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道学
普及道学、弘传道学!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道学

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带你探寻生命的规律丨白云深处人家

腾讯道学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5-24 17: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文/古人




《黄帝内经》的地位及价值

医道同源,黄帝是道家之祖,又是医家之祖。中医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居中医四大经典之首,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中医学之祖”。《黄帝内经》,记载了黄帝和他的大臣岐伯、雷公就医学问题所作的问答语录,是中国上古医学的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不仅仅是一部中医经典,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文化经典巨著,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中国古代文化百科全书。

新刊補注釋文黃帝內經素問 元至元五年胡氏古林書堂刻本


《黄帝内经》内容梗概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黄帝内经》基本理论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①“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


②“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


③“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④“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


⑤“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望闻问切四诊。


⑥“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


⑦“运气学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人们趋利避害。

新刊黃帝內經靈樞 元至元五年胡氏古林書堂刻至元六年印本


《素问》自战国时代成书到齐梁间全元起作《素问训解》时,一直保持九卷的旧制,只是到全元起注《素问》时,《素问》的第七卷已经亡佚了,唐代道士启玄子王冰认为是“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王冰自谓“得先师张公秘本”,“因而撰注,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由于王冰补入了《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大论,并将《素问》全文广为次注,所以才从原来的九卷扩展为二十四卷,从而成了如今流行的《黄帝内经素问》。此外还有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十二卷刊本和明代正统年间所刊五十卷《道藏》本,但其内容、篇目次第并无变动,一如王冰旧作。


《灵枢》最早称《针经》。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就有“先立《针经》”之语,后来又称为《九卷》,晋皇甫谧复又称之为《针经》,再后又有《九虚》、《九灵》、《黄帝针经》等名。《灵枢》一名,始见于王冰《素问》序及王冰的《素问》注语中。王冰在注《素问》时,曾两次引用“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这句话,在《三部九候论》中引用时称“《灵枢》曰”,在《调经论》中引用时又称“《针经》曰”,可知《灵枢》即《针经》。但《灵枢》在隋唐以后亡佚。宋代林亿、高保衡等人校正医书时也因其残缺过甚而欲校不能。南宋史崧所献的《灵枢经》二十四卷本,虽与王冰所引之《灵枢》及王唯一所引之《灵枢》在内容上均有所不同,但毕竟是存世的唯一版本。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卷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九年顧從德刻本

选读:

1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清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约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资料下载:

黄帝内经素问 人民卫生出版社辑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http://www.byscrj.com/jmm/others406.rar)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顾从德本) 四部丛刊子部(http://www.byscrj.com/jmm/others463.rar)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明嘉靖二十九年顾从德刻本(http://www.byscrj.com/jmm/others784.rar)

黄帝内经素问 金刻本(http://www.byscrj.com/jmm/others626.rar)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王冰注 林亿校正(http://www.byscrj.com/jmm/others785.rar)

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 元至元五年胡氏古林书堂刻本(http://www.byscrj.com/jmm/others840.rar)

新刊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 元读书堂刻本(http://www.byscrj.com/jmm/others842.rar)




声明

1.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古人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3.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