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认可与鼓励,是孩子成长的养料。
在充足的爱与安全感里,他们往往能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力量。
——鹿妈
新课改后,语文死记硬背就是无用功!
阅读如何巧得分?作文怎样写出彩?
8月23号
上午
9:30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我们邀请到
大语文奠基者姜天一老师
告诉你怎样帮孩子理清学习框架
让语文变得生动,有趣,易懂!
▽
▽▽
作者 | 小番茄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她儿子上小学六年级,马上就要升初中了,可是成绩却让她头痛不已。
每天放学回家不是作业本找不到,就是玩手机、打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平常写个作业也总要她三催四请。
为此,她没少操心,还给儿子报了周末补习班,可是成绩一点不见提高。
“真羡慕你家小博,成绩那么好,还特别自律,根本不用你操心。”
其实,要说我儿子小博,刚上初中那会,成绩还在班级的中下游徘徊。
如今,学习任务愈发沉重,但目前儿子学习状态越来越好,每天放学回来都会自觉主动学习,成绩一直在稳步上升。
现在回头再看,儿子之所以内驱力爆棚,绝不是因为我在学习上费了多少努力。
就是因为玩游戏的时候,我们通过关卡可以得到成功的喜悦,有满满的成就感。
没有人天生喜欢被虐,想要孩子爱上学习,首先得让他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以前,儿子计算题老是出错,他越是出错越不想练习,一看到数字就脑袋疼。
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我让队友找了一道比较简单的题去问他:
“儿子,爸爸最近想考研,很多以前的知识都忘了,你来帮爸爸看看啊?”
儿子看了题很得意:“这么简单的题你们也不会?”说完刷刷几笔就做了出来。
后来,随着我们给他的题越来越难,儿子也经常要思索好几天,甚至请教老师才能给我们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儿子越讲越起劲,不仅不再对数学头疼,反而经常独自在屋里研究数学题。
想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就要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这种“我比父母厉害”的成就感,就是提升孩子学习信心和热情的最好动力。
在我的鼓励下,儿子成功入选了校交响乐团,还可以代表学校去参赛。
学校组织数学奥赛班,他很感兴趣,我也推荐他去试试。
也是我来安慰他,“你下次一定会更好的,我相信你。”
慢慢的,儿子在奥赛班的表现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要知道,父母的一句“我相信你”,会让孩子产生“我能行”的良好感觉,会让他做什么事都有信心、有动力,充分发挥潜能。
所以当孩子想要参与一个活动时,不要打击他水平不够,而要告诉他:
当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情却屡屡失败时,不要批评他,而要告诉他:
我们的信任和鼓励,会滋养孩子的内心,为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不要再对我使用激将法了,这个不适合我,不然我就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差。”
“我觉得你的性格就需要打击。不打击一下,你可能就有点飘。”
父母源源不断的否定,只会带给孩子匮乏感和挫败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郑渊洁说过,“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渴望欣赏,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
所以,每次儿子学习或者考试,哪怕他取得一小点进步,我都会给他鼓励:
“你真棒,比上次进步了很多!”
“你看看你这作文,比上次写得好了不少。”
“你这卷面比之前干净了不少啊,值得表扬!”
……
我们的鼓励会让孩子感到安心,哪怕暂时没成功,也会建立起积极面对的好心态。
上了初中之后,儿子的成绩越来越好,胜负欲也越来越强。
“妈,我这次物理才考了76分,我从来都没考过这么低的分数……”
我连忙安慰他说:“没关系的宝贝,等你爸回来我们去吃必胜客怎么样?”
儿子果然破涕而笑,不再郁郁寡欢,又恢复了满满的活力和干劲。
当孩子失败时,如果父母只会一味批评,那带给孩子的不是改变,而是抵触的情绪和被伤害的自尊。
“没关系,妈妈知道你尽力了。”
“没关系,妈妈知道你这段时间很努力。”
“没关系,爸爸永远是你的头号粉丝,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
父母的理解与关怀,才是孩子拥有价值感和自信心的关键。
除此之外,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总结失败的经验,鼓励他继续努力。
让孩子知道,遇到挫折很正常,但是战胜它也是很宝贵的能力,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看过一个新闻,云南一对双胞胎杜一郎和杜又郎,因双双考上清华上了热搜。
面对媒体的采访,双胞胎父亲曝光了两兄弟高分的真相。
原来,2013年的时候,双胞胎父亲带着两兄弟到北京旅游。
父亲本以为两兄弟只是随口说说,结果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他们一直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直到今天如愿以偿。
要知道,梦想是一个孩子发展的动力,是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也是他能够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他想了想,不好意思地说:“妈,其实我一直对天文学挺感兴趣的,想成为一名天文学家。”
我表示赞同:“哇,你的梦想很棒啊,那你打算怎么实现呢?”
我接着循循诱导:“天文学可是属于理科哦,那你数理化一定要学好哦,改天妈妈带你买点天文学的书,咱们一起看看。”
儿子使劲点了点头,之后一段时间学起习来也是格外认真自觉。
认真聆听孩子的梦想,并给予认可和尊重,然后引导他为了这个梦想不懈努力。
孩子天生就有内驱力,当他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就会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力量。
记得看过一个新闻,一个男孩考了630分,全班第四,年级排名也在前20名,但回家还是被父母骂了一顿。
男孩特别委屈,和父母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了,一个人蹲在马路边痛哭。
在他心里,一定觉得成绩才是父母爱他的唯一标准吧,成绩好了,爱就来了;成绩不好,爱就消失了。
但他想借此机会告诉儿子:“无论你学习成绩怎么样,我永远爱你,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他还肯定了儿子的优点:“虽然学习成绩不好,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却是无可挑剔的。”
想必儿子听到父亲的一番话,心里一定会流入一阵阵暖流。
“无论你是考了100分,还是考了60分,我都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