幸福也不是我的。


有的审判,有的代入


《小小的勇气》作为明星个人综艺,关注度简直有些超常。照理说,赵露思大病初愈后找个美美哒地方修养,再寻几个信得过的记者深度访谈,说一说心路历程、展望下职业前景,稳固下粉丝、增加个曝光,也就足够了。



就连赵露思自己也说弄个节目是 “让我自己有存在感有意义,也让他们(公益对象)感到存在和意义,互相赋予内啡肽”。然而本该圈地自萌的内容,却被推上大众审判台,不得不服这“血雨腥风体质”。反正要是刻意设计,硬糖君绝不敢这么兵行险着。


和山村女孩大秀自己的童年艺术照,说做手艺的大爷不传手艺 “自私”(重剪版已删除),感慨爬悬崖上学很酷,是网友盖章赵露思“何不食肉糜”的三大争议情节。“人家干完一天活累得不行了,还要强颜欢笑听你在那儿讲自己被资本剥削”“再刷到赵露思卖惨,我和家人中一千万”“既然生病了就上医院,而不是来上热搜”。



然而也有 粉丝和部分路人 代入 这种 自怜情绪,认为赵露思被曲解了,她需要一个被倾听的机会。 人家自己出钱,靠艺人的影响力背书搞个综艺,连个絮叨自己的权利也没有了?

这种撕裂的局面, 不全是 粉丝控评和 对家 倒油,而是互联网针锋相对的两种价值取向。一种认为 208万 不值得同情,另一种则觉得 一个人 需要理解和偏爱。


前者的核心在于 “你的富贵我未曾参与,你的苦水我也不想听”,后者则把赵露思投射到自己身上,为赵露思发声本质上也是为自己发声。 有意思的是,通常情况下,因为嘲笑明星挣钱容易是政治正确,所以前者的舆论声量会压倒后者。但在赵露思事件中,并没有产生沉默的螺旋。我们可以看到 “食肉糜”和“想被爱”两种言论前后脚地出现在评论区。


在微博、豆瓣和抖音,吐槽派占了上风,画面颇似李明德打响内娱反资本第一枪。也不管真相如何,反正力挺打工人就对了。露思心情不好想去散心,只要发个项目书,第二天就有国内顶级团队来对接,第三天就能出发。不像普通牛马旅个游,调休请假买票定宿,一顿操作还不是在景区看人头。


小红书则摇身一变,成为被世界抛弃人群的集散地。 “非常理解,我就这样”“躯体化真的很难受,我是焦虑症躯体化”、“真正的强大是允许自己示弱”、“愿众生安心,不焦虑不害怕”……



过去我们容易把舆论的楚河汉界,解释为社区男性用户为主、女性用户为主、下沉用户为主,反正症结不是性别大战就是上浮下沉。但关于赵露思,关于《小小的勇气》显然不是这样的。 它反映的是 “他者的嘲笑”和“自我的共情”,从诞生之日起,这两种情绪就无法调和。


薛定谔的父母,填不满的 “被关注”


无情嘲讽赵露思的人,大多没看过节目的完整内容。有时大家高喊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有时却“不管全貌凭心开炮”。看完全本的硬糖君表示,赵露思在《小小的勇气》里就是一个“孩子气的病人”,带着几分幼稚可爱,也有心不在焉的疏离淡漠,更有莫名其妙的情绪崩溃。


说她孩子气,是因为看到旋涡型的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她以为是龙卷风,赶忙对远处大爷挥手: “快走,龙卷风!”大爷以为露思给自己打招呼,也赶紧笑呵呵挥手。稍有生活常识的,就知道那屁大的风吹起塑料袋都费劲,大爷绝无性命之忧。但这也确实展现了赵露思的善良,尽管看起来有点不聪明。



在综艺中的状态,应该不是缺乏同理心,而是充满了自怜情绪。来到山区不是体验生活,而是换一个环境和一群人听自己有多不容易。陷入太过自我的境地,自然 把其他人当成工具。


在前往八绒乡的路上,露思出现高反后问同行的傅铂涵感觉咋样,对方说自己也有点头晕。赵露思的反应是 “在知道他不舒服的那一刻,我突然就舒服了”。 这是属于久病者的 “恶趣味”,因为别人和自己同时感到不舒服,证明自己和大家一样,自己也是正常人。



这种幽微的心态,根本无需恶意剪辑或断章取义,本身就已非常难以理解。傅铂涵是个 12岁的少年,所以他在节目里的状态是交朋友,跟这个村的孩子玩不够,还要去旁边村扩列。


而我们的赵露思,虽然才 26,但心态已经堪比风烛残年的娱乐圈老艺术家。 因为她有强烈的被倾听渴望,所以来村里的目的是 “找听众” 她觉得这里的人们善于倾听,你一说什么就会慢下来听你讲。咱就说是,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人家汉语不好,外加你跟着摄像师呢!


