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图药讯
商图药讯是国内领先的线上生命科学资讯平台,致力于分享最有价值的前瞻研究、法规政策与行业资讯,洞悉产业生态。整合创新资源、倾听技术之声,通过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打造前沿科技、创新产品及服务模式的展示窗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特新闻  ·  时隔3年,周杰伦要发新专辑了 ·  13 小时前  
读特新闻  ·  时隔3年,周杰伦要发新专辑了 ·  13 小时前  
八桂教育  ·  寒假多场景近视防控20问答 ·  昨天  
八桂教育  ·  寒假多场景近视防控20问答 ·  昨天  
安徽交通广播  ·  一个简单动作,调节免疫力!躺着就能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图药讯

【IGC2024 9月7日精彩演讲摘要】基因治疗创新与CMC专场

商图药讯  · 公众号  ·  · 2024-09-09 19:30

正文

专场I 基因治疗创新与CMC专场
IGC

9月7日, IGC 第八届免疫基因及细胞治疗大会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圆满闭幕!

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CGT活动之一,今年IGC大会特设 12+ 场深度细分论坛, 28大 精彩专题,集结 170+ IO/GCT领域科研学者/KOL、企业领路人等专家讲者,两天活动共计吸引 3000+人次 的专业精英听众出席。


基因治疗创新与CMC专场现场纪要



话题:DMD AAV相关的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

嘉宾:吴士文(张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教授












张淑 主任指出已批准的DMD药物很多,但效果有限。目前基因治疗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主要集中在免疫反应,递送与跳跃效率等方面。目前基因治疗药物上市及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存在一些可能的原因,比如敏感终点指标的选择、入组人群的严格选择、研究人群的严格管理、上市后DMD药物卫生经济学的挑战。 主任针对当前问题提出了技术解决方法及疾病管理解决方法的一些意见。其中技术解决方法上,提高AAV肌肉感染特异性,降低全身免疫反应,是AAV载体工具改造的追求目标。未来重要的临床前开发集中在优化递送和基因编辑策略来提高整体编辑效率和增加预期的基因修饰比例,减轻免疫反应等。 主任还介绍了神经肌肉疾病管理的相关范例,表示DMD AAV相关药物的前景良好。



话题:RNA剪接重写编辑在临床中潜在应用

嘉宾:朱钧,上海茵创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钧博士介绍了SMaRT功能修复及SPARCC功能重置的RNA剪接重写编辑技术,提出重写编辑药物开发有缺乏高效筛选手段、无高通量实验数据、缺乏药物分子评价手段等核心瓶颈,对此朱钧老师从药物分子高通量筛选、药物性能精准分子评价、药物分子迭代与优化提出了解决方案。RNA重写编辑药物开发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临床应用场景,功能修复方面治疗罕见病,功能重置方面治疗慢性疾病、肿瘤、感染等常见病。朱钧博士以雷特综合征的治疗为例,将RNA重写编辑与RNA单碱基编辑、tRNA治疗基因替代疗法、X染色体重激活等治疗方案进行了MOA对比,提出其精准时空调控、无过表达风险、毒副作用低等优势。后续平台将从构建人源化MeCP2突变小鼠模型、RNA高级结构分析和密码子优化、SMaRT体内分子重构等方面规划研发。



