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像抓酒驾那样打假”的呼吁越发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微博上提出“要像抓酒驾一样打假”,引发各界关注。
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专门对此进行了回应。据3月14日出版的《成都商报》报道,李少平表示,制假售假是全社会的公害,这几年在加大力度打击。但是,制假售假的治理涉及到整个社会,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需要共同发力”。
全国人大代表、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
李少平告诉记者,这几年从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中,都不断在加大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加大对制假售假的打击力度。中央对此也高度重视。比如说食品卫生,中央专门成立了部级协调联络机制,因为这涉及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各方面要形成协调和系统的打击力度。李少平说,制假售假的个例依然存在、没有根绝,但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
不过,“不法分子只要有利,他就要千方百计抓各种漏洞,钻各种空子。”李少平告诉记者,如今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较过去高多了,但在市场经济中制假售假会表现在各个领域和环节。“比如前一段时间是假豆芽,隔两天又是其他的,你治理了这个,他又变换形式了。”
李少平说,关键是怎么形成治理体系和制度,不断加大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静还在3月12日向媒体表示:人民群众对打假入刑呼声很高,需要全国人大通过立法方式加以修改。
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静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食药局局长柯俊在两会期间则建议将掺假造假行为直接入刑,并防止对制售假犯罪分子以罚代刑、有罪不究、降格处理。
回顾并比较酒驾入刑过程后李静认为:酒驾是否入刑是经过科学论证的。从目前假冒伪劣的实际危害来看,人民群众打假入刑的呼声很高,甚至比治理酒驾的呼声更高,因此更需要立法程序论证之后再予以确定。
李静分析说:从司法角度,只能是依照现行的法律,在现行法律的范围内来量刑,不可能超越,即便这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再大但是也只能在目前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量刑。如果确实需要,需全国人大通过立法的方式加以修改。
目前,《刑法》中对制假售假者的立案标准为售假金额必须达到5万以上,对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立案标注的售假金额必须达到10万以上。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柯俊提出“将掺假造假行为直接入刑”。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蔡学恩代表也建议:参照国外治假经验,提高违法成本,可将部分违法行为由行政处罚上升为刑事处罚,轻罪上升为重罪,加大处罚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柯俊
柯俊表示,刑法对制售假犯罪分子惩处起算门槛太低。且目前大多数是对企业的处罚,极少涉及犯法行为人,这导致行为人铤而走险、屡次作案。柯俊建议,推进行政处罚到一般行为人、自然人,明确行政处罚自然人的范围,使用条件和操作程序,倒逼企业法定代表人落实主体责任,质量监管人员的监督责任,以促进行业自律。
同时柯俊建议,尽快完善“行刑衔接”的机制,及时将行政执法中查办的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防止以罚代刑、有罪不究、降格处理现象发生。
自马云在微博发文呼吁“像抓酒驾那样打假”以来,舆论正高度关注制售假案刑罚不足、犯罪成本过低、对犯罪分子震慑不够,导致制假公开化产业化的问题。
两会期间,行政执法机关已率先对此做出回应。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公开点赞马云,并提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惩戒力度。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张鸣起也于近日表示:随着社会关注度的发展,“不排除对执法检查计划进行调整的可能”。企业界、法学界、执法司法立法机关正在取得共识,严刑治假时代或将由今年两会期间的热议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