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平常“双11”,更多含金量 | 新京报快评 ·  昨天  
政事堂2019  ·  一餐五常米,混忘酒肉香 ·  3 天前  
政事堂2019  ·  等一年了,终于吃上这一口儿 ·  4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花式散班味,总有你中意丨睡前聊一会儿 ·  5 天前  
后沙月光  ·  特朗普刚当选,德国政坛就大地震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大年初七撕春联,规范市容也宜兼顾风俗民情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19-02-14 14:38

正文

规范市容和尊重民俗,其实并不相互违背。


呼和浩特城管大年初七沿街撕对联。


文 | 熊志


继“呼和浩特市区主干道禁贴春联”一事发生后,近日,该市城管在大年初七沿街撕对联再度引发网友热议。对此,呼和浩特市城管部门13日答复称:“所撕对联属于刮风破损的对联,影响市容,并非专意撕对联。”


▲@呼和浩特城管对事件的回应。


城管上街撕春联的做法,呼和浩特市并不是特例。此前陕西渭南市按照“春联属于乱贴乱画”的标准撕春联,一度引发广泛讨论。而去年山东济宁城管开展“春联福字整治活动”,也引发不小的舆论反弹。


春节贴春联是流传久远的习俗,而且中国历来有“不出十五都是年”的传统,呼和浩特在大年初七就开始撕春联,难免会遭致不尊重民俗的批评----哪怕撕的是破损春联。


更何况,在春节前夕,“主干道禁贴春联”的规定下达后,反对声音已相当强烈,在此前提下更得避免工作手段失当。

    

为了规范市容,各个城市基本都会对主干道的临街商铺,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其初衷是创造更美观易居的城市环境。呼和浩特城管提到,使用不易清理的黏合剂,或者张贴在已完成街景整治改造的建筑物外立面,这些也的确可能破坏市容整洁,提升卫生治理成本。


但春联象征的民俗,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有传统特色的市容市貌。禁止贴春联,或者大年初七开撕,反而会让城市显得缺少年味和人情味。


即便不规范的张贴,以及刮风导致的破损,的确有碍观瞻,春节期间的市容管理,也完全可以采用一些兼顾风俗人情的替代办法。比如,规定一定的张贴时限,让商户自行撕毁。这样还能省去城管挨家挨户清理的成本,实现城管和市民对市容的共管共治。


规范市容和尊重民俗,其实并不相互违背。事实上呼和浩特城管的操作,所引发的系列误解,如果在操作过程中能足够重视民意,注重沟通技巧,其实都能避免。


比如按官方说法,春节前的要求,并非是禁止在主干道贴春联,而只是不能张贴在墙面、立柱等已完成整治改造的地方。但在传播过程中,外界误以为是一刀切禁止张贴。如果城管在此过程中能充分沟通和告知,相信民众和舆论都能理解。


大年初七撕春联,同样遭致了广泛批评。城管方面表示,只是清理刮风破损部分,但这层执法信息在被舆论质疑前,应该也没有与民众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春节前经历一波舆情后,这种操作自然会让外界误以为当地城管和舆论杠上了--先表面服软,后期再统一撕毁。


如果从具体的回应态度来看,涉事部门已经算相当及时和诚恳了。只是它仍然属于执法形象的一种事后救济,眼下外界对撕春联的误解误读,造成的伤害已经发生。而且,质疑的矛头很容易脱靶,从工作方法失当,滑向对于权力审美的怀疑,地方形象受损,得不偿失。


城管执法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市容市貌的一部分,初衷虽好,也该注意方法方式。鉴于此,此次撕春联风波的教训,更应成为城市治理的镜鉴。


熊志(媒体人)


编辑:陈静   实习生:李文隽  校对:王心


推荐阅读:

“生三孩未交抚养费”,能否不急着冻结存款 |新京报快评

用“讯问合法性核查”,堵住刑讯逼供的口子| 新京报快评

吃面包致癌,是无稽之谈| 新京报专栏

工读学校招生难,源于模糊了“教育”和“司法”|新京报专栏

从“象征落后”到“春节法定” ,国外为何越来越讲究“过年”| 新京报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