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成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72.51亿元票房成为全球首部突破10亿美元大关的华语电影。电影引发文化现象,促进文旅融合,展现出强大的产业潜力。四川利用神话传说和影视工业优势,推动影旅融合战略,将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情感共鸣点,实现流量转化为文旅市场增量。四川正构建更具在地性的文旅融合生态链,推动影视产业上下游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首部突破10亿美元的华语电影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72.51亿元的综合票房成为全球影史上首部突破10亿美元大关的华语电影,展现了强大的产业潜力。
关键观点2: 电影引发文化现象,促进文旅融合
电影热映带动粉丝打卡可可豆动画,与哪吒相关的话题频上热搜。电影中的文化元素如三星堆青铜神树、金沙太阳神鸟等被重构为视觉奇观,太乙真人的‘川普’口音与火锅场景的植入将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情感共鸣点。成都文旅集团布局‘影旅融合’战略,通过电视剧《白色橄榄树》等作品将文化流量转化为产业动能。
关键观点3: 四川擅长将神话传说转化为可体验的故事场景
四川拥有丰富的神话传说资源,通过影视作品将这些神话传说转化为可体验的故事场景,如电视剧《哪吒2》中的三星堆青铜面具、金沙太阳神鸟等元素。同时,四川的山水也是神话的孕育地,为影视剧作提供了丰富的拍摄场地。
关键观点4: 影视赋能城市,流量转化为文旅市场增量
影视作品的成功带动了旅游市场的繁荣,流量转化为文旅市场的增量。例如,《黑神话·悟空》游戏激活了山西文旅市场,四川也正构建更具在地性的文旅融合生态链,通过影视作品的推广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正文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
“成都造”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以72.51亿元票房(综合票房,含预售),成为全球影史上首部突破10亿美元大关的华语电影,再揽下一个“第一”头衔。
电影热映的同时,不仅每天都有粉丝打卡可可豆动画,与哪吒相关的话题频上热搜。当太乙真人的川普口音与三星堆青铜面具同框,当火锅沸腾的烟火气与神话传说的奇幻叙事交织,以文化为驱力,以影视为载体,文旅融合迸发出强大的产业潜力。
谈及影旅融合,成都乃至四川拥有充沛的“神话富矿”与“影视工业”本底。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三星堆青铜神树、金沙太阳神鸟等元素被重构为视觉奇观,而太乙真人的“川普”口音与火锅场景的植入,则将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情感共鸣点。
更深层的成功逻辑在于,四川擅长将“神话传说”转化为“可体验的故事场景”。
2025年春节,电影《哪吒2》引爆票房的同时,成都文旅集团布局“影旅融合”战略也迎来爆发:
其策划出品的电视剧《白色橄榄树》凭借精良制作和四川人文风景,开播即创爱奇艺热度亚军,新媒体话题量超百亿。
剧中取景地乐山沙湾红房子影视基地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单日游客量达7200人次,超此前五天总和。都江堰的“分水鱼嘴”水利工程,在游客眼中不再仅是古代科技奇迹,更凭着李冰父子镇水神兽的传说,成为“神话+历史”的双重打卡地。
四川4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质运动与人类想象共同展开神话“叙事”,从三星堆青铜面具上凝固的神秘微笑,到《华阳国志》记载的鱼凫化仙,再到被尊称为“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的四川学者袁珂先生著下《校注》;从白素贞在青城山巅吞吐月华,到孙悟空翻越峨眉金顶的筋斗云……四川的山水是神话的孕育地,亦是影视剧作的大影棚。
86版《西游记》在九寨沟珍珠滩瀑布取景时,湍流撞击钙化滩形成的七彩虹霓,让水帘洞的仙境传说有了实体注脚,都江堰离堆公园内1400年的张松银杏,其盘根错节的形态被剧组幻化为五庄观的人参果树;峨眉山清音阁的双桥清音,则被“白蛇传”相关影视作品用作白素贞与青蛇结缘的声景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