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项研究是在低收入、除了粮食之外其它食材很少、营养不良、中高体力活动的人群中做的
,其中的结果不一定适合应用于生活富裕、粮食以外其它类型食品丰富、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量小的人群。
2.
这项研究中所使用的中国受访者膳食调查数据,和我国目前大多数国民的实际饮食状况差异巨大
,更接近于我国80年代的整体饮食状况,对多数人饮食健康的指导作用有限。
3.
这项研究提示,富含脂肪的天然食物,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脂肪摄入量并不是越低越好。
如果我们每天只吃精白淀粉主食,不吃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天然食物(如鱼肉蛋奶、大豆和坚果),那么这种所谓的「清淡」是不利于健康长寿的。
4. 这项研究结果提示,
在中高体力活动强度的前提下,饱和脂肪并不可怕,过少的饱和脂肪反而不利于降低各种原因的死亡率,甚至会增加中风的危险
。但并不能证明在已经摄入充足脂肪的情况下,再用饱和脂肪替代淀粉类主食,能够得到同样的好处。
5. 虽然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60%以上)不利于长寿,但按照这项研究的结果,体力活动较多的人群摄入过低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45%),并不比目前我国营养界所提倡的50%~60%更有利于预防各种原因的早逝。
6. 这项调查
没有区分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没有考虑到碳水化合物的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不能证明吃较大比例的全谷杂粮也会带来较高的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
7. 在本文中,就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而言,饱和脂肪的供能比在8%~18%之间影响很小,但最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却是4%,这提示我们,如果本文结果正确,那么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言,吃大量的炒菜油(我国绝大部分烹调油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并不是一个有利的做法。
8. 按照这篇文章的结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推荐的主食数量和膳食脂肪数量,都在合理范围当中
。按全国平均值来看,我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无需继续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数量也无需继续降低。
9. 这个研究
不能证明「不吃碳水化合物更长寿」
,没有给低碳饮食和生酮饮食提供证据,也不能成为放心吃高脂肪点心零食和油炸食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