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
20
日,
Vinci
智能头机在北京举办了
A
轮融资发布会,公司获得了由天奇阿米巴创投领投的数千万元
A
轮融资。创始人朱大卫宣布,近期
Vinci 1.5
版头机将在国内发布上市,另外两款正在研发的“黑科技产品”也有望于今年面世。
Vinci
智能头机在
2015
年
10
月刚发布的时候,褒贬不一。有不少人认为,这个设计精巧的智能设备缺乏应用场景,而骨子里内敛含蓄的中国人,能够鼓起勇气将其戴在头上出门的人也应该也不会多见。关键还在于其功能,仅是提供音乐播放,受众面偏窄,必要条件是,喜欢听音乐的人也得能适应这种习惯,还得能买得起,更要戴得出去,反正当时的大部分结论是,
Vinci
智能头机前景一般。
距离
Vinci
智能头机发布已过去一年多了,期间智能硬件产业遭遇了从高潮跌落低谷的惨状,偶然的机会发现
Vinci
这家企业还在,而且似乎还过得不错。
Vinci
不但获得了
A
轮几千万元的融资,还在前几天的美国
NFL
超级碗盛会上,以唯一中国合作伙伴的身份亮相这一盛会,橄榄球联盟冠军赛的参战队员们还在比赛间歇体验了这款产品,并流出了佩戴产品的图片。
超级碗是全美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每年观看人数上亿,广告、门票和衍生品总价值加在一起约为
6.3
亿美元,超过了奥运会开幕式和中国春晚。超级碗当天,光薯条消费就会超过
1100
万磅,油炸鸡翅更是要卖出
12.5
亿个,光是与超级碗有关的食物消费就是一天两亿美元。超级碗的
30
秒广告更是商家必争之地,去年被哥伦比亚电视拿下,今年是福克斯电视,
500
万美元的价格虽然是天文数字,但还是被业界普遍认为非常超值。
超级碗在耳机方面的合作伙伴,之前曾有
bose
和
beats
,歌星在演唱时佩戴的耳机,往往会给品牌带来去巨大的关注效应。而今年成为合作伙伴的
Vinci
智能头机,被主办方认为是一款炫酷的智能装备提供给球员们使用,获得了相当多的露出机会。令人称奇的是
Vinci
方面竟然并没有为此付出一分钱,相比那些花大价钱买下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广告的中国企业,这也算是中国品牌产品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完美亮相了,效果好而且超值。
从国内发布到杀向国际,
Vinci
智能头机这一年多以来必然走过了一条非同寻常的路。一些人坚持认为这产品没大用,但
Vinci
自己却坚持认为这产品有存在价值,国内不行就去国外发展,目前看来其在美国的情况大体不差,超级碗主办方不收一分钱给了
Vinci
展示和体验的机会,体验了产品的橄榄球队员们对此评价也还不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款产品到底有无发展前途,也许可以换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
几十年前
Walkman
出现的时候,在腰间别个盒子,耳朵里塞个耳机,耳机线连在盒子上招摇过市,似乎并不会被认为傻反而还会被认为很酷,为什么现在戴个智能头机就会被认为傻呢?现在的智能设备太多了,具备相同功能的设备也多,例如很多人认为智能手机连个耳机线也能在地铁里听音乐,我何必去专门买个头机听呢。但要搞清楚的是,智能手机的功能繁多,听音乐只是其中一小项,而且手机在音质和音乐表现方面毕竟不是那么专业,听音乐这个垂直超细分的需求毕竟还是存在的,
Vinci
智能头机填补的就是这个空白。
不过
Vinci
智能头机的定位并不是专业的听歌设备,而是时尚智能设备,他们希望这是一款可以让用户摆脱手机进行独立只能听歌的设备,内置了
GPS
和传感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运动情况和心情数据为你推荐歌曲,用户还可以用手势和语音与设备进行交互。当然了,头机侧面的那块触摸屏看上去也是很炫的,装饰效果很强,你听歌的同时周围的人可以看到你在听什么歌,这个回头率,还是很多年轻一族比较感兴趣的。
这款设备在当下的中国消费环境中,怎么看都显得理念上有些超前。首先真正喜欢听歌的人不多,地铁里很多戴着耳机在听的人,听的未必就是音乐,也许是郭德纲相声。而在现代音乐的发源地美国,情况就不一样了,这里具备音乐作品的成熟消费环境,炫酷的播放设备是年轻人心向往之而且愿意追随的,这也是为何
Vinci
智能头机在美国的发展看上去与在中国有天壤之别的原因。
Vinci
在
2016
年
12
月
23
日于
Kickstarter
上完成了一次众筹,获得了
4885
位支持者共计
987384
美金的筹资额,以一匹黑马的姿态出现在美国市场。
作为一个近乎于墙内开花墙外香故事的主角,
Vinci
智能头机当初的坚持也许是对的,超细分需求做起来不容易,但坚持做下去结果一定不错。只要肯定中国音乐市场每年还在以几何数的速度高速成长,只要肯定会有大批用户每天几小时都离不开音乐,
Vinci
智能头机就有生存和发展空间。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那些分散的用户群体聚合起来,重塑他们听音乐的习惯,而走时尚路线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这也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