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学子们稍事休息后又开始进入填报志愿的焦灼大战。
考生报哪个学校、专业,往往决定了一生的路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令人扼腕的是,回答这个“重要性”的,竟然往往是“随意性”:
许多考生的专业志趣得不到体现,或者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专业志趣,最终只能听从父母和别人的建议去追逐所谓名校和热门专业。
结果可能读了自己并无太大兴趣的专业,进而从事一份自己不太喜欢的工作,事业发展很难达到本应达到的高度。
这无疑是人才错配的悲剧,其背后是传统教育体制对考生选择能力培养的忽视。
在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浙江,新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提高选择性:
在报志愿时,采用“专业+高校”模式,可以一次性填报80个专业。
虽然选择性提高了,但选择之难仍然存在。
浙江省自2014年实行新高考改革后,2017年迎来了第一批参加新高考的考生。
作为全国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之一,浙江省新高考招生录取方案有如下亮点:
录取不分批次,改以往“以院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为“以专业(类)为单位的平行志愿”,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考生每次可填报志愿不超过80个。
谈及从“院校优先”到“专业优先”的转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冯成火说,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后,投档时以符合所填报志愿的选考科目范围为前提,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类)作为一个志愿单位,按高考总分直接投到考生所填报的具体院校的具体专业(类)。
由于投档单位是专业(类),所以就没有专业服从。新高考改革后,考生无论选考哪3类科目,相比原来的文理分科,可选择的专业覆盖面均扩大到66.6%以上。
冯成火说,浙江之所以改“以院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为“以专业(类)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旨在解决考生专业选择问题,有效避免“院校优先”时被调剂到考生不喜欢的专业上。
这一改革同时调动的是高校对内涵建设的重视。以专业为战线争夺生源,将倒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发展,有利于解决高校学科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不过,要从1400所高校的2.37万个专业中选出80个志愿——被民间戏称为“分散投资80家”——并非易事。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应届考生,有人表示发懵,“不知道怎么选”,有人则说很好,“可以随便填”。
湖州的一位考生小吉(化名)查到分数后就上微博求助:
“ 80个志愿真的很棘手,这次考的分数很尴尬。想留在江浙沪,但是江浙沪211的分很高,如果想留在江浙沪就不能念211,只能上一本。想问下,到底是211、985的大学名气比较重要,还是应该选择一本学校里的专业强的?”
宁波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最初知道可以填报80个志愿,就很开心,但身为家长,不能让他随便填。他和孩子一直在网上查资料,还咨询了亲朋好友,对学校和专业做深入了解。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宣传处处长鲍夏超说,填报志愿长期以来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只看成绩名次、只考虑怎样不浪费分数,而忽视了考生本人的兴趣和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并不适合自己。
二是过分在意大学排名。实际上,名校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而某些普通院校的特色专业实力不容小觑。
记者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浙江一位县级市的高考状元,原来的理想是去复旦的A专业,然而就在家长和老师“一分都不要浪费”思想的影响下,他选择去了北大的B专业,却终因兴趣与所学不合,“混”着度过了四年本科,最后在数次考研后,又考回了复旦。
记者发现,在高校招生咨询活动现场,冲到展位前围住老师的基本都是父母,有的父母身边甚至没有孩子。家长的回答很一致——“如果孩子有想法,我就不用参与了。”
“没有想法”是许多考生的真实心态,他们在面对“你对什么专业或工作感兴趣”的问题时,往往只能回答“不知道”。
常年埋头于应试,许多孩子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兴趣,导致面对志愿填报时手足无措。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既然孩子“没想法”,家长就只能根据社会公认的“成功标准”——所谓名校、热门专业去帮孩子填报志愿,“一分都不浪费”是其操作基本策略。
多位高校招生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家长选专业的时候首先想的不是孩子的兴趣特长,而是什么专业能把分数“吃干榨尽”,“大不了进入大学再转专业”。
“专业无好坏之分,最重要的选择因素是自己的志趣。”
一位985高校的招生办老师认为,社会上确实存在着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那一般是针对就业来说的,具体到自己身上,还是要选自己适合的,不需要太跟风。
过于跟风的往往到时候要后悔,因为冷和热本来就会变化,如果孩子的志趣没有得到尊重和发展,一定是人生的大损失。
许多教育界人士认为,让孩子从小学会选择,这是当下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具有的能力是选择的能力、自主的能力、发现兴趣的能力。”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说。
反观目前国内小学至中学阶段的教育,学生是否能得到培养这些能力的机会?显然,不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学生的专业兴趣无疑是一种奢谈。
在浙江,新高考改革后考试采取“3+3”模式,除语数外三门,考生可以从7门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其目的就是让考生对考试科目和考试成绩的使用有选择权,使学生“考自己所长”“考自己所好”。
多位基层中学校长认为,新高考改革必将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价值观、基础教育课程观、学校管理架构、学生评价方式等发生转变。
此外,全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同样需要破题。
杭州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蒋锋说,国人的“比较体系”不应仅仅停留在考试成绩、工作单位等方面,而应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扩展。
只有这样,教育才可能真正回归到培养理性精神和独立健全人格上来。
半月谈福利
半月谈的赠书活动开始啦!新华出版社为半月谈读者提供40余本《雄安,雄安》权威读本赠予热心读者。
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末留言区评论,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小编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小编会进行把控的。祝好运!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第7期
记者:余靖静
主编: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不跟风,选自己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