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如何运用心理学更好地认识自己,让生活更美好
?
韩
焱
:
津巴多教授的书里面讲到了很多跟人性有关的东西,他一生的研究都是围绕着我们怎么样去改善我们的人性,怎么样认识自己,然后让社会变得更美好。那
你们觉得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能帮我们有更好的自我觉察
?
津巴多教授:
今年的8月15日将是斯坦福监狱实验的五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实验当中,我们看到在特定的环境下,好人是如何变坏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然后在我们自有角色中对这个世界做一些善的事情、好的事情。比如帮助他人获得成功,帮助他人有更好的生活。
童慧琦教授:
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学家,在我的临床工作里边,一方面能看到环境对人性的影响,而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人的潜力,我相信
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带来非常巨大的变化。
当我们陷入到一种巨大的无助的时候,如果大部分人都想到,我们是构成整体的一份子,而不是一个个体,我们就可以主动带来或者制造一些不同。
彭凯平教授:
在《路西法效应》里面,津巴多教授提出来“十步方法
”
可以做一个自我检测,我觉得不一定要走十步,我觉得三步就可以带来比较明确的自我认知。
第一步,要明确自己的道德底线。
每个人的底线是不太一样的,当你发现这个环境的影响超越你的可容忍的底线时,你就要试图抵御这样的环境影响;
第二步,一定要了解潜在的影响。
我们在生活中间有很多影响我们的外在因素,你可以想一想从今天早上起床到现在为止,有多少人有多少事儿曾经改变了你的行为倾向,比如说你想睡懒觉,但你的闹钟非要把你弄醒,那就影响了你,对吧?这指的是外在影响。在社会生活中越是能够了解这种影响存在的人越聪明,我们不是要去反抗,而是要清楚这些影响因素是什么;
第三步,要有同伴的提醒。
人不是完全靠个人生活学习的,听有知识的人、聪明的人给我们的提醒,其实是很重要的。
2.
如何利用心理学,缓解后疫情时代的焦虑?
韩焱:
前两天看到有人说疫情带来的影响大概还有7.4年,所以这次疫情带来的影响将会是长期的。疫情后,大家变得特别焦虑,负面情绪也增多了,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去缓解后疫情时代的焦虑?
彭凯平教授:
联合国有一个新概念,叫作新冠一代。后疫情时代,我个人认为做三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一定要加强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我们以前经常讲事情却很少讲感情,但其实感情才是我们的天性,所以在家里头有更多时间的时候,我们要进行倾诉,沟通交流,少谈学习成绩,多谈情感分享。这个社会太强调成功,但我们一定要明白,让自己活得好是最重要的,让别人羡慕你是不重要的。
第二,我们的社会要进行一些文化的改造,我把它叫作心文化运动,这个“心”不是新旧的“新”而是心理的“心”。
为了
强国富民,一百多年来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我们忘掉了心理建设的工作,所以说要多教心理学、多读心理学、多买心理学的书、多上心理学的课、多听心理学的讲座,少去关心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去帮助身边的人,帮助周围的人,帮助家里的人,这是我觉得特别重要的。
第三,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人类的合作精神,
这种合作发生在我们的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人类几千年的进化,保留下来的从来不是个人主义,因为单打独斗,我们斗不过那些野兽,我们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胜那些凶猛的野兽。
津巴多教授:
在这段时间里因为不用工作,也不用去学校,你真正的有了在家的时间,为什么不做一些新的事情呢?比方说你可以写诗,写点儿自己的故事,或者是玩一些新的游戏。然后我想对中国的家长,尤其是中国的妈妈们说,你们千万不要在学业上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在美国,很多学校,包括斯坦福大学,我都能听到很多中国的孩子说,家长给了他们太大的压力。家长们一定要在学业上给孩子减负,多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多去考虑他们是不是快乐,是不是感到幸福,让他们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有一个很好的健康状态。
3.
后疫情时代,怎样才能利用心理学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韩焱:
疫情之后带来了什么更多的问题,也讲到了说我们怎么能更好地去应对这样的一些问题,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心理特质更好的领导者,
希望大家能给领导者一些建议,在当下这个时代里,怎么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领导力?
彭凯平教授:
我觉得后疫情时代的领导才华的关键是,一定要把人的良知挖掘出来。现在的领导要培养四种特别重要的良知,也就是后疫情时代的领导才华。
第一,同理心。
一定要了解别人的感情、感觉和感受,领导是要造福于人民,要造福于他人,这种同理心特别重要。
第二,戒律之心。
领导有无限的权利,所以他有无限的责任,这个责任指懂得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第三,一定要有道德,也就是王阳明先生说的良知。
权力大的人一定不能作恶,因为你太容易作恶了,所以这种道德自信的修炼很重要。
第四,要智慧。
智慧是什么?它不是智商,智慧其实就是能够倾听不同的意见,了解不同的信息,保持一种全局观,历史观,大局观。我个人觉得无论你是管企业,还是管家庭,是管学校,还是管一个城市,其实都需要这样一种拥有良知的领导才华。
4.
《津巴多口述史》最想传递给大众什么?
韩焱:
我还想问一下津巴多教授,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开始做口述史,或者说,通过《津巴多口述史》,您最想向大家传递什么?
津巴多教授:
这个书一开始并不是我的主意,是因为斯坦福大学历史学会有这样一个传统,他们每年都会找一位教授,进行一系列的采访。
他们找到我,前后一共花了八个小时,询问我的童年生活、青少年生活、研究生涯……把我的人生分成了不同的时间段,基本上是每20年一个时间段,最后形成了我一生事业的总结。这本书其实并不算是一种传统的写作,而是一场对话,所以
我并不是以一个作者、教育家或者心理学家的身份在写这样一本书,而是跟一个完全不知道我的生活,也不了解我的人,进行了一次对话。
最让我自豪的是,我并不是写了一部学术类的书来教育别人,告诉别人应该做什么,而是展现了一个非常普通的人的人生。
我的出身很不好,在很贫穷的地方成长,又是移民,父母也都没有上过高中,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一步一步地上了高中,上了大学,最后成为教授。我想说的是:其实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能量让别人过得更好,比如说你跟别人握手,你能记得住别人的名字,你对别人的赞赏,类似这样,每一天你都可以做一些特别细小的事情来让你身边的人感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