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设计联
只做对设计师有用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Duncan艺术菌  ·  Georgina ... ·  昨天  
Duncan艺术菌  ·  Georgina ... ·  昨天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日 ·  昨天  
ZaomeDesign  ·  人在上面跑,鸡在下面飞 ·  昨天  
优秀网页设计  ·  被Deepseek逼到墙角?ChatGPT搜 ... ·  4 天前  
庞门正道  ·  他把战斗民族的细腻,全都体现出来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设计联

所有人最害怕的地方,却有最美的建筑

设计联  · 公众号  · 设计  · 2020-01-17 17:55

正文


这是设计联的第2583期分享





你一定猜不到这些设计居然是?







亚洲国家普遍对死亡话题都比较敏感,火葬场、墓地、殡仪馆等跟死亡有关的建筑无一不是庄严肃穆的,弥漫着一种禁忌、沉重的氛围。


国外设计师则对火葬场设计有着不一样的理解,火葬是送走逝者的最后一步,火葬场为死亡筑起灵魂升华的空间,通过建筑表达对死亡的敬畏,或许能让人重新思考生死告别的意义。

下面这些让人闭嘴惊艳的设计,如果不说,你甚至猜不到,他们竟然是火葬场!









01.

Zorgvlied火葬场

地点: 荷兰,阿姆斯特丹

设计: GROUP A


“亲属甚至可以亲自将遗体送入火葬炉”




这座被春意盎然的植物围绕,看起来像是某度假村入口的建筑是个名副其实的火葬场,即 火葬炉 本体,位于历史悠久的阿姆斯特丹 Zorgvlied 公墓旁。


建筑师为了让遗体进入火葬炉之前,遗属可以尽可能多地陪伴在逝者身边,于是重新设计了火葬场的结构。 将火葬场与葬礼会场分开 ,火葬场成为一座独立的建筑,包括一个火葬炉和一个遗体处理间。


与一般的火葬场不同, Zorgvlied 火葬炉的开口与外界直接相连 ,玻璃马赛克墙面将火葬场的公共区域和技术区域分开,遗属可以目送棺材进入火葬炉,甚至可以选择是否亲自将其送入,鼓励人们 以自己的方式参与 到遗体送别之中。


整个建筑由石头堆砌的基础和一个轻盈的帐篷式结构组成,最上方开口由玻璃天窗覆盖。

16米高的帐篷式结构根据阳光的强弱和基地位置而设计为旋转形式,同时也是一种隐喻,顺着建筑的垂直结构缓缓上升,逝者的灵魂也仿佛沿建筑向上升华。




02.

鲍姆舒伦韦格火葬场,Baumschulenweg

地点: 德国,柏林

设计: Shultes Frank Architeckten


“死亡既是一种解放也是一种必要结局”




和我们忌讳谈死亡相反,德国人很重视且从小就会对孩子进行 死亡教育 ,各机构建筑举行开放日活动的时候,火葬场、殡仪馆、墓地等地方的参观名额常常是最早被占满的,这样的文化下,火葬场的设计也受到重视。

鲍姆舒伦韦格火葬场位于柏林东南近郊,落地建成立刻引起了关注,毕竟怎么看都不会让人想到这竟然是一个火葬场。从外面看整栋建筑由灰色的混凝土和蓝色百叶窗构成,试图传达一种冷静沉着的氛围。


进入建筑内部,在巨大的空间里,无规则地排列着让人震撼的石柱,柱顶透漏的阳光像是往上就能通往神的空间。而石柱的目的是为了 隔开空间 ,使人不能一眼就看到几个仪式举行的大厅,让亲属们有足够私密的空间悼念。


举办仪式的大厅有三个(两个可容纳50人,一个可容纳 250 人),面对的是一整片的玻璃幕墙,阳光透过幕墙后湖蓝色的百叶窗洒进来,身处蓝色的氛围好像被一个水底世界包围,让人感到平和宁静,百叶窗的设计也保证了光线充足而不刺眼晕眩。


建筑师以马格里布清真寺 为灵感构建了这个火葬场,也直言 人们过世而亲友不能释怀,建筑并不能改变这一点,但是建筑能提供一个安息的场所和一个沉默的空间。


03.

