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意外,再过几天,政治局就该开会研究经济形势。这是这几年的惯例。
可是,今年和以往几年不一样,过去一季度都是低数,会议研究的主题都是如何稳增长,于是在二季度开始放项目。
但是今年不仅仅是开门红了,而且是好得不得了。海外一家偏门的研究机构(以卫星记录的夜间光照数据研究经济)还说中国GDP其实被低估了。
周期来了,经济要增长真是挡都挡不住。关于这点,前沿君在1月5日本公号的文章《周期归来 2017年中国经济会开门红但下半年堪忧》已经作了详细分析,但是那时说“开门红”,大多数人不愿意看。本文不准备重复那篇的分析,如果你要了解为什么主要是周期性因素导致开门红,你可以在本公号的历史文章找到该文。
一季度数据如此亢奋之后,市场对于这种亢奋的数据一直半信半疑,看多派和看空派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这是新周期的起点,有人说这是反弹的高点。
这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高决策层及财经部门高官怎么看?他们如何判断当前的亢奋数据?以及下一步他们准备怎么做?
本文就来咬文嚼字梳理一下这方面的信息:
1,提前表态“全年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最近的对外表态就是央行行长周小川和财长肖捷出席IMF年会。周小川专门发了一个书面的声明,挂在了IMF的网站上。
国内媒体对此也很多报道。前沿君找来原文看了一下,“the expected 6.5 percent growth for this year is within reach”(预期的6.5%的增长指日可待)
这句话体现了两个层面的意思:1,周小川没有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6.5%左右”,而是直接用6.5%;2,过去官方对于年度目标能否实现的表态一般要到三季度末,那时候基本上可以看到全年的情况,而现在大大提前,二季度才开始就表态可以实现全年目标。3,对于实现全年的目标非常乐观,没有用诸如“有望达到”、“很可能达到”之类的表述。
与周小川相比,财政部长肖捷的表态显得谨慎一些。他是在G20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上说的,媒体也有很多报道,前沿君还是找了一下财政部官网的原文——“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左右,鉴于当前的经济增长态势,我们有信心实现这一预期目标,中国经济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基本意思和周小川的一样,但是仍有不同:1,目标与政府工作报告完全一致,6.5%左右,而非6.5%;2,对有信心实现这一预期目标加了前置条件——“鉴于当前经济增长态势”。
央行行长、财长带头表态,IMF也被感染了,于是他们说可能会进一步上调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期。内外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当然,比周小川和肖捷态度更重要的是最高决策层的看法,下面一一分析。
2,一季度打了翻身仗,提前总结成功经验
对于第一季度的经济情况,其实前两个月的数据已看出端倪。所以,这种乐观情绪早在3月份就已经出现了。
李克强通过外访表达了他对经济形势的乐观看法。3月31日,他在访问新西兰访问时的讲话称,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工业用电量、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民间投资、进出口增速都进一步提升,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也加快增长。
这句表述隐含了许多信息:第一,再次提到工业用电量和货运量这两个“克强指数”的核心数据,这显然是有意的。2013年,“克强指数”的概念被国内外热潮,但后来明显降温,有的人甚至说,中国新经济增长快,只看克强指数不行。现在经济形势好了,李克强再次提到这个指标,而且,还增加了民间投资、进出口、企业利润、财政收入等诸多硬指标,这显然是为了说明——中国经济是真的回暖,全方位、全面的回暖。
第二,没有提克强指数里面的信贷数据。在当前整顿银行风险的背景下,用信贷增长来说明经济增长显然是不明智的。
对于经济向好的原因解释同样很有意思——我们没有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紧紧依靠改革创新来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经过艰苦努力,不仅稳住了经济,而且经济运行呈现更多积极变化。
在2013年“钱荒”之前,不搞强刺激经常出现,然后慢慢变成了讨论“微刺激”,再之后五次降准降息,等于了公开强刺激了。而今,经济短期好了,这个停歇了一两年的“没有搞大水漫灌”的概念再次浮出水面。
半个月之后,4月18日,在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座谈会上,李克强延续了这样的解释,并且对自己这些年来经济工作思路进行了总结:第一,宏观上不搞“大水漫灌”;第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减税降费。
按道理,无论如何,这个时候都不是进行工作总结的时候。从时间点看,这既非年末,也非有重大的会议要开。
可是,在这个时候,李克强却重新翻出了两年前对自己宏观思路的提法,对经济工作方法进行总结,很显然这与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如此之好有关,一季度打了翻身仗。
所以在新动能座谈会上,他说,经济不仅没有出现“硬着陆”,而且实现了稳中向好、结构优化、就业扩大,今年一季度这种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也就是说,过去多年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创新,打造了经济向好的方向,而一季度的数据,让他看到了经济企稳有了一个阶段性的成绩,达到了阶段性的质变。
在随后的山东经济考察中,李克强几乎没有谈到稳增长相关的问题。比如,在威海港的考察,他说既要扩大出口,也要加大进口。而前几年,出口下滑厉害的时候,国务院在全国推行通关便利化举措,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在济钢考察,对工人说,国家不会忘记你们作出的贡献,财政该支持的还会支持。
所以,他对未来有了更乐观的估计——实践证明,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就能够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
这个战略目标显然不仅仅是今年的增长目标,而是2020年GDP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这是大目标。对这个大目标的信心更足了。
3,国企是龙头、是主力军
这几天,最高领导到广西考察了,经济、社会、军事等各方面的内容都有,本文只分析与经济有关的内容。
4月20日,最高领导到了广西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在这里他除了强调加强制造业和做强实体经济外,还对国企问题发表了看法。
他强调,国有企业是主力军、生力军。攻坚克难、打硬仗还要靠主力军。国有企业在中国的地位只能加强。同时,国有企业也要自强不息,自我改革完善,不能固步自封,通过改革补齐短板。
这里,他对国企的定位有了新的变化——主力军。也就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还是要靠主力军,还是要靠国企,因此国企的地位只能加强。
上个月,在全国两会辽宁代表团的讲话,他也专门指出,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核心竞争力,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
显然,国企在经济转型中是主力军,是龙头,需要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做大,这是基本方向。
这可能也与一季度的数据有关,国企效益大幅好转,可能使决策层对国企的信心更加坚定。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万亿元,同比增长19.2%,累计实现利润3120亿元,同比增长23.2%。用国资委的话来说,国企实现营收和效益双改善,而这主要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绩。
对于这轮经济亢奋,什么是主要推动力?周小川在IMF声明中提到了,主要是周期性的作用,所以全球都在改善。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供给侧改革有作用,因为去产能和房地产业兴盛推动了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在全球市场都在反弹,中国在全球价格反弹的基础上再加了一剂猛药,价格反弹更凶,所以上游原材料行业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国企基本上占据了上游产业,效益改观自然不奇怪。
国企营收和效益都大幅提升,皆大欢喜,但国企改革估计会更加纠结。到了这轮周期的尾声,估计国企的数据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4,潮水退去,才知谁在裸泳
综上来看,一季度数据的亢奋,让高层对于实现目标的乐观情绪起来了,至少今年增长目标实现不在话下。
但是,很少有人看到,这种复苏主要是由周期性因素带动的,赶上周期起来,大家都高兴,往改革上贴金,认为是改革取得成效。当周期的潮水退去,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前沿观察(zhengjingguancha),嗅觉灵敏,关注政经大势,持续为你解读财经政策风向,剖析政策变动影响的财富变化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