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官 科
难道每击杀一个恐怖分子,不会让邪恶的实力因此而削弱吗?事实告诉我们,的确不会。但是为什么?
文◈舟菖蒲
一个小女孩还是80条生命?
女政治家和将军在会议室里剑拔弩张。面对英国外长的质问,女政治家斩钉截铁地回答:
「
对,
我会用可能的80条性命来换取这个小女孩活着
。如果恐怖袭击发生了,那也是恐怖分子干的。
」
《天空之眼》剧照
似乎是典型的「
电车悖论
」对吗?从功利主义计算上,当然应该为挽救更多生命而牺牲小女孩,但从道德上看,生命却又无法直接叠加比较。
不过很可惜,虽然电影没有深入分析,然而女政治家差点说服在场其他人的核心论点,却并不是道德上的高尚。她最有说服力的观点,恰恰也是基于
「
生命的计算
」
。
-----
--------------🚀
--------------
-----
曾经有研究者提出一个著名的问题:
为什么恐怖分子越杀越多?
为什么当美军进驻中东,实施了无数次成功的军事行动后,当地局势反而无法控制了?难道每击杀一个恐怖分子,不会让邪恶的实力因此而削弱吗?
事实告诉我们,的确不会。但是为什么?
因为
军事行动的影响力
和宣传的效果。
「
不合时宜
」
的军事行动,虽然达到了直接目标。但却可能在当地
埋下仇恨的种子
。也许一次行动击杀了10名恐怖分子,但摧毁了两栋民房,误杀了一名平民。那么目睹事件的50个普通人就可能转而成为明年的恐怖分子。
《天空之眼》剧照
如果误杀平民的视频被传到Youtube上呢?
不仅在当地,可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乃至美国本土的普通人转而奔赴中东,成为
「
高文明,高智商,高行动力
」
的恐怖分子。
对,就像天空之眼要打击的对象一样。白人美女,也是恐怖分子。
就算绝大部分人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就算那段youtube的转化率只有
0.0001%
,但乘以播放总量之后呢?会有多少人加入?再加上目击者呢,比如小女孩的父母?
今天悲痛欲绝的父亲可能就是明天满腔怒火的战士
。
所以恐怖分子才越杀越多。因为面对以民宿为藏身点,以游击战为主要战术的恐怖分子,美军的军事行动,
不可能100%的完美
。
但为了最终消灭恐怖主义,他们必须做到100%的完美。
-----
--------------🚀
--------------
-----
所以在电影里,那个女政治家的论点是什么?
「
如果我们发射了导弹
,他们就赢了宣传战
」
,
「
如果他们去袭击了购物中心,我们就赢了宣传战
」
。
如果恐怖分子赢了宣传战,就会有更多的恐怖分子。天空之眼击杀了三个重要人物,阻止了一场袭击。但可能之后会因此诞生五个重要人物,
发生无数场新的袭击
。
现在的80条生命,和可能的更多条生命,你选哪个?这还是功利主义考量,还是生命的累加。
《天空之眼》剧照
更糟糕的是,就连女政治家的看法也太乐观了。就算恐怖分子袭击了购物中心,他们也没输宣传战,他们本来就是这样的面貌啊。英国和美国,
文明国家,面对恐怖袭击没有作为,他们依旧输了宣传战
。死去人民的亲属们会更在乎陌生世界的小女孩吗?
怎么都是输
。
但未来的
「
可能
」
无法估计,现在的恐怖分子触手可及,已经追踪五年了,耗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还是发射了吧。
大家都很心疼小女孩,他们的泪水不是伪善。但所有人也都明白,最最最重要的,却不是小女孩的生命本身。
《天空之眼》剧照
这就是
文明国家对抗恐怖主义的悲哀
。恐怖分子已经够坏了,所以他们再怎么坏,大家也都无动于衷。但文明国家你们呢?你们是最好的,如果你们有一点点不完美,如果你们也会有
「
坏的一面
」
,你们就欺骗了我,我就要去加入更真诚的恐怖主义。
真是一场历史级别的虚无主义。
-----
--------------🚀
--------------
-----
天空之眼 Eye in the Sky
导演: 加文·胡德
主演: 海伦·米伦/ 亚伦·保尔/ 艾伦·瑞克曼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17-01-13(中国大陆)
|
END
本文经作者同意转载自豆瓣,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smwnewmed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