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间,“上海集成电路2024年度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十届集成电路设计业展览会”(ICCAD-Expo)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在会上作了主旨报告,题为《中国芯片设计业要自强不息》。
在报告中,魏少军教授就中国芯片设计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五点思考如下:
1、产品是芯片设计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
产品必须经受得住市场的检验。尽管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特殊的供需关系会导致产品供不应求,但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产品一定可以长盛不衰。在地缘政治冲突的今天,政策的倾斜会使得国内企业获得比较好的竞争地位,但这也是有条件的,即产品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如果只是关注这样的市场机遇而忽略了自身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也是早晚的事情。产品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反复迭代,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改进,“一锤子买卖”做不得也不能做。
4、大力发展不依赖先进工艺的芯片设计技术
伴随着外部先进加工资源对我国芯片设计企业关闭,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所能使用的制造技术不再像之前那样丰富。之前,中国芯片设计业一直处在追赶的道路上,依靠工艺技术的进步和EDA工具的进步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发展。现在的情况变了,需要我们在技术创新上更为关注不依赖先进工艺的设计技术。有两条技术路径值得大家探索,一是架构的创新。有识之士早就预见到“当前是计算机架构创新的黄金年代”;二是微系统集成。从封装技术演进而来的三维集成技术正逐渐走向前台。
5、摈弃“路径依赖”打造中国自己的产品技术体系
路径依赖对于跟随者是一条捷径。现在的形势变了,外界的封锁愈演愈烈,甚至会掐断我们与外界的联系。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是到了下决心发展自己的技术生态体系的时候了,否则将永远无法摆脱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被动局面。眼下,一些国际先进芯片制造公司不再为中国企业制造7nm级以下的GPU芯片了。大家是否可以冷静地思考一下,即便有人能够提供先进工艺为我们生产GPU芯片,我们就一定能够超过世界最先进的产品吗?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路径依赖是我们尚未摆脱的一个桎梏。
上海集成电路2024年度产业发展论坛要点整理
一、整体发展情况
二、全球复苏背景下的中国芯片设计
三、区域发展差异
长江三角洲:产业规模达到3828.4亿元,同比增长16.2%,稳居全国领先地位。
珠江三角洲:产业规模为1662.1亿元,同比增长11.2%。
中西部地区:产业规模为985.5亿元,同比增长14.2%。
京津环渤海:产业规模出现回调,同比下降16.6%,主要受部分城市市场回调影响。
四、企业发展态势
企业数量:整体企业数量增加至3626家,但行业集中度未显著提升。
龙头企业:面临增长瓶颈,前十大设计企业的销售总额下降3.7%。
小微企业:增速显著,员工人数不足100人的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8%左右。
人员规模:大型企业裁员现象普遍,中型企业数量显著减少,小微企业占比偏高。
人均产值:提升至231万元人民币,约合32.5万美元。
五、产品结构与技术挑战
六、质量与创新
七、思考与建议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加强对高端技术的研发,注重架构创新和微系统集成。
国内产业链协同:与制造商、EDA工具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提升整体产品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摆脱路径依赖,开发不依赖于先进工艺的设计技术,打造独立的技术生态系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注新兴市场需求,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