话题:基于新型基因开关技术的心脏再生疗法

嘉宾:郭宇轩,北京大学,研究员











郭教授认为目前基因治疗缺乏有效的调整表达时间和表达量的方法,传统基因表达调控技术不兼容AAV基因治疗,对此郭教授团队以“针对心血管基因治疗开发新型基因调控技术”为研究目标,用FDA批准的小分子作为基因开关诱导剂,从心血管系统中衍生出基因开关核酸元件,用基因开关实现心血管疾病First-in-class疗法。郭教授介绍,基因表达调控技术从Tet-ON发展到DreAM,DreAM以RNA剪接-蛋白翻译为底层原理,将FDA批准的小分子小型模块化元件作为核心组分,具有简洁易用、副作用小、DNA治疗载体通用等优点。接着郭教授指出了潜在的新型AAV基因治疗思路,时间控制上从长期调控到口服小分子调控;表达含量上,由AAV剂量控制到AAV剂量控制+口服小分子调控。郭教授最后介绍了First-in-class心脏再生疗法,将传统上不可能的心脏AAV疗法通过NDreAM实现,基于AAV-DreAM技术的YAP可控激活载体,通过YAP瞬时激活建立心肌去分化-增殖-再分化循环,用DreAM控制的YAP瞬时激活介导心肌修复,并避免心肌过度肥厚和动物死亡,实现了技术突破。



话题:建立AAV基因治疗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检定方法-思考与实践

嘉宾:曲光,苏州诺洁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OO











曲老师从rAAV基因治疗及其发展近况、建立rAAV基因治疗产品质量标准体系、rAAV质检概览及方法、热点问题的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介绍。AAV载体以AAV载体及生产平台化为未来发展方向在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产量、产能、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及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挑战。对此曲老师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对相关技术进行提高与突破,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生产,其中去中心化由于其更高的灵活度更是势在必行;QbD方面,指出建立业界标准化的分析方法,深度理解产品及其质量,提高生产稳定性及产品质量;另外还需产品开发阶段及产品相匹配,并基于科学的管理模式,借鉴获批产品经验,促进监管部门与业界互动等。接下来曲老师在建立与产品研发阶段相匹配生产及质量体系方面详细展开。对基于风险控制策略,曲老师介绍了AAV类基因治疗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关键点,主要包括物料控制、过程控制和放行检验。



话题:重组腺相关病毒生产的工艺开发与变更策略

嘉宾:辛鑫,嘉因生物,PD生产高级总监











辛总监从AAV生产系统的选择、瞬时转染系统大规模生产生产流程、HEK293细胞株的选择、质粒设计、细胞转染、上游工艺补料、生物反应器工艺放大策略、亲和层析、rAAV原液和制剂的检测放行、质量评估等方面介绍了重组腺相关病毒生产的工艺开发,其中细胞株的选择直接影响了AAV生产工艺的成功率,质粒设计对于提升AAV工艺表现至关重要,细胞转染是上游控制最重要的工艺步骤,上游工艺补料提升AAV产量和质量,亲和层析是去除工艺过程杂质的重要保障,全面的质量评估是保证AAV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前提。工艺变更的一般流程是变更申请、影响及风险评估、实施计划制定及批准、变更实施及确认、变更申报。辛总监介绍了rAAV产品药学可比性研究的重要考量点,主要是药学可比性研究内容、设置合理的可比性接受标准、设计合适的分析策略及阶段适应的可比性研究策略。



圆桌讨论:基因治疗药物产业化挑战及应对策略

主持人:刘肖,行诚生物市场营销和商务拓展副总裁











陆英明,HuidaGene Therapeutics, Co-founder, CEO, and Head of Medical

曲光,苏州诺洁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OO

陈意雄,凌意生物,CSO,联合创始人

和赛超,神济昌华(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AV CMC平台负责人


刘肖: 对于基因治疗在现在这个阶段,你们的信心指数是多少,以及为 什么?


和赛超: 我是处于一个比较乐观的一个态度。2019年之前中国市场,包括国外市场,其实基本上上市要还非常少的。然后19年之后,尤其是20年之后,国内基本上呈指数增长。基因治疗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对一些传统的手段不能治疗的一些疾病或者一些遗传病来讲,它是非常有优势的。所以现在就是等一个契机,等一个爆发的契机。未来五年我相信上市的药物可能会也是爆发式的一个增长,这是我对基因治疗未来的 看法。


陈意雄: 综合来讲,研发端我觉得是非常有信心的。90分到100分。但最后咱们都是在做研发,我们不管是自己投资的也好,或者拿个融资也好,最终还是要对公司股东、对投资的人要有一个交代。我觉得从整个来说,我觉得是一个谨慎乐观。因为最终需求在那里,所有的需求必然要去满足的,特别是这个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所以有需求的话都是会有人去走的,走的多了,这就有 了路。


刘肖: 从CMC的角度,您怎么看成本问题?生产成本对BioTech重要吗,你怎么去平衡成本和 安全?


