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江南1535
喝茶,创业,找梦想。—— 一只安静的小茶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28岁男星被刑拘!警方最新通报 ·  11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直播微视评:白马已逝,正气长存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江南1535

风吹专栏 | 江南愤青:聪明的投资者应该有怎样的视野

江南1535  · 公众号  ·  · 2017-11-10 17:52

正文


文|江南愤青


□ 2017-10-2


勒庞的群体整体智能低下定律认为:当人群组成一个心理群体时,该群体总体在决策或行为时所表现出的智能水准,将远远低于该群体成员在作为 个体 决策或行为时所能表现出的智能水准。 所以任何决策一旦集体决策,必然是平庸化决策。因为都是相互妥协的结果。

2017-10-4


很多人出国旅游都会告诉你这个国家怎么好、怎么安全、人民怎么和善。其实都扯淡,旅游跟生活完全不一样。前者大多是走马观花而已,啥都看不到,看到的都是把你当金主,自然展现好的一面给你。真要了解一个地方,不生活个一两年,压根也不可能。没有一个地方只有好,没有不好的。好坏都是一体,无法分开。


让孩子出国,首先不是让他相信爱和和平,而是让他认识到世界的丑恶和危险。这两年很多留学生出事,今天又一个北大女留学生硅谷失踪。这种事情增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基数增加,发生问题的概率增大。还有一方面是许多公知把外国描述成天堂,让很多年轻人不设防,没有安全意识,也加大了发生危险的概率。

2017-10-6


残酷的政治斗争比军事斗争可怕多了。明朝很多在军事斗争中一往无前的猛将,在朝廷里被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给玩弄的屁滚尿流。战场上无非生死,官场上可是往往生不如死。最后的结果就是许多战场百转千回的猛将遇到点小破事就自己先把自己吓死了。党史上的高、林都属于这种典型。政治上太顺,缺乏斗争锻炼,没有扛过去。不如邓三起三落,很早就历经磨难,也就闲庭信步了。


2017-10-10


现金贷看上去是金融业务本质是电商业务,因为流量成本高于风控成本。从而使得他更类似电商业务,获客成本足够低的企业,都可以介入现金贷。这个也是为啥我半年前说一堆流量公司都会开展现金贷的核心原因。


从技术层面看,现金贷也是中国一个独有的特色业务,全球未曾有过。因为国外虽然有payday loan的业务,但是事实上由于支付技术的不够普及,还有互联网获客的可能性不大,都使得国外的现金贷业务规模化利润都很一般。而中国不是,支付技术、互联网用户的普及,都使得秒级放款几千块成为可能,而之前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所以,他本质是效率提升带来的机会。这个角度上看是科技带来的金融机会。最终格局会如何?不用说了,所有的金融业务到最后都是崩盘重新开始,无非就是谁最后一棒的问题。尤其现金贷典型的利息覆盖坏账的商业模式,也就是通过大数定律赌好人比坏人多,同时也赌人不到最后不会停下借钱步伐的商业模式。最后崩盘格局不用多谈,尤其效率提升本质是把可以做十年的业务,三年做完。所以,每个参与者自己去想想会不会最后一个的问题。


2017-10-10



做风控输出的公司,我从来不看好。很多年前一个海龟回国创业说要给金融机构做风控输出,在我家楼下星巴克聊了两个多小时,我把他喷的一塌糊涂,我跟他说,站在你的角度,你真牛逼能给人做好风控,那你就自己放贷呗。如果不牛逼做不好风控,那不就是害人?!


站在金融机构角度,你给我输出风控,做得好,你拿钱;做的不好让我们亏钱了,你还照样拿钱。那不是扯淡玩么?谁跟你玩啊。所以一定是让你出抽屉协议担保,提供保证金,这样才跟你玩。那你还不如自己放贷,反正结果都一样,但是你自己放贷赚的多。他最后自己做了现金贷,再也不提输出风控了,现在十几亿美金估值。每年大几个亿利润。至于是否能持续,我也不知道。


2017-10-16


刚群里有人问我为啥支付宝做聊天做不起来,其实理由很简单,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在谈钱的地方扯淡,但是会在扯淡的地方给钱。所以场景是很重要的因素。


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的情景,你可以去想象下,为什么香烟的不可替代,你只要把毛主席跟尼克松总统吞云吐雾谈大事的场景替换成两个人嚼着口香糖谈大事情会是如何一个场面就行了。


现金贷公司成了互联网金融最后的果实,不知道监管怎么想这个事情。当初那些吹捧互联网金融的专家估计都是傻眼了。



2017-10-19


很多人都来问我怎么做投资,我先问的第一句话往往是准备一年亏多少钱。回答有各种,大部分是说没多少钱,所以才想投资发财。也亏不起。我就基本上让他们别想着投资了。投资是有钱有闲的人干的事情,核心是投资失败率很高很高,不确定性极强,如果真能一投一个准,我靠,你早就超越马云了。


事实上,过去轰轰烈烈的投资热潮里,成功率应该不到千分之一。大部分都是打个酱油,凑个热闹而已。所以,如果不做好亏的准备,就别凑热闹挤进来了。我们自己其实胜率也很低,大概也就一百个成一两个的概率,只是因为赔率高,所以一两个的收益可以覆盖损失,也就是说投我们投过的项目,只投一个死的概率是百分之百。没有一定的基数是不可能有概率的。


最后,我想说的还是投资更多是认识世界的一个手段和方式,他的成本就是亏损,天下没有必定赚钱而不用亏损的东西,所以如果一个人做不好亏损的准备,本质就是想不劳而获,这种人你可以不用跟他多扯,一定没有什么机会的。