一段 广为流传的内容是: 女孩羡慕赵露思没有高学历也可以当演员挣钱,赵露思羡慕女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当下观众已经不再接受《变形计》 那种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对比 ,当阶层话题过于敏感和悬隔,谁又会相信坐拥大别墅的女明星想和没有独立卧室的女孩交换人生?



应该说,诸如赵露思 “不知道拐杖作用”等信息,确实在传播过程里被扭曲 她只是想表达 “不生病不知道拐杖作用大”。但节目里的赵露思确实为了引发大家的关注和偏爱,把一些话题掺和得模棱两可。


明明以前宣传 “被父母保护很好,在爱里长大”,节目里却将父母发卖,说他们对自己隔岸观火,不够 偏爱 。也许,赵露思想要的是父母 能承接住 她更多精神层面的倾诉,而观众却认为父母照顾已经尽职尽责。两边看到的都是真相,这便是各持己见的矛盾 根本


时代的自怜,自怜的世代


明明已经获得了那么多,却还始终感到被 孤立 ,内心强烈渴望被周围所有人 关注 和偏爱。 很多熟龄群体 完全不理解的矫情和癔症,却真实地被 一批年轻人所 共情。


将赵露思这种无限放大的自怜,与其成长环境结合,不难看出她的症疾具有普遍的代际属性。 16岁出国留学,照硬糖君肯定要说“咱那会儿可没你这个条件”。但在赵露思和许多小留学生眼里,这却是异国他乡的孤寂与被抛弃感。



可以假想,她像矫情巨匠冰心似的折一张小纸船,看着船儿在水里荡漾,毫无征兆地伏在河边痛哭流涕。 “初至威尔斯利,课业繁重,算学尤艰。夜深人静时,常伏案饮泣,恨己之不敏。”以前文学赏析都说这是冰心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割裂,实际她可能就是像露思一样自怜。


关于职场,赵露思也埋怨父母壁上观。 “他们没怎么见过我上班的样子,也会觉得说你现在这么好了,你别抱怨了。它不是偏爱你懂吗,还挺公平公正的。”如果这都不算偏爱,那像硬糖君这样的岂不是父母的仇人。连露思这种非偏爱都没享受过,简直要立刻抽十包卫生纸抱着哭。



然而似乎得到的爱越多,对爱的需求就越大 就像被撑大了胃口,再多爱都填不满 “无条件被偏爱”这六字真言。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前一段引发轩然大波的百度高管 13岁女儿开盒路人事件。群众纳闷怎么有钱人的女儿也做“厕妹”,但或许正 因为从小物质生活丰富,反而在情绪索取上贪得无厌。 厕妹和 惨圈女觉得世界上没人比自己更惨,赵露思觉得全世界都应该知道她生病了。


斯人斯事 让人想起 一位故人 2017年,硬糖君把郑爽的 疯感 认证为 时代 需要 的负能量偶像 ,现在不妨把赵露思看作自怜时代的一面镜子。哪怕在熟龄人群看来幼稚自我,也要努力倾诉想被偏爱的执着。


她们的粉丝,多为低龄少女粉。而粉丝最常说的,就是觉得自己和偶像的性格很像,因此心疼她、支持她、保护她。


明星们通常倾向于展示自己光鲜的一面,像郑爽、赵露思这样愿意公开展示伤口的,十分稀缺,因此都具有 “血雨腥风体质”。 她们讲述着平凡少女都可能有的忧愁,发泄着平凡少女都可能有的弱点,很容易引发共鸣和怜惜。而粉丝的无限包容和偏爱,或许是希望自己也能获得同样的包容与偏爱。


对痛苦沉湎,感觉痛苦的自己特别美。对偏爱渴望,但偏爱来的时候总嫌不够。 偶像会放大这种偏执, 毕竟艺人的工作生活环境本就异于常人 然而 “负能量偶像”或“自怜偶像”带来的快乐,虽是一种“都是别人的错”的解脱,终究无益于解决生活中的任何难题。你是“被偏爱”了,别人可是要做无限散发偏爱的永动机呢。


阅读往期热文

娱乐硬糖 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 一点资讯|36Kr
猫眼电影 腾讯新闻丨网易新闻
人民号 | 微博 |触电新闻|商业新知
虎嗅 | 钛媒体 |  知乎 | 界面 | 趣头条
21 CN 看荐 | U C头条 |  搜狐公众平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今日房产  ·  拼花地板,拼出浓浓老上海风
8 年前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看到女友换下的nei裤,我才发现她竟然瞒着我
7 年前
哈哈搞笑视频  ·  谁认识这个儿子?看了5遍!
7 年前
山西老乡俱乐部  ·  这是山西谁家下雨天娶媳妇?牛牛牛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