和赛超: 现在国产化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包括国家的政策都在支持国产的一些制造商,其实从CNC角度来讲,我觉得公司策略非常关键。从政策和海外成本来说,国产化这条路可行,海外成本非常高,国产化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第二点,卖给国外药企,如果一味追求国产化也不是好的选择。要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是否能够达到他们的要求,即综合评价。我们最终要关注质量,在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去降低成本。陆英明:我觉得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很重要。如果花钱做同样的事情,如何降低剂量,我们发表了相关文章来 辩论。


陈意雄: 成本肯定非常重要,也肯定要去控制,它是其中一个考量,但占比重并不是特别多。对于罕见病,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现在成本很高,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自己在做这个,我们公司在运营推进研发的过程,会发现我们要做大规模的生产或者研发的过程,每一分钱对于公司的运营研发来说都是非常非常有痛感的。这个可能会是一种错觉。我觉得对于患者来说,我们源头上去控制成本。如果是考虑到商业化的场景,我觉得生产成本的因素会比较小,但是对于我们这种BioTech来说这个成本还是非常非常关键 的。


曲光: 成本对于定价的影响我不认为非常关键,当然运营成本无论如何要控制。大家不要把生产成本作为一个药物定价的重要指标。还是这样说,你为病人解决了什么问题,你的市场、你的病人群体,能够承担什么样的一个药物定价。这个大概更加关键。我们中国现在的水平我认为比美国人差不了多少。从社会富裕程度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可以支付这样的一个新药,这个我觉得我是挺有信心的一 个状态。


刘肖:怎么去看变更,什么叫做合理 的变更?


曲光: 对于变更不可避免,主要是城市,时间的问题。自身对于变更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是不要overkill,不要自己把这个定义成非常非常高的水平来执行。跟监管机构沟通,走出科学化管理的路子,借鉴国外的经验。不是反对高标准,但不能无限扩大它。三批次真正是解决稳定性的问题而不是安 全性的问题。


陆英明: 其实我之前也有跟人说过,我确实认为在我们想要改变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改变了。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问题是我们想明白为什么要变更,这点对我来说很 重要。


陈意雄: 对于变更,需要接受这样的情况,一切都需要变化,在变化中发展。保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大原则,做任何变更药在这两点上要有确实有效的数据,我们也在做相应的一些工 作。


和赛超: 发现早期工艺的缺陷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变。尽早去做改变,对于CDE符合检测标准就是可行的。

(嘉宾未确认)



话题:干细胞在溶瘤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嘉宾:刘滨磊(YAN BING),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











YAN BING博士介绍了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HSV2溶瘤病毒OH2注射液,相比oHSV1EE具有诸多优势,取得了显著临床突破,如显著提高CPI治疗失败的黑色素瘤患者OS、取得众多胶质母细胞瘤缓解病例、BS001单药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等。


公司对标志物的研究也走在了前列,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新型癌症治疗方法,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激活免疫系统来发挥作用。然而不同患者对溶瘤病毒的反应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有效的预测标志物来识别哪些患者最有可能从治疗中受益。研究溶瘤病毒疗效预测标志物的目的是优化癌症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对于提高癌症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溶瘤纳米颗粒是重要的静脉给药突破,为全新的(FIC)溶瘤病毒技术路线,提高溶瘤病毒静脉给药的靶向性,干细胞作为载体实现了溶瘤病毒静脉给药。