荷兰殡仪馆

地点: 荷兰

设计: Hofman Dujardin



“与肉体和灵魂告别,需要仪式感”




荷兰一个现代化殡仪馆试图通过新 殡葬 中心的设计重新思考 我们告别的方式 该设计将棺木放置在中心,将追悼会的顺序转化为三个时刻:朋友和家人的团聚、 正式的追悼会和社交场合。


在第一个空间,逝者的亲人、好友被一面 多媒体回忆墙 包围,屏幕上的照片和视频回顾着他们与逝者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刻,创造了一个“崇高的、共享的集体重温故事”,纪念逝者的一生。


第二个是用来举办真正的纪念仪式的房间,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创造了一个私密的空间,两堵向内弯曲的墙壁形成通往棺材的中央通道,天花的两道藏光引领方向。

再向前,是一个豁然开朗的空间,全景式窗户展现广阔的自然风景,这意味着人们 回归自然,结束生命的循环。


仪式完成后,亲友会来到第三个空间,温暖的木色墙壁和地板营造出温暖舒适的氛围,提供亲密交流的机会。


Hofman dujardin 工作室的创始合伙人 BarbaraDujardin 解释说 :“我们与所爱之人告别的方式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决定。我们希望葬仪中心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也为每个人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 即使是生命中的悲伤时刻,也应当是美丽的



04.

卡塔赫纳太平间

地点: 西班牙,帕尔马

设计: Martín Lejarraga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邻居是停尸间”



建筑位于城郊工业区,建筑师构建了一个纯白极简的场所,极具现代气息的风格,即使说是时装店铺也会有人相信。不过谁又能想到这座建筑看起来孤冷清高的原因竟然是 预算不足


建筑师分享了设计这个太平间时他遇到的几个难题:
一,没有人愿意住在一个停尸间的附近。所以最终选择了城郊的工业园区,地理位置方便,有停车场,有绿化,建筑师还另外增加了柏树的种植,增加土地价值。


二,工业园区的建筑都大同小异。为了区分周围的工业建筑,建造了这个既有工业气质又独特的纯白建筑。

三,项目预算有限。所以建筑师只保留最单纯的功能,通过白色和自然光在不同角度的变化形成丰富空间,减少材料带来的限制。


四,家居设计也得由建筑师完成。最终建筑师只用松木板,设计出能够根据功能组合使用的家具,包括十字架、圣餐桌、讲台和长凳,倒是营造了一种统一神圣的感觉。

五,要让人从远处就能识别出来。于是建筑师把标志大大地放在顶部,这是最直接又省钱的识别方法。


05.

Vestfold火葬场

地点: 挪威,桑讷菲尤尔

设计: Pushak


“火葬场应是有尊严的空间”




这个火葬场旨在满足 火葬的功能 情感需求 ,为死者、亲属以及火葬场的员工创造有尊严的、良好的、具有透明度的空间。

不过由于其靠近高速公路,噪声大,要保持火葬场的清静,需要平衡选址的位置。建筑师 沿公路旁的森林边界位置形成了一个室外空间,不受噪声和高速公路车流的影响。更远的靠近森林的地方为亲属提供了宁静的室内环境。


布局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反映了火葬场的不同功能,分别是亲属室,职员室和火葬室,火葬场中的每个房间都是公众可进入的, 火葬室也具有跟公众场合同等高的环境品质 ,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这个场所的所有人,包括死者、亲属和工作人员都需要得到一个 有尊严的空间 ,所以不管是哪个部分,设计师都尽可能地营造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冷冰冰的氛围,木色的桌椅,暖调的灯光,晚上看到就像一座温暖的林中小屋。


06.

巴塞尔火葬场

地点: 瑞士,里恩

设计: ArchitekturbüroGarrigues Maurer


“火葬场成市中心公园的景观”




瑞士最大的公墓位于巴塞尔市中心附近,与德国接壤,紧靠莱茵河,被模棱两可地放在边界上,是一个哀悼的地方,同时又是一个精心种植的花园。


火葬场需要沿着公墓主要小道进去,进入一个封闭的庭院,庭院提供了一个私密的半公共空间,只有相应的送葬者才能使用。


火葬场 2017 年年中完成, 延续了历史悠久的公墓的原有风格,布局和建筑物由笔直而古典的几何塑造而成,是一幢 混凝土和砖墙 结构的建筑。


混凝土是粗糙的工业产品,砖是手工制作和手工铺设的材料。后者围绕建筑物延伸, 通过镂空的结构,光线和空气可以透进来,从而定义了同时具有 封闭和开放 特质的空间,为冰冷的混凝土加入丰富的情感,也使难以被接受的火葬场更好地融入环境,最后成了市中心公园的景观。



07.

亚眠火葬场,AMIENS

地点: 法国,亚眠

设计: Plan 01


“建筑需要庄重而舒缓”




在法国,由于习俗和传统的变化,火葬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对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