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2018年度深圳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和2018年度深圳法院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公布的十大案例中包括了
全国首宗“爬虫”软件案
。
案情简介
案情显示:2012 年 10 月,深圳谷米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酷米客实时公交 APP。通过在公交车上安装定位器,酷米客获得了海量的实时公交位置数据,具有定位精度高、实时误差小等明显优势,并迅速吸引了大批市场用户。
但是 2015 年 11 月的时候,同为实时公交 APP 的“车来了”为了提升市场份额和信息查询准确度,
授意五位程序员员工利用爬虫软件获取酷米客公司服务器的公交车行驶信息、到站时间等实时数据
。
这五位程序员分工十分明确:
一位负责编写爬虫软件程序;
一位负责不断更换爬虫软件程序内的 IP 地址,以防止被察觉;
一位利用所设置的不同 IP 地址及爬虫程序向酷米客发出数据请求;
一位负责破解酷米客客户端的加密算法;
在破解失败后,另一位员工又聘请其他公司的技术人员帮忙攻破加密系统,使得爬虫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这一系列数据操作“成效”斐然,帮助“车来了”获取了大量的酷米客实时数据,日均可达 300-400 万条。
花费了巨大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所获得的信息却被同行窃取了,还直接挤压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交易机会,这让酷米客怎么甘心?
一怒之下,2016 年,酷米客将车来了告上了法庭。历时两年之久,这场纠纷案才最终一锤定音。2018年 5 月,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元光公司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大量获取并且无偿使用原告谷米公司“酷米客”软件的实时公交信息数据的行为,实为一种“不劳而获”“食人而肥”的行为,具有非法占用他人无形财产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法院据此判决被告元光公司向原告谷米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50万元。
想必看到这里,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
那五位程序员会获罪吗?
虽然在诉讼过程中,五位程序员员工利用网络爬虫二次获取公交车辆实时信息的行为都只是因为履行工作职责,没有用于谋取个人私利。然而,酷米客后台服务器存储的数据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未经其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获取该软件的后台数据并用于经营行为——因此
他们必须承担连带责任
。
大数据时代的新型知识产权保护
主审法官孙虹点评称,该案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视域下应否及如何对公交实时信息软件的后台服务器大数据提供司法保护的问题,是
大数据时代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类型案件
。
对此,中关村大数据联盟副秘书长陈新河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数据爬虫的违法边界一直是互联网争议的热点,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随着内容数据价值的日益凸显,爬虫侵权案也越来越多。”
身处其中的程序员们,面对上级下发的“爬虫需求”,是难以置身事外的,一不小心可能就入了局。
(扫码对话知识产权专家)
你真的了解版权的规则吗?你知道被侵权了该怎么办?你知道该怎么避开各种侵权的雷区吗?
作为第四届版权周活动的联合发起方,
4月23日—4月26日,
SegmentFault
联合
维权骑士
共同发起版权周系列活动,
帮助程序员在成长路上规避知识产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