话题:溶瘤腺病毒产品工艺开发的要点分析

嘉宾:马羚,苏州映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总指出临床试验期间的CMC研究的要求,在临床样品方面,需要及时提供临床试验用样品,保证临床样品质量,保证生产过程可溯;工艺优化方面,需不断进行工艺优化及放大,进行工艺性能的确认及持续的工艺验证。关于QbD,马总强调质量来源于设计,将药品质量控制点进一步前移至工艺研发阶段,根据产品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生产工艺确立CPPs,还降调要以不增加临床受试者安全风险为前提平衡风险与获益。最后介绍了临床试验期间CMC变更评估。目前平台已完成了YH01项目商品化规模的试生产,积极助力YH01临床项目的推进,并期待与业内更多优秀平台协同探索。



话题:慢病毒载体细胞基因治疗-工艺,生产与创新开发

嘉宾:陈勃,中吉智药,GMP总监、生产副总裁











陈勃总监介绍,细胞和基因治疗中,80%挑战集中在安全与有效,还包括患者个体化治疗,以及高标准生产质量和高质量基因递送。接下来介绍了Car-T、NK细胞治疗,HSC基因治疗以及工艺优化方向。慢病毒产生技术、慢病毒转导造血干细胞、慢病毒载体GMP生产、慢病毒质检、慢病毒商业化生产以及临床需求较大的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还讲述了细胞制剂生产与质量控制、生物检测方面的问题。接着提出了细胞治疗潜在突破方向,针对慢病毒和病毒样颗粒(VLP),通过病毒载体胞膜改造、抗体偶联靶向,及最终理想递送形式-直接体内,实现基因治疗的领域突破。



话题:AAV基因治疗产品CMC开发合规策略

嘉宾:钟德清,广州派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钟总监指出AAV产品CMC开发面临的挑战有产品组成复杂、生产工艺复杂、分析检测复杂、开发时效要求高及异质性等。其中异质性包括AAV包装的DNA序列长度相关异质性、AAV包裹的DNA种类相关异质性和AAV衣壳蛋白相关异质性。接着介绍了降低产品异质性的一些策略:一,采用早期成药性评估,通过派真生物成药性筛选平台,助力客户高效确立产品设计;二,采用新型helper二质粒生产系统;三,利用稳定可靠的大规模生产工艺,确保产品异质性的批间一致性;四,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效控制产品异质性严格控制AAV空壳、质粒DNA残留、HCD残留等杂质;五,基于QbD的CMC开发策略全面评估与产品异质性相关的CQAs,确保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话题: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的工艺表征

嘉宾:韦厚良,和元生物 CMC总监











韦总首先介绍了工艺表征的目标,一是鉴别关键操作和工艺参数,建立关键工艺参数(CPP)的可接受范围,以阐明工艺的稳健性;二是确保高效和成功的工艺验证及保证一致的工艺性能。接着介绍了工艺表征的一般流程方面的问题,如关键质量属性(CQA)的风险评估、病毒载体生产工艺流程、分解单元操作等,指出评估缩小模型可以代表商业化规模的工艺性,并对缩小模型的确认进行了方法上和评估上的指导。关于工艺参数的风险评估,韦总监提出要识别潜在的关键工艺参数,对筛选研究(确定CPP)、优化研究(确定CPP的可接受范围)和稳健性研究(阐明工艺稳健性)分别进行探讨,最后强调了病毒载体工艺表征的特殊考虑要点,即分析方法的变异性、工艺的变异性、样品的稳定性、批量大小。



话题:AAV基因治疗产品CMC开发要点

嘉宾:李贺平,北京中因科技有限公司,工艺开发总监、CMC项目负责人











李总监介绍了AAV上游工艺(提升滴度,工艺稳健性),从培养过程、转染及培养、收获、细胞复苏、摇瓶扩增培养和反应器扩增培养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思维导图方式讲解了工艺表征需要做的工作内容以及关注重点。后介绍了离子交换层析提高实心率的方法,即离子交换层析洗脱峰分管收集,实心率占比不同,可以根据项目质量需求进行截峰收集。然后分析了AAV载体内包材选择。质量研究方面,李总监提出应根据产品的设计、作用机制和生产工艺确定,一般包括鉴别、结构分析、一般理化特性、含量、纯度、生物学活性、杂质、安全性相关检测等。



现场盛况 精彩纷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