2017-10-22


我前些日子发朋友圈说:这个世界往往每天咋咋呼呼、各种大喊大叫的都不赚钱,而真正赚钱的都基本不说话。过去几年有很多不用啥太大力气,闭着眼睛都可以赚钱的行业,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了。提到了最近一两年最赚钱的是现金贷,很多人都质疑我的言论。一直到最近趣店,拍拍贷报表的横空出世,现金贷的暴利终于被大家发现。从来赚钱要闷声,否则各种人马都挤进来,压薄利润就算了,还带来很大的舆论压力。


最近关注现金贷的道德问题的文章很多,前两天在某行业论坛上一个级别还不低的领导会上骂娘说,一个非持牌的金融公司半年利润抵得上中国几十家实体上市公司利润,监管这两年响应的脱虚入实,脱到哪里去了?!与会人士都表态,他们都不从事现金贷,而是在做普惠金融,而且他们都是亏损状态。然后附和着骂娘,说做好人亏钱,做坏人赚翻。


我很多年前的文章都写过这种状态必然会出现,坏人没有惩罚,却赚大钱。自然好人都会去做坏人。很正常,道德很贵。大多数人坚持不了。至于如何评价现金贷,我一直说这个是毒品,基本上任何一个人只要碰了第一次,就会第二次、第三次、停不下来,一直到借都借不到,然后死。不用怀疑的,向没有还款能力提供极为便利的贷款本质是犯罪。我一直这么觉得。


而且从宏观角度来看,所有金融危机的起源有两个:


第一是向没有还款能力的人放款。第二是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这两个事情任何一个做大了,都会爆发金融危机。中国这两个都有,而且规模不小。


技术永远比不过人变坏的速度,尤其面对金钱的时候。人变坏是很容易的,所以本意再好的技术最后都会被滥用,现金贷的出现本意都是为了让那些有能力、有意愿借钱的人能借到钱。但是随着大家发现借到钱那么容易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许多不想借钱的人因为门槛降低,冲动性的借贷需求产生了。譬如本来没有钱就不买好的手机差不多就行了,结果发现借贷很容易,那就买一台吧。最后发现完蛋了,看上去很便宜的利息,其实是挺高的,但是手机买都买了,总不能退吧,硬着头皮还钱,然后到期发现还不了钱,就去新平台借,然后你会发现本来只是一次很小的几千的借贷,最后被硬硬的利滚利弄到了几万块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因为门槛的降低,使得很多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进入这个市场,最后你当然可以说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是他们自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但是真的是他们自己的能力问题么?


2017-10-24


王沪宁在1994年写的一段话,一个社会要长治久安,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体制。另一方面,完善的政治体制必须适应一定的国情,必须根植于一定社会深厚的土壤。原苏联、东欧一些国家解体后,模仿西方制度,没有形成有效的政治体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大大影响了社会进步和稳定。

2017-10-26


无论是在产业界、科技界又或者是投资界,一个几乎是普适的定律:那些最喜欢在媒体上洋洋洒洒写文章指点江山的,或者最热衷于巡回演讲的,其实实际工作业绩往往都是在业内比较差劲的。论抓热点和诡辩,通常是高手。但看其执掌的企业或产品却大多三流开外。媒体的宠儿,往往与真正优秀的事业无关,当然马云除外。


2017-10-27


前几年写的一段话。我感觉未来的日子里,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中等规模公司的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大公司的规模效应越来越明显,大公司资金规模日益增加,横向扩张能力加强,挤压中等规模的公司的生存,会非常的明显。


但是另外一方面,许多小公司由于经营成本很低,所以反倒能在一些领域扎根下去,活下来,当然因为规模不大,赚钱效应也不明显,大公司也不太感兴趣,所以也给他们留出一些生存机会。这个角度来看,我感觉未来,大多数公司要么就是奋起一搏,把自己做大,避免被竞争掉;要么就干脆自断手脚,把自己缩小,降到成本足够低,低到人家看不上。而你自己怎么都能活的地步,日子也会还不错。除此之外的公司都不容易活下来。


这个就是现实,从投资角度来看,也是一样的。要赚大钱是很难的事情了,用一个亿去赚一个亿不容易。不如一个亿拆成一千份,每份十万,用十万赚十万,反倒机会还在增加,做大不如做小,更容易赚钱。


商业竞争中你会发现各种有意思的事情。很多年前,我提过竞争就是搞死人的事情。一个对手都说你好的公司,一定不是好公司。好公司怎么可能有对手说你好呢?只有把别人逼入死路一条的公司,才是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的公司。但是把别人逼入死路了,对手能说你好?当初我说大家越骂腾讯抄袭,就应该越买入他的股票才行。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公司氛围好的公司总输给了公司氛围一般的公司,优雅总被野蛮打败是有道理的。理论上氛围好的公司,意味着成本增加,效率降低。事实上,工作怎么可能和和气气、舒舒服服的呢?工作就是各种折腾、各种不舒服。安逸就是公司的成本,人情味很浓厚的公司,往往做事会大幅度低效率。好公司一定是鼓励各种斗争、竞争、讲原则、不太讲人情的公司。滴滴打败uber,美团合并点评。阿里,腾讯都不是人情味很浓的公司。


2017-11-6



其实我个人是不太认同私募基金这种管理模式的。感觉违背商业逻辑,这种把资金交给所谓的专业机构去打理集中性的、投资的弊病在于委托代理制度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利益是不趋同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