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起京城正式入伏啦
,
高温高湿的桑拿天儿来了,真正进入一年中最热
的时段。随着湿度加大,闷热感会越来越强。
北京市气象台今天16时30分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12日至14日,本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35℃以上,体感闷热,请注意防范。
天安门广场国旗队哨兵周钰航
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郭彩霞引导市民有序通行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介绍,此次高温天气从7月7日开始,截至7月9日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河北、山西、陕西等9个省(市、区),从今天开始,南方也将迎来高温天气。
此次高温天气也是今年以来范围最大的一次,具有持续时间长、局部强度大等特点。
什么原因造成南北方同时被高温笼罩?
孙军解释,北方出现高温天气是由于目前受到
大陆西风带的偏西北气流控制
,未来会转为受大陆暖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白天地表升温快。南方的高温天气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地面温度会逐步上升。同时,在高压控制区也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一定的下沉增温效应。在辐射增温和下沉增温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导致高温天气的出现。目前副热带高压位于江南东部,强度较强,未来副热带高压还会再度西伸北抬,因此高温的范围将继续扩大。
受高空弱冷空气影响,
7月13日至14日本市可能出现阵雨或雷阵雨天气,
但由于是阵性降雨,持续时间较短,且多发生在傍晚至夜间,因此
白天气温仍然较高,预计平原地区日最高气温仍可达35℃左右。
烈日下等车的人们撑伞戴帽遮阳
市环保监测中心表示,晴热天气下,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转为臭氧,臭氧在平流层是地球的“保护伞”,但近地面臭氧则是一种大气污染物。由于具有强氧化性,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损害人的粘膜组织,比如眼睛、呼吸系统。
近地面的臭氧有少量是从平流层的臭氧传输到近地面,但大部分是由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高温光照条件下二次转化形成的。臭氧浓度有很强的时段变化,预报也比较准确,13时到16时是一天中臭氧浓度的峰值。臭氧不是颗粒物。所以戴口罩等手段无法防护污染。
专家建议,公众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等对环境敏感的人群应该避免户外活动。
高温容易使人感到疲劳、烦躁,会使人出现中暑的情况,对工作和生活会产成不利影响;同时,高温时期也是心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道及肠胃等疾病的多发期,尤其老年人的发病率更为明显。
持续高温天气极易引起用电量、用水量猛增,建议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露天作业人员健康风险增加,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露天作业人员的防暑降温措施。道面温度较高时易引起爆胎,增加交通安全隐患,应加强防范。
持续高温天气和强烈日照会对果树果实和蔬菜造成“日灼”伤害,同时应注意防范高温高湿天气引发的果蔬病虫害。
想了解更多“度夏凉方
”
吗?点击
本周入伏,最高气温多超35℃
来源:北京日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