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网美文日赏
美文日赏,每日一次的阅读之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音乐中的重复,重复中的音乐 ·  6 天前  
新周刊  ·  北漂几年,才能穿懂“北京市服”? ·  1 周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征稿|为什么我变老后,也变得更脆弱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悦网美文日赏

那些等到机会的人,背后偷偷做了什么?

悦网美文日赏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2-17 20:29

正文

作者:林一芙 

来源:林一芙(doumaodushu


大概几年以前,我还特别笃信一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认为只要经年累月地把自己修炼成一壶酒香四溢的老酒,就算在巷子深处也会被人嗅到,体体面面地摆上桌来。


就在这几年,这个想法产生了一点变化。


我曾经总是扮演那个等待机会的人。


我的成长史几乎就是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一个从不去努力争取机会的孩子,是怎么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去机会中长大的。



小时候,我在舞蹈队。每次到汇报演出之前,老师都要开一场小会决定领舞的人选。


小孩子的虚荣心并不比大人来得少。为了能够跳领舞,我偷偷看着录像在家里练习,练到我妈都觉得“已经够努力了”的地步。


尽管是个孩子,但终究到了一个“美而自知”的年纪,早已经能从大人的眼神中辨认出对自己的肯定,成天把头抬得高高的,眼睛都快要瞪上天。


直到选领舞那天,另一个小朋友突然举手对老师说:“我可不可以来试一试?”


所有人都很惊诧,因为她并不是班上跳舞跳得最好的孩子。她跳完,老师问还有没有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


台下鸦雀无声。我为了不被人发现这种在我看来“很丢脸”的虚荣,也默默地把想举起来的手放下了。


老师手指一点刚才跳舞的小朋友:“就是你了。”


那一刻的感觉,大概就是七八岁人生阅历里的第一次五雷轰顶。


我才知道,原来大人们是会迁就主动勇敢的孩子。


我原以为这是小孩世界里的不公平,直到长大就会好的。可是长大后,才发现这是世界的普世规律。


人们有理由去相信一个能够主动站出来的人,拥有承担下这件事情的决心和勇气。


还记得那时候姥姥安慰我说:“这次老师是为了维护那个小朋友的自尊心,我们大气一点,就当是我们让给她。”


现在想想,这句话真的只能安慰小孩子而已——我根本没让,她更没有抢,是我的不作为被她的主动打败了。

 


前一段时间去了趟北京,和一群新锐的出版人聊天。对方来自一家知名的民营公司,团队几乎都是90后。


他们讲起曾经策划过一本名人传记,对方是以真性情、脾气大的行业领头人。


这几个“小孩子”从网络上找到联系方式,开始层层剥茧般企图获得直接的联络方式。在炮轰了三番四次,终于转手拿到了这位大家的联络方式。


对方一口回绝了出书的邀请。但这群“小孩子”没放弃,开始每日发邮件炮轰。每封邮件都专注于这个领域的某个问题,落款写得谦虚而工整。


当发到第三百多封邮件的时候,对方终于给了回复,说愿意腾出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接受采访。


听起来真的像是一个听着开头就知道结尾的励志故事。一群胆大包天的遇到一个重情重义的,不过是撞了大运的小概率事件。


“可是啊,”其中一个人说:“我们同时用这样的方法,试图说服了五个采访对象,可是就只有他一个人答应下来。”


这一次任务,其实有“百分之五百”的不可能。


可是最后得到机会的,是那些知道失败率可能有“百分之五百”还愿意去试一试的人。

 


人真的不要去讨论机会这件事,因为机会本就是充满随机性的东西。


事后讨论起来,就好像每个人都是获得一个从天而降的机会。有些人走在路上就有金子从天而降,有些人天生有副好皮囊,或是天生脑沟回就比别人深陷。


其实不然。


一般的人都愿意潜在水下,努力耐住性子,等待一个浮出来的机会。因为这是最轻松的一种方式,既不用付出,也没有失败的可能


但最后得到机会的人往往是想他人所不能想,把精力奉献给一个可能得不到结果的人。


创造机会和等待机会都是不可或缺的。


等待机会的人总在享受着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而想尽办法争取机会的人却享受着自己对自己的肯定。


你之所以总在抱怨没有机会,是因为你花在等待上的时间太多了,从来没有想过主动去创造。


只有你主动地向这个世界抛去橄榄枝,才会发现这个世界也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爱着你。



林一芙


医院里面玩过刀,剧组里面打过光,

现握笔为生。比起写作,对吃抱有更大的热忱。

公众号:林一芙(doumaodushu) 微博@林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