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群学书院
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依托全球领域智库资源,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沙龙、研讨、参访。传播多元文化,共铸人生理想,为创造健康社会不断前行。总部地址:南京中山陵永慕庐。
51好读  ›  专栏  ›  群学书院

隔岸青山犹妩媚 | "金陵书坛四大家”文化研修活动

群学书院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12-25 08:15

正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文化古都南京活跃着一批颇有影响力的书坛大家,其中尤以胡小石林散之萧娴高二适为代表。四位前辈高扬传统文人之风骨和为艺求真之精神,以古为新、书人双美,创立了独特的书风范式,体现了金陵书法和中国书法的新高度,成为影响全国的书学主流学派,被书界誉为“金陵四老”“金陵书坛四大家”。


2024年12月29日,群学书院邀请书法史学者、《高二适年谱》作者、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吕华江先生,带领大家深度导览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胡小石纪念馆林散之纪念馆萧娴纪念馆高二适纪念馆),领略四位前辈书家“师法经典、以故为新”的高妙技艺、“学识通博,诗情文心”的学问修养;“书人合一,成就大我”的人生境界。



欢迎参加。报名方式请见正文





新年·最全面的六朝古都邺城文学研学

春节·山西古建筑朝圣之旅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金陵书坛四大家”活动预告



20世纪的中国书坛,名家辈出,代不乏人,或承碑派之时势,或追帖学之宗风,或超迈“二王”风规之笼罩,寻古意于秦汉之上,或探新法于成式之外,感悟于心性之间,融古汇今,书文兼美,在高尚的人品和书品中领时代之风骚,创文艺之高峰。


六七十年代,在文化古都南京活跃着一批颇有影响力的书坛大家,其中尤以胡小石、林散之、萧娴、高二适为代表,四位先生高扬传统文人之风骨和为艺求真之精神,以古为新、书人双美,创立了独特的书风范式,体现了金陵书法和中国书法的新高度,成为影响全国的书学主流学派,被书界誉为“金陵四老”“金陵书坛四大家”。


“四老”中,胡小石先生(1888-1962)师从清末民初书法大家清道人李瑞清,又化合晚清碑学大师沈曾植之法,以北碑为基,代表了当时学者书法与碑学书法兼容的时代之风。


林散之先生(1898-1989)早年师从黄宾虹先生学习绘画,融画法于书法,开创了一代草书新风,誉为“当代草圣”。


萧娴先生(1902-1997)师从晚清碑学的倡导者康有为先生,一生以“三石”(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为法,尤其大字榜书雄强开张,以独具“丈夫气”而享誉书坛。


高二适先生(1903-1977)一生勤学苦修,醉心经史典籍和古典文学,尤其在“兰亭论辩”中彰显了一位传统文人的学术风骨,他的文人书法之古韵新姿,被誉为“中国古典书法的最后一位大师”。


“四老”中胡、萧两位先生是以碑学为主,林散之、高二适先生,虽然也都写汉碑,兼善隶书,但从书法内质上来看更重视帖学,尤其是高二适先生纯以帖学为宗,林散之先生则是碑帖融合,又参以“屋漏痕”和“拖泥带水”的绘画技法,可以说是“无法而法”的至高境界了。


20年前,一个文化名人纪念馆建筑群在南京江北珠江镇郁郁葱葱的求雨山上落成,建筑群落由胡小石纪念馆、林散之纪念馆、萧娴纪念馆、高二适纪念馆组成。4座纪念馆堪称4座美丽的园林,各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人文韵致,如同四老的书法风格一样,风标独立,巍然于世。



2024年12月29日,群学书院邀请书法史学者吕华江先生,带领大家深度导览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领略四位前辈书家“师法经典、以故为新”的高妙技艺、“学识通博,诗情文心”的生活态度;“书人合一,成就大我”的人生境界。


时间

2024年12月29日14:00


地点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特邀嘉宾

吕华江

《高二适年谱》作者

《中国书法全集》63卷副主编

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会员

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报名方式

本次活动限定20人

群学书院会员免费参加

其他读者100元/人(含《金陵书坛四大家》一册,限5人)


扫码添加客服二维码,即可报名



推荐图书

《金陵书坛四大家》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4年


《高二适先生年谱》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年
2018“中国最美图书”


THE END



新年·最全面的六朝古都邺城文学研学

春节·山西古建筑朝圣之旅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扫码添加任一工作微信,均可咨